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子明 《科技信息》2007,(36):308-308,334
该文通过对朱仙庄煤矿II865工作面低位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分析和研究,倾斜煤层坚硬顶板较薄厚煤层采用低位综采放顶煤工艺,使该工作面实现了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2.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复合顶板的煤巷中,保持复合顶板及两帮稳定,控制和减小围岩的变形,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已经成为该类巷道管理的关键点。本文以亭南煤矿二盘区204工作面顺槽煤巷复合顶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巷复合顶板锚杆变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对复合顶板煤巷的锚杆(索)支护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瓦斯煤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世成 《科技信息》2010,(3):I0361-I0362,I0010
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10414风巷沿10煤层顶板掘进,近煤层走向方向施工.巷遵设计长度为1210m。根据《杨柳煤矿104采区10煤层突出危险区域划分报告》,该工作面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瓦斯含量为12.02m^3/t.瓦斯压力为2.00MPa。  相似文献   

4.
皖北煤电集团孟庄煤矿是一个受火成岩严重侵蚀的矿井,井田内火成岩体岩性较为单一,均为花岗斑岩,主要以岩床形式从煤层项板侵入,岩体连续,厚度稳定,与围岩接触面比较光滑平整,巨厚的火成岩给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孟庄煤矿3920工作面火成岩顶板管理的实践总结,对火成岩顶板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急斜特厚煤层的开采在中小型煤矿一直沿用大放高非机械化开采方式,造成采区回采率低下,煤损严重。由于目前的煤炭效益越来越好,许多原有的地方煤矿开始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其中在从房柱式开采向综放开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顶板垮落现象直接危害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文中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控制顶板垮落动力灾害的关键在阶段煤柱的留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采煤机摇臂自动调高及放顶煤开采放煤过程矸石进行控制,其关键技术是煤岩界面识别,利用自然γ射线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根据中国煤矿顶板岩层自然γ射线辐射状况,建立了煤矿顶板中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的数学模型。推导了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岩石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及支架钢板的衰减规律公式。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模拟项板岩石中的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的衰减规律试验,得到了自然γ射线穿透0-225mm煤厚的衰减曲线。研究表明:在0-225mm煤厚范围内,理论计算和实验得出的衰减规律是一致的。此结果为煤皮厚度测量仪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采煤机滚筒摇臂调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海燕  朱孔盛 《科技信息》2013,(25):396-396,404
<正>0概况顶板水是我国煤矿开采最普遍、最直接的主要水害之一。厚煤层开采,因顶板破裂高度大,影响到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范围大,顶板水害威胁程度更大;特别是在采深大、煤层厚的矿井,则更为突出。据井田勘探阶段(精查)报告对西部采区3煤顶板砂岩水的分析评价:条件简单,开采不会有顶板涌水。但近年来九、十一采区的初步开采时,工作面顶板涌水一般达到30100m3/h,11305、11306工作面老空放水量分别达到46.6万m3、70万m3。说明济宁二号煤矿西部采区3煤顶  相似文献   

8.
李伟  郭建军 《科技信息》2009,(22):I0289-I0290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拆除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井生产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我矿矿井的生产能力为295万吨/年,运输方式为轨道运输,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井下顶板压力大,顶板岩层较为完整,不适合放顶煤开采。集团公司引进了了ZY10000/27/56型大采高液压支架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安装地点为我矿的南一901工作面。该面位于南一采区的南侧。东以8层煤与9层煤的煤层分叉线为界,西侧以大巷保护煤柱为界,南侧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侧为南一902设计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965m,倾向宽178m,面积180803平方米,可采储量110万吨。煤层厚度最大3.5m,最小1.6m,平均厚度3.1m,回顺断面宽5.2米,中高3.5米,运顺断面宽5.2米,中高3.5米,切眼宽8.4米,中高3.5米。目前我矿以至于集团公司还没有使用过该架型的经验,现就该液压支架的安装拆除工艺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友奎  邸伟  王四洋 《科技资讯》2009,(15):123-124
运用PROTEM-47瞬变电磁仪在新安煤矿3112工作面进行了顶板砂岩水控制工作。经过探测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相对赋水区域。根据探测结果进行了涌水量预计,井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薄煤层坚硬顶板采场围岩体三维应力状态的ADIN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达竹矿务局白腊坪煤矿薄煤层坚硬顶板采场为研究对象,应用ADINA结构分析有限元程序,在西门子计算机上模拟了0318工作面及其围岩的三维应力状态,得出该矿薄煤层坚硬顶板采场围岩的三维应力分布及其顶板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朱卫东 《科技信息》2011,(31):I0313-I0313
本文论述了皖北煤电公司毛郢孜煤矿在Ⅲ327工作面支护设计中,根据分析工作面的顶板类型、控顶原则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性能,提出了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设计方法,确定了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相似文献   

