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制敕是皇帝就特定的人或事发布的命令,可以突破常法规定“临时处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事”则指旧事、先倒、旧日的典章制度以及典故等等,也就是日后可以援引为例。在唐代,故事与制敕都是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故事是制或敕的组成部分,两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甚或相互冲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由其本身固有的特征和形成速径不同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典故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有大量口头流传和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反映出英语民族丰富的化遗产。英语典故往往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和欣赏,只有通过对其来源进行研究,才能在跨化交际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总体设计方面,释义方式是典故辞典编纂中的一个必须重视的前瞻性问题.现有典故辞典或其他辞典中的典故条目的释义方式可概括为六种,即述而不作式、粗放式、随文式、集合式、混合式和明晰精微式,此外.还可以有更好的集约式的释义方式.释义方式与总体设计间存在着双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5.
英语典故是英语语言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典故寓意深刘、民族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英语的典故构成形式多样,来源极其广泛。了解并熟悉一些常见的英语典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带有国名地名的英语典故为例,谈谈英语典故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初西昆体在诗坛享誉几十年,但在历代宋诗研究中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西昆体的产生是时代和文学发展的需要,西昆体在宋诗特点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昆体作为一种唯美派文学,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英语文学作品当中往往蕴含了较多的各类典故,这不仅是其文化语言的精华所在,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希腊罗马神话与《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宝贵财富,还有诸多的历史事件、寓言神话,这些都成为了典故的来源。它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所独特的哲思与文化底蕴。为此,对其典故中的深刻的故事内容及包含的寓意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可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拥有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典故。其中不少的成语典故中嵌有人名,这种典故往往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学典故或神话传说有关。通过探讨英语成语典故中人名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英美化,扫清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名句警言也早已家喻户晓,学生也熟记心中,但对诗歌文本理解是否准确,能否准确地掌握诗歌的内涵、主旨、意境,是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诗歌的用词、用典及诗歌的写作背景、历史事实结合等方法进行了梳理,为准确分析诗歌文本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析论理雅各对《孟子》中些许成语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释过程中若对两种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极易造成译文不恰当乃至误译。本文主要讨论理雅各对《孟子》中某些成语典故翻译的不当,并提出适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典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指出在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典故的翻译应使目的语接受者获得与原语文本读者尽可能相同的阅读效果,以希更好地推动典籍英译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典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浩如烟海,而英语典故成语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在翻译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文化信息,译出源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避免文化缺省,使读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原作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探讨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通过举例,详细的阐述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短语翻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英语翻译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运用了汉语典故的俳句如何翻译这一问题。笔者将运用了汉语典故的俳句大致划分为四类:一、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直接运用典故型;二、利用典故深化主题型;三、利用典故烘托睛境型;四、利用典故增添文化背景和内涵型。对每一类型的俳句有何特点、如何翻译,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中均存在大量有典故的词语,对它们进行形式与内涵上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典故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又直接体现着传统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在文化背景下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来揭示中西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哈姆莱特》中存在的希腊神话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典故在表现主人公心理活动和暗示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哈姆莱特将自己与赫拉克勒斯对比,表现了自己不愿因女人受害的心态;他在与雷欧提斯的争吵中提到希腊神话中的一场神祗之战,暗示了叔侄之间即将到来的宫廷斗争。《哈姆莱特》的整个情节与阿迦门农之子奥瑞斯忒斯为父复仇的故事形成了互文性,凸显了《哈》剧的现代性和人文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8.
神话,作为中西方文化中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悠久历史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各自的文艺作品。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神话典故的翻译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兰岚 《科技信息》2009,(12):120-120
《新编英语教程》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用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经典优美的修辞格,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本文选取教材中的部分重难点修辞格进行讲解赏析,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寓意深刻且又精妙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