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新 《科技信息》2006,(12):323-323
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却不受欢迎,原因何在?是否应该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去。如何走出误区?正确地去对待它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的内容正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只起辅助作用,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不变;使用计算机再现知识发现过程,有利于学生探求创新;使用计算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用计算机能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可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积极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在问题导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合理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可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成功的运用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教师授课方式、自身学习习惯,以及初高中数学思维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一定的波折,甚至出现"学困"现象,影响学生数学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从引导学生发现、体味数学之美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各种美,感悟数学的神奇魅力,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学生的枯燥情绪和畏惧心理,进而促使对数学学习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相似文献   

6.
赵真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157-157
针对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遇到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从初高中教材的跨度,学生的学习习惯,思雏定势及接受能力等几方面去研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课堂教学、学习计划、学习要求,改进学习方法等几方面去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肖连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262-264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数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8.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给我们勾画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框架。《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乐趣,培养能力应是当今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学习情境指一切作用于学生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数学学科内容具有严谨结构,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实例和有关信息资料,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用“做”数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数学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规律,让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观对象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决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和被动映射。因此,学生“体验数学”的自主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活动提供了学生主动建构的时空。用书本与单纯讲解来代替数学学习,那就不是在教学生自己探索,而是在教学生利用别人的推理,这无疑是让学生啃别人嚼过的面包,而不是自己去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为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课堂贯穿体验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热情,学习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蓓霞 《科技信息》2011,(8):204-205
相对来说,职高生学习的信心和恒心不足,数学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这些因素给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丰关堂 《科技资讯》2007,(22):119-119
数学课堂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以学生为本,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为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情境"有了,数学的本源性哪里去?我们该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以反思的视角,剖析当前教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以情境创设展开讨论,以期让数学回归数学,让数学教学有效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要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在传统的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往往老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口若悬河,学生却一知半解,茫然不知所云.学生和教师脱节,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越来越枯燥难懂,学生屡次失败,就会失去原来的信心和努力.所以,提高小学课堂的效率迫在眉睫.小学生天真活波,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数学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境,打造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找到自己的成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的乐趣和幸福.  相似文献   

17.
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快乐数学因子,让学生享受到更多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自学能力,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较少去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自学也是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获得相关的信息、锻炼自己的学习技能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喜 《科技信息》2009,(5):231-231
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学习过程”,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强化学习过程的教学,并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思维过程,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心理学家发现,通过培养和锻炼“元认知”,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的调整和监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阐述了元认知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以及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就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