12.
韩战英 《科技信息》2009,(18):277-277
本文通过对11、12#层410盘区81004、81006、81008工作面矿压观测和矿压数据对照分析,了解该盘区厚煤层低位放顶煤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方法,了解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分析支架适应性,为进一步搞好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GSJ-1型矿压仪和DZ-WCI型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检验仪及钢卷尺对顺风煤矿22043和22018放顶煤工作面进行了全面的矿压观测和研究。掌握了顶板运动规律、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和顶板控制特征。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所使用的支护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为工作面设备的改进与更新提供参考;确定采动影响范围及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合理选择工作面支护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开采,掌握煤层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工作面采取伪俯斜推进及提高支柱的实际工作阻力是保障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安全回采的技术关键。该文详细叙述了大采高卧底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加强顶板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宇峰 《科技资讯》2011,(22):93-93,95
通过国内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初撑力与顶板下沉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支护刚度与顶板下沉量之间的关系。把这些统计数据与鹤煤十矿1307工作面实测的数据相结合,进一步测算在设定初撑力情况下,顶板的下沉量,进一步研究支护参数的合理性,指导和加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旧街煤矿8、9煤层为近距离煤层,9101工作面位于上部8煤层工作面采空区下,煤层层间距仅为0.3~3 m,上煤层开采造成开采范围内的层间岩层(上煤层顶板,也是下煤层的顶板)变形破坏、裂隙发育,自稳性和完整性损失严重,下煤层工作面巷道顶板锚网支护无法起到应有作用,部分区域顶板甚至无法实施锚杆支护。该文根据近距离煤层9101工作面实际地质和开采条件,选取"架棚和帮部锚网"联合支护作为采空区下掘进巷道支护方式,并确定了支护参数,通过现场实施和优化,保证了掘进巷道的良好支护,巷道得以正常掘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11#层410盘区81015工作面向斜构造的分析,介绍了工作面回采技术条件、工作面开采情况、主要技术要求、顶板面管理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家峁煤矿6.0m大采高综采面(15201首采面)顶板压力、支架立柱收缩量进行现场实测,揭示了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及大型国产支架(ZY12000/28/63D)在实际支护过程中的运转特性,得出此类大型国产化液压支架适应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控制顶板要求,为类似张家峁煤矿15201首采面开采条件下的综采面支架选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石圪台煤矿为更有效地预测预报动载矿压事故,应用KJ768微震监测系统对31201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监测。根据微震事件的数量及能量与顶板来压之间的规律,总结出3-1煤顶板来压预警数量指标为15个微震事件,总能量指标为4.0E+10~5J;2-2煤顶板来压预警数量指标为30个微震事件,总能量指标为8.0E+10~5J。根据预警指标准确预报了动载矿压事故,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同煤集团晋华宫矿8210工作面条件,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面顶板易形成"坚硬-坚硬型"双岩梁结构,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应能同时满足对下位岩梁的"限定变形"和上位岩梁的"给定变形"的控制要求,由此计算8210工作面强制放顶前后支架工作阻力分别为18 000,11 000 kN,确定ZZ13000/28/60型支架为工作面支架,实现了坚硬顶板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