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新发展,论证当前世界格局已经“多极化”,而不同意“两极论”和“两极多元论”,这是一家之言,可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3年第20期发表了一则关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国际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消息,其中提到“世界基本趋势仍将是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里以“政治多极化”取代常说的“世界多极化”(其他报刊亦有所见),是不妥的。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简称。世界格局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的布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战略结构状态,多极化则是当今世界格局表现的一个主要特征。所谓世界影响,其构成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而不仅是政治因素。世界多极化固然指的是政治格局,但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作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整体取向是,短期内利用现有格局的矛盾和条件,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使中国处于最佳的格局位置上;长期内要抓住时机,使国际格局向着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作者具体分析了这一取向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具体对策体现。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调研》两编辑部的协助下,与中国新闻社研究评价中心联合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二次研讨会“国际战略竞争与中国企业竞争力”。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竞争格局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换期,可以预见,这一时期至少会延续到21世纪中期前后。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经济竞争将与国际军事竞争、国际科技竞争、国际文化竞争相比肩。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富强之国,不仅需要建立一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队伍还要求政府和学术…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演变来看,东亚经济将持续增长,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东亚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的巨变。东亚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跨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要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持经济良性循环。要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在处理对外政治关系方面,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东亚情况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合作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运河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综合产物,它密切了各个地区(尤其是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了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军事交流圈:以之为后盾推动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与20年前中国国际战略和政策开始历史性转变时相比,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的背景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战略风险。五大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国际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非传统后果促使大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同时,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表现在欧洲地区和东亚地区。大国合作的趋势未变。虽然大国战略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确…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一超多强”是多极化在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多极化新格局不大可能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战争仍是合乎规律的选择。中国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但其前进道路上存在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作为国际政治话语力的“软力量”特征,已经被演义为新的国际战略传播行为。“暖实力”的战略传播较之美国“冷实力”在战争活动中的“帝国霸权”运用,具有深厚的国际道义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中国梦”之“暖实力”的价值传播和军事外宣功能,对于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我军“军事软实力”在全球化发展中维护世界正义、道义与和平秩序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作为国际经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经济内部,美国、西欧和日本日趋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而且三方关系还在发生着微妙而激烈的变化从一家发号施令到三极竞争7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半衡发展,二战后处于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美国实力大大削弱,而西欧和日本经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终结,用东西方军事和意识形态对立的观念来看待国际政治显然已经过时。人们似乎一时不知该如何来观察和分析、把握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动向。加上近几年来世界正经受着民族、种族、宗教和地区冲突加剧的困扰,特别是世界各国经济和资源角逐、竞争也日渐激烈,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趋于“内向”,所有这一切使未来世界的变化和走向将围绕什么中心内容来发展变得模糊起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酝酿巨变并发生若干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对台政策,倡导和平统一祖国;台湾地方当局迫于内外压力而变更对策。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出现新的特点,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重要的历史转折期,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瞬息万变的境遇。冷战结束。但间谍并未减少,以政治、经济情报为猎取目标的间谍“大战”正在全球激烈地展开。 中国,国际间谍觊觎已久 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豁然开启,在洋人、洋化潮水般涌入的同时。国际间谍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经济情报的间谍活动。来自国家安全部门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对我政治、军事报告的搜集并未放松;对我经济、科技情报的搜集则比过去更为活跃。 某大国情报机关的计算机系统内,存储了一大批中国的“关系人”。他们的管理十分“科学”。将中国“关系人”按职业、政治态度进行分类,哪些人作为一般官员交往,哪些人可以搞到情报,哪些人可以通过心照不宣的办法建立情报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确,国际环境是否有利对国内建设的影响极大。那么,怎样看待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大战危险大大减弱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包含下列三个因素:1、军事上美苏力量大体相当,它们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并分别领导着相互对峙的北约和华约;2、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3、经济上各有各的经济组织,西方有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东方有经互会。  相似文献   

17.
郑晓鸿 《奇闻怪事》2009,(11):72-72
石油,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的美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商品,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世界看两会     
《科技智囊》2009,(4):43-47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不能不关注两会。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中国,而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然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将安全、民主和经济作为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三个主要支柱的锚,进而逐渐确立了从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加强美日台战略的方针政策,以图形成一个遏制中国大陆的新链环。  相似文献   

20.
美国要建立“单极独霸”的世界企图遭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反对,尽管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未能扭转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在“多强”的世界中美国决不允许任何威胁其领导权威的国家,而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逐渐成为美国的对手,这一难以回避的现实,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