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雄精神是各时代作者创作的情感意蕴要素。索尔.贝娄的早期作品《雨王汉德森》通过汉德森的非洲寻找精神家园之旅,突出地展现了贝娄的英雄情结。贝娄始终关注人的异化——即人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迷失自我身份的问题。汉德森由贪图享乐的"猪"向充满勇气的"狮"的转变,寄托了贝娄对英雄精神回归的期望,他期待每个人都转变为有意识的斗士,由利己变为利他。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多为知识分子,而且其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当代社会中的没落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秉持自己的知识分子传统,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重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精神操守从而使自己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他们是典型的贝娄型知识分子。从贝娄反复写作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角度分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贝恩和肯尼斯,揭示出贝娄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徘徊以及贝娄自己的创作活动都体现了潜伏在意识里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索尔·贝娄一向被认为是皎皎者。自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他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是确定无疑。美国批评家伊哈布·哈桑在《当代美国文学》一书中,列为主要小说家的只有两人,贝娄即名列第一。英国马库斯·坎利夫教授在《美国的文学》中称贝娄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贝娄是犹太作家,但他“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和生存状态”。他先后写了九部小说。从这些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贝娄的创作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  相似文献   

4.
欣赏、分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对于学习选择最为有力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作品主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托利多:一张菜单引起的问题》一文中作者的用词之道、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奥妙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该文也是一篇值得借鉴的美文。  相似文献   

5.
母题表述的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源自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集体记忆和民族传统意识。母题中蕴涵的民族文化积淀决定了作品的文化倾向和人物的文化身份。希伯来文化一直是索尔贝娄的创作母题,它决定了贝娄的写作风格、语言表达、人物呈现和主题展开。对希伯来文化的认同使贝娄摆脱了边缘人的困境,成为一个超越种族和文化限制的人类作家。  相似文献   

6.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深刻地影响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学。从索尔·贝娄几部小说中所呈现的"犹太性"可以看出贝娄不同时期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从早期小说中犹太性的表层局部地呈现到中期隐蔽性地渗透,再到晚期纵横开阖地深刻呈现,对"犹太性"的剖析为透彻地理解贝娄及其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雨王汉德逊>是索尔·贝娄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力作.通过分析男主人公汉德逊踏上精神之旅的动机以及其途中特殊的经历和体验说明其精神之旅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雨王汉德逊》是索尔.贝娄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力作。通过分析男主人公汉德逊踏上精神之旅的动机以及其途中特殊的经历和体验说明其精神之旅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索尔·贝娄在198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偷窃》中蕴藏的犹太伦理:重视个人内省、自新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呼唤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认为《偷窃》体现了贝娄一贯的深切的道德关怀,指出蕴藏其中的犹太伦理对现代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索·贝娄的四部重要的小说,揭示索·贝娄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观察和揭露西方文化中的悲剧,并从侧面反映犹太教的积极因素使索·贝娄免于陷入存在主义者的绝境,成为积极且杰出的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小说中,现实的含义已从原来外在的客观实在转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现实。《赫索格》以其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淡化的情节和人物外在行为不完全的展现,成功地诠释了心理现实,同时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心理小说特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集中地体现了贝娄现代主义创作和现实主义倾向的融合。而这种现代和传统的交织正是贝娄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之所以能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紧扣读者的心灵,这是由于作者娴熟地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小说,都是经过筛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抓好小说教学,努力把握好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法,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试论意识流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娴 《科技信息》2008,(32):199-199
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意识流作品的写作特点。作者通过舞台布置的蒙太奇手法、过去生活场景的闪回以及主人公在精神恍惚时出现的幻觉和现实生活的相互交织,展现了主人公威利·洛曼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有感而发,表现形式由作者自身的经历、个性、爱好、文采、特长所决定,所以表现手法也因人而异,多种各样,这样,就使文学园地异彩纷呈,奇葩怒放,增添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纵观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有儿种特殊表现手法用得巧妙,恰到好处,对培养学生的素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寻找格林先生》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短篇名作,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本文试着从原型批评的视域来阐述这部小说的内涵,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这部短篇名作和索尔.贝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当代文坛上最伟大的美籍犹太裔小说家,贝娄是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在现实面前找不到立足点的人,他们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晃来晃去,无法找寻自我归宿,被称之为“挂起来的人”,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对爱的信仰,对“永恒”的追求。贝娄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对人的追问的问题的思考与追问,体现对身份的困惑,完成对永恒的终极意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17.
"流浪"是索尔·贝娄多部小说中的主题之一.其小说如《雨王汉德森》、《赫索格》除借用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形体流浪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外,同时还转向现代流浪汉小说模式--精神流浪,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流浪意识.而且,贝娄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流浪意识与犹太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犹太传统由此成为贝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边城》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对湘西世界进行的真、善、美的描绘,歌颂了原始、古朴的湘西农村生活图景和淳朴、真实的人性,构筑了作者心目中纯净自然的“世外桃源”,同时也奏响了理想与现代文明冲撞下的哀歌,以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俄罗斯民间诙谐文化、民间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讽刺性摹拟以旺盛的生命力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最具意图性的表现手法,耐人寻味地显现出作者的叙事思维和思想情感,使文本在模仿与颠覆中焕发出奇异光彩。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文坛,对人性的分析最为精妙、对资本主义社会揭露最为深刻的当推索尔·贝娄.他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当代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小说中,他的作品最深刻地、最令人信服地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寻求自我本质的问题.”在贝娄大量的作品中,《赫索格》(1964)可说最为集中、尖锐地展现了当代西方世界的危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