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垂直穿透裂纹板拉伸断裂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垂直穿透裂纹板受拉伸载荷作用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选用增量型弹塑性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虚功原理方程.首先对弹塑性杆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参照LS_DYNA中处理断裂问题的单元失效方法,对受拉伸载荷作用的垂直穿透裂纹板断裂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一维杆的弹性波和塑性波的计算结果和解析解相符,说明了该方法和计算程序计算结构动态响应的可靠性.受冲击拉伸载荷作用,应力波在板中传播并在裂纹表面反射后出现畸变,裂纹尖点出现应力集中,裂纹沿初始方向扩展,当裂纹扩展长度为初始长度2倍时,裂纹在板边界处出现分叉,裂纹扩展过程和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应用断裂与损伤力学理论,分析了爆破应力波远区破岩作用机理认为爆破应力波在远区的破坏效应是基于该区域内局部岩体强度和断裂韧度降低,使衰减后的弱应力波作用强度仍可能大于该点处的岩石极限强度所致。提出岩石损伤与缺陷的存在,会产生应力集中或放大效应的依据,并阐述爆破应力波作用下远区原生裂纹扩展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基于岩石损伤的裂纹扩展长度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飞行器结构中应力腐蚀裂纹的快速高效检测需求,采用超声红外热波方法进行了检测试验研究。在改进WOL铝合金材料应力腐蚀裂纹试件上,改变超声激励位置在裂纹尖端延伸方向并沿裂纹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上、在裂纹尖端延伸方向并垂直于裂纹接触面上以及在试件开口延伸方向并垂直于裂纹接触面上,获得了不同激励位置下试件的表面温度场分布,通过提取裂纹方向上的线温,实现了对裂纹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超声红外热波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铝合金应力腐蚀裂纹,将超声波激励源布置在裂纹尖端延伸方向并垂直于裂纹接触面上时,能够更好地激发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基础上开发的动态版RFPA2。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冲击栽荷作用下非均匀介质中应力波反射谤发层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应力波延续时间、不同应力波峰值和不同应力波波形下应力波诱发层裂过程的数值分析,对应力波反射诱发层裂的规律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延续时间和应力幅值对岩石的层裂过程影响较大,不同形状的应力波实际上是在相同时段内应力波具有不同的应力幅值和不同的应力加栽速率,不同形状的应力波对介质的作用结果是这些因素同时作用的综合反映;应力波反射谤发层裂过程的发生,是各个时刻不同加载条件下微破裂累积的宏观体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光弹性的方法,对在不同爆炸加载参数下含裂纹试件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研究,对爆炸过程、应力波传播规律及其对裂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应力波通过裂纹尖端时,其应力强度因子连续变化的规律;给出了改变爆炸加载参数及边界反射波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传统的波动理论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给出了修正弹性应力波理论的建立推导过程。完成了波动方程从张量状态到柱坐标系下的转换过程,得到了柱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建立了波动变量在加载面上与载荷及速度的关系,应力波在自由面上发生反射时边界条件对波动变量的影响。通过使用Matlab编程计算了应力波在几何模型为z方向无限长的空心圆柱结构中的传播过程以及应力波在遇到边界时的反射情况。计算结果显示了应力波随时间在结构中的传播方式,应力波在加载面上会产生2个波,即体积波和形变波,遇到边界后会反射出2个波。同时体积波和形变波的第一部分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以相同的波速运动。  相似文献   

7.
