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国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都有某些指标占优势的项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的发展是人口、经济、国家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国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都有某些指标占优势的项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的发展是人口、经济、国家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教育电视发展西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咏梅  陈艳军 《甘肃科技》2004,20(1):143-144
由于多种原因,西部的教育现状与东部相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在西部地区发挥教育电视的优越功能进行现代教育平衡发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普及率与教育整体水平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朱丹 《科技资讯》2014,12(24):198-199
西部地区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21世纪以来,国家相继针对西部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西部的教育还是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中国的教育在很多地区都存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那么西部地区在这方面的现实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对于西部地区某村社的调查,分析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立足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细致考察经济、生产、人力等因素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西部-东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中部-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小。农村人均GDP、政府扶持力度和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导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分异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有效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多维打造农村新型服务模式和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建议,以全面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本文以西部地区特点较明显的甘肃省农村为例,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几项有效措施,旨在为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创新共享型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高等职业教育上投入不够,特别是高职院校作为为地方和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较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甚远。为了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绩效和充分发挥示范高职在西部的引领作用,只有不断地推进开放型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创新管理思维,进而为示范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发展水平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素质、社会创新力以及国家未来总体的发展能力.我国各地由于城与乡、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等结构性的差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衡性突出.本研究以广东省为案例地,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借助GIS工具(Cartogram专题地图方法),关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分布问题,理解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探索形成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要素,并尝试揭示当前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格局及特征.研究发现:(1)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空间差异大,呈现三个中心结构,且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2)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状况与人口分布格局错位明显.(3)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的形成受到经济、人口、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小学和中学优质基础资源有不同的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经费投入不公平性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基尼系数,以1996—2007年全国特殊教育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性数据为基础,对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配置公平度进行了具体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分配存在地区间、区域间严重失衡的情况。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地理区位等地理环境明显影响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地势与2017年青海省41个县域教育、经济等关联指标的空间统计分析(SPSS、Arcgis等),结果表明:海拔越高,基础教育的规模越小,教育的质量越低,教育的支出越少,教育资源的配置由中心城市向边远县城及乡镇逐渐减少的趋势明显;随着海拔升高,表达民族教育规模与效益的指标值变低,显示地势对民族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在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需要提高高海拔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加强高海拔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资源投入;(2)通过提升办学质量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加强高海拔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整合,提高高海拔地区学生的受教育质量;(3)通过提高高海拔地区教师待遇,全职招聘和定期支教相结合等方式,加强高海拔地区教师队伍建设;(4)加强高海拔地区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让基础教育能够突破地势导致的阻碍,以提高高海拔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5)加强高海拔地区民族教育的资源投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怎样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议题,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及西部高校十分重视该问题。社会学方法中的“弱干预”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高水平社会的小力度干预,“强干预”则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低水平社会的大力度干预。迁移到高等教育领域,该概念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为标准,认为没有达到缩小两者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弱干预”;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强干预”。从现实的数据分析,从1999年到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在绝对数量上有所缩小,但在反映质的排名上的差距却在加大。从历史的事件分析,中央政府出于战略转移与国防建设需要所实行的东部高等教育向西部的迁移改变了东西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为了实现新时期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强干预”的主导作用,鼓励东部地区优质高校到西部办分校;西部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强干预”的辅助工作,制定更加开放、灵活与优质的政策吸引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向西部迁移;西部地方高校需要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强干预”对策,落实“强干预”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59年—2017年13届全运会奖牌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角度对60 a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等级分区中80%为中低水平区,高水平区仅占20%.东、中、西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步递减的特征.2) 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省际竞技体育实力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略有改善,但幅度不大.3)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重心聚集在鲁、豫、皖三省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 从2005年全运会开始,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相邻省级地区“高—高”、“低—低”聚集分布的特征.在60 a的发展历程里,东北地区经历了“强—弱—强”的过程,中部地区与之相反,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东部地区是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西部地区则是一直处于弱势状态.HH和LL类型分别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集聚,LH类型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HL类型分布比较分散,四大地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为准确把握中国省级基础设施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构建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三大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域差异,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发展趋势上看,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建议三大地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万生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391-239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将我国各地区公共卫生支出系统作为一个决策单元来评测其公共卫生支出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整体效率偏低,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偏小,二是公共卫生支出管理的有效性低;地区间公共卫生支出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这主要是由地区间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及各省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评估各省市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成为实现各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应用DEA方法构建了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评估了中国29个省市2001—2009年的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地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7年外贸与跨境电商经济数据构建灰色模型,实证研究异质性贸易开放与跨境电商的耦合发展演变.首先对贸易开放量化分析发现:1)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的综合贸易开放、加工贸易开放呈"倒U型",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回落,且东部高于全国水平; 2)中、西部的开放度不高,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的一般贸易开放呈逐步上升趋势,东部高于全国水平且差距不断扩大; 3)一般贸易开放的上升趋势平缓.进一步构建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综合贸易开放、加工贸易开放与跨境电商的耦合发展有高度的阶段一致性,一般贸易开放的关联发展强度高于加工贸易开放和综合贸易开放,2013—2017年间的综合贸易开放、加工贸易开放和一般贸易开放均滞后于跨境电商发展; 2)综合贸易开放、一般贸易开放与跨境电商的耦合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加工贸易开放呈"倒L型",2007年是拐点; 3)综合贸易开放、一般贸易开放的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表现为过渡发展与协调发展,一般贸易开放耦合发展指数在2014—2017年出现跨越式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从超效率DEA得到的效率值来分析,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通过面板Logit模型分析外部影响因素,政府扶持在西部地区所产生的作用最大,能够极大增加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值提高的可能性; 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与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 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到以“四点一线一面”为战略重点的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西部高等教育政策不断深化的同时,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也饱受争议。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西部高等教育的问题域和前提假设,我们是因为落后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吗?西部高等教育真的落后吗?解构“落后”的身份符码,西部高等教育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而非虚妄的猜忌,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位的概念——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而是作为一种极具反差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差异,也具有独特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功能,其中蕴藏着国家疆域治理的差异公平思维。转向现象的背后,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争取更多资源配置的政策话语,而是要站在西部高等教育本身的全局性功能和地方性知识生产的基础上,以一种文化持有者的眼界来认识西部高等教育,在政策话语和知识生产上克服他者困境,突破资源依赖的传统发展模式,重视以人为基础的制度创新,承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西部高等教育向西看的教育开放布局,处理好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重视国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以国内外建立的教育指标体系为指导,结合我国年度统计用指标,选取13个指标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因子分析法将评价指标综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算得全国区域综合得分;最后,通过客观聚类分析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