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一二十万人死于爆炸和后来的原子病。两天后,日本依旧沉默,美军又于8月9日向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事后,美方推算,约有3.5万死亡,6万人受伤。负责原子研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说:“这个数字比我们预先估计的少得多。”那么,“原先估计”的是多少呢?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为什么这么讲呢?原因很简单:美国当初对长崎投入的是两颗原子弹而不是一颗。也就是这个缘故,所以当死亡数字出来以后,格罗夫斯大失所望。而倘要对此予以深究,那原因不外两个:其一,两颗 原子弹都比较偏离目标;其二,两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3,(8):42-43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3颗原子弹,长崎就两颗,有1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美苏两个核大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8月,骄阳似火,在微带凉气的樱花与松柏树荫下漫步,使人感到清新舒畅。广场远处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戏逗着一大群鸽子,近处树枝上几只知了发出略带倦意的鸣叫,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若不是负责接待我们的那位日本姑娘的解说和看到在原子弹纪念墓碑前祈祷的几位老妇人,有谁能想到,这就是离4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轰炸中心仅300米的广岛和平公园呢? 1945年8月6日清晨8时15分,美国在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整个城市顷刻间化为一片焦土,20余万人丧生。三天后,另一颗原子弹投在长崎,炸死73,884人,伤74,909人,烧毁房屋18,409座。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但给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战后,美国占领军不准任何人谈论原子弹爆  相似文献   

4.
原子病     
经过原子弹的袭击以后 ,广岛和长崎的人们大部份死亡了。可是,那些悻免於死的人们,现在建康情形是怎样呢?这是一个科学上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这些‘劫后余生’的日本人,就成了美日两国研究的活标本。最近美国派了一个调查团到日本去,负责人是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使许多无辜居民被残害。日本人民对这血腥的惨剧是永速不能忘记的。去年三月一日,美帝国主义又在太平洋比基尼岛上举行氢弹试验,使日本渔民遭受牺牲与损失。这激起了日本全体人民的无比愤怒和抗议。日本人民要求禁止原子武器及氢武器的签名运动,  相似文献   

6.
根据日本气象研究所检验所得的结果证明:在今年6月5日降落在日本的雨水中,含有英国在圣诞岛试验氢弹所散布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死灰)。 6月7日晚上,广岛有一个姓森本的人,患原子弹症死了,这是今年广岛死于原子弹病的第十个;6月8日上午,广岛市基町的75岁的赤川章一·也因原子弹症而在广岛日赤医院(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离开了人间,这是今年广岛死于原子弹病的第十—个;6月19日晚上,今年广岛原子弹病的第十二个牺牲者在广岛原爆医院(原子弹医院)停止了呼吸,他是广岛市东观音町一个制造玩具人像盒子的商人山中馨的长子,名叫山中里则,今年只有十六岁,是山阳高等学校商业科的二年级学生。原子弹病还不是对日本人民生命的唯一的威胁。从今年3月起,驻  相似文献   

7.
"二战"末期,美国于1945年8月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的破坏和伤亡举世震惊.同时,也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原子弹这一划时代武器的极大关注.考察了1945-1949年《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和《申报》等主流报纸关于原子弹的报道,其内容主要涉及原子弹的威力、反应原理、研究和发明过程等.这些报纸的相关报道使原子弹知识...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成原子弹的国家,也是至今唯一在战争中使用过原子弹的国家。1945年7月,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时隔一个月,它便将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从此,核恐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世界。二次大战后,美国一直把核武器作为其军事力量的主要支柱和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将核部队的建设放在扩军备战的首位。四十年来,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巨额资金,从事核武器的研究和生  相似文献   

9.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但在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掰开过,令这个神秘而可怕的怪物哑然失声,威力顿消。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人用闪电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屠杀。日本人在亚洲称霸,侵略中国和  相似文献   

10.
11月1日,二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现为陆军退役准将的保罗·蒂贝茨去世,终年92岁。1945年8月6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0月,为防止法西斯德国首先制造原子弹,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原子弹。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不断被媒体传播时,人们第一次感到了对科学的恐惧。那些参与发明原子弹的物理学家产生了自责的心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看中了乌拉尔的大山,因为它能够把国家绝密的东西挡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在1945年8月中旬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之后,斯大林实际上立即作出了强烈的反映,尽管这种反应是绝密的。苏联领导作出了在最短期限内实现国家“第一号计划”,即“铀计划”的决定。1945年8月20  相似文献   

13.
所有佛教徒都热烈拥护在亚洲健立无原子武器的和平地区的主张。第一颗和第二颗原子弹都投在亚洲,亚洲人民是首蒙原子弹的灾害的,而当前,亚洲面临原子战争的严重威胁。十三年前几十万生命的毁灭和今天成千成万原子弹受害者和原子病患者的悲惨生活,对每一个亚洲人说来,都是深巨的创痛。一个十六岁的广岛学生患着原子病,在受了痛苦的手术之后,他说:“我要和全世界的孩子握手,愿他们再没有人遭受我所受到的痛苦。”这就是亚洲人民反对原子武器斗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向全世界公开了一项自第二次大战以来始终保持着秘密的巨大的工业部门——原子武器工业部门。这种受垄断资本操纵的国家企业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宣告了核威慑时代的到来,但震慑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在之后的60年中,人类再没有使用过核武器。历史资料可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核威慑到底是怎样一种震慑,否则人们只有漫无边际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天火降临     
《奇闻怪事》2011,(6):57-59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宣告了核威慑时代的到来,但震慑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在之后的60年中,人类再没有使用过核武器。历史资料可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核威慑到底是怎样一种震慑,否则人们只有漫无边际的想像。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当我们和全世界人民一道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时候,不会忘记半个世纪前结束的那场由法西斯强盗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空前浩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作出牺牲最大的国家,战争使中国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以千亿美元计. 学习历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对历史负责,以史为鉴,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永奠和平。受害的一方应该如此,加害于他人的一方更应如此.然而从日本战后出现的种种现象,却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愤慨。 在日本,人们对当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人员伤亡的人数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却百般抵赖。日本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从来未用“侵略”两个字来为  相似文献   

18.
崇文 《科技潮》1994,(1):19-21
1993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科技新闻记者大会,与会的31个国家的学者、记者推出20世纪的10大科技新闻。核武器的发明列为其中的首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一声巨响之后,蘑菇云冲天而起。当时,广岛有位正在黑暗的地下室内的日本人竟躲过了火海、热浪、灼人的高温,幸免于难。后来他撰写了《广岛末日记》,记  相似文献   

19.
去年,美国作出了一个惊世之举:将象征着世界距离遭受核毁灭时刻的“世界末日之钟”向前调了2分钟,调到23时53分,它象征着核威胁已达到冷战后的最危险水平。“末日钟”的指针距离午夜24时越近,就表明世界越危险,离毁灭越近。“世界末日之钟”是由《原子弹科学家公报》杂志在1947年设立的。这0.46米见方的木质模型钟摆放在《原子弹科学家公报》的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大学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两年后,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们设立了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末日钟”。“世界末日之钟”在1947  相似文献   

20.
黑镜头     
《世界博览》2010,(10):73
日本,广岛,那一瞬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就夺走了14万人的生命。核弹的威力并不仅仅在那爆炸升腾起蘑菇云的瞬间,而是持续上百年。这样的武器在任何地方、任何理由下部不应当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