由于具有轻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应力波反射法在桩基检测中应用最为普遍,但是由于应力波反射法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该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论文首先阐述了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应力波反射法桩基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应力波反射法桩基检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9年Neerhof首次研究了加层半空间中有限宽平面界面裂纹对Love波的散射问题以来,界面裂纹的弹性波散射问题为众人所日益关注.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然而,其中大多数处理的是分层介质中的平面界面裂纹问题.本文考虑了轴向环形界面裂纹与弹性波的相互作用问题.利用Fourier积分变换,将问题演化为一组对偶积分方程,并借助于雅可比多项式,给出了问题的级数解,最后得出了散射场在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强度因子及远场位移模式的表达式,并对散射场的近场及远场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动光弹方法对不同炮位爆炸加载产生的应力波扩展及其与裂纹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在岩石爆破中控制裂纹的产生、扩展路径和裂纹面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用国产多火花型动光弹仪定性地记录了应力波扩展与裂纹及相互作用的瞬态过程。本文在数据处理时,对传统的方法作了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自行编制的程序具有对初始值灵敏度低、计算速度快,迭代次数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应力波反射法是检测桩身质量的低应变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分析技术是应力波反射法的关键所在。对于波形中的缺陷信号要认真分析是真实缺陷还是由于地质变化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假信号。要掌握地质资料、钻孔原始记录及灌注原始记录。要结合不同的检测手法进行相互比较验证,通过综合分析来判断桩身完整性,本文提出一种通过采用成孔检测技术对应力波反射法的基桩完整性判别技术进行分析。验证其可靠度的方法,为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PD)理论是一个物质点具有通用积分运动方程的连续介质理论,其非局部思想能够很好的处理和解决传统连续介质力学在裂纹尖端解的奇异性问题,也弥补了有限元法(FEM)在断裂问题上网格重构的缺陷,在研究材料的断裂与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固体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在应力波传播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波动理论和PD理论中P波的传递速度、传递半径及受载出现的波反射和绕射现象,提出近场力波的概念,从本质上分析了近场力波与应力波传递的区别。用PD理论对含预制缺陷的脆性材料(混凝土)动态断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C15混凝土受冲击载荷断裂过程的能量释放速率得出近场力波的传递会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在振动切削时冲击载荷的作用极大的影响着切屑的形成,刀具与切屑的冲击作用使得切削加工区域的应力波不断产生并传播,正是应力波的反复作用使得切削区内的金属疲劳不断产生微裂纹和裂纹.从而表明了振动切削加工方法有利于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并降低了刀-屑间的摩擦,使切削力降低,加工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弹性应力波的修正理论指出关于体积应变的波动方程与现有理论一致,但发展了一组关于体积应变和偏应变的弱耦合波动方程。针对矩形板受侧向集中载荷冲击下应力波的波动问题,建立了应力波传播的两组控制方程以及加载面和自由面的波动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波动方程,数值分析了应力波关于主波和次波的传播以及自由面上斜入射波的反射过程。偏应变在传播过程中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与体积应变共同传播组成主波,另一部分传播较慢形成次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与冲击载荷下纳钙玻璃板中应力波的传播图像是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与超声纵波相应的材料声折射率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并考虑到横波、纵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与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研究了用超声波确定应力强度因子时对波型的选择。发现:一列超声纵波入射于含裂纹的受力试件表面时,由于反射与折射,将有两列超声纵波透过试件后表面,四列超声纵波穿出试件前表面。要用超声波确定应力强度因子,只能采用透出试件前(或后)表面的第一个纵波信号。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应力波在煤岩体中的传播特征,和冲击应力波与煤岩中裂隙的作用关系。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研究应力波长与节理宽度的相对比值对应力波在节理内能够发生反射的次数。对完善冲击破煤理论和指导冲击破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岩体复合型裂纹的扩展规律Ⅱ.有水作用条件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最大周向正应力理论,研究并给出有水作用的复合型裂纹在不同应力状态及化学损伤作用下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方向角。分析表明,裂纹水压力对不同受力状态复合裂纹的扩展规律的影响是不同的;化学损伤对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的方向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数值方法模拟疲劳裂纹扩展对预测构件残余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基于子域法边界元分析的一点面力法解决了裂纹扩展全过程的应力强度因子精度问题.用坐标变换法导出了Ⅰ-Ⅱ型复合裂纹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扩展偏角和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数值模拟算法,并在SGI工作站上研制了具有裂纹构形自动更新和动态图形显示功能的模拟演示软件,该软件对试件裂纹扩展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文方法具有高  相似文献   

18.
受损伤的固体中含有的微裂纹或微孔洞往往具有周期性,对含周期性缺陷的结构中弹性波分析是力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目前对损伤固体中弹性波散射与透射研究结果主要是弹性动力学平面问题。本文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分析研究了含有横向周期裂纹的平板中弯曲波的反射与透射问题。给出含有横向周期裂纹的平板中弯曲波的反射波与透射波系数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进行了玉米高温薄层干燥试验,分析应力裂纹的形成机理,探讨干燥条件对应力裂纹生成和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应力裂纹的形成与干燥、冷却和储存过程中升温、降温及水分迁移有关,尤其是干后玉米内部水分的重新均匀化过程.籽粒内部的水分梯度造成的籽粒不同组成部分受压和受拉是产生应力裂纹的主要原因。应力裂纹仅仅是内部裂纹,只在胚乳中存在,沿着淀粉颗粒边缘发展.干燥介质温度、速度和样品的初始及终了水分对应力裂纹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Φ74 mm的Hopkinson压杆对圆柱型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波传播实验和层裂实验研究,利用应变片记录杆中应力波信号,使用高速摄影机拍摄试件的拉伸破坏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加载速率下,应力波在钢筋混凝土试件传播过程中呈现弹性波特性,不弥散不衰减;在较高的加载速率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出现层裂现象,层裂强度在7 MPa左右;断裂试件中的裂纹在拉压应力波交替作用下反复张开闭合,随着应力波在杆中的衰减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