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者,英国较早开始布局生物安全政策,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防控、抗生素耐药性应对、生物实验室管理、生物威胁防控和国际合作七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做法,总结英国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特点,包括:突出生物安全战略地位,统筹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布局生物风险评估网络,构筑有弹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生物安全科技发展,规范双用生物技术管理;协同薄弱地区生物安全防控,承担生物安全国际责任。本文还借鉴英国的做法,提出对于我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为生物安全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作为两用技术,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因为误用和滥用,给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可能。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两用性问题,利用生物安全的理念和手段保障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立法体系及管理体制,研究发现,美国采取分头管理机制,通过立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针对生物技术还颁布了专门的规章,建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俄罗斯和英国则采取集中管理的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随后,本文结合我国生物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安全立法方面相对滞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重利用、轻监管,各部门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统一有效领导等,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体制的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风险评估、完善政策和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3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国家生物安全建设,将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考虑,同时非常重视生物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化学和生物安全领域形成了体系化布局,在生物威胁日益严重的今天,《俄罗斯生物安全法》草案的提交将该国对生物安全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升。本文首先概述了俄罗斯生物安全法律发挥体系建设的发展背景以及俄罗斯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框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俄罗斯早期并未明确生物安全作为独立概念的法令,而是将化学和生物安全作为整体进行部署;随着各类生物威胁的日益严重,俄罗斯开始单独建立生物安全领域的法律监管框架,推动《俄罗斯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制定。随后,本文梳理了《俄罗斯生物安全法》草案的条文结构和重点内容,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布局。最后,在参考俄罗斯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得到我国需加快基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启示,并从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生物安全相关布局的角度提出加快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我国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注重关口前移和外移,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国家,其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已应用十分广泛。巴西于2005年颁布实施了新版《生物安全法》,以定义巴西科技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生物技术安全应用的指导准则。本文追溯了巴西生物安全立法过程,总结了该法的内容要点,并梳理了该法令颁布后为适应生物技术发展而颁布的相关新法令和规范,描述了巴西生物安全监管、教育和信息体系的主要构成,较完整地展现了巴西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和实践经验。巴西生物安全立法为其生物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分工明确的生物安全监管体系为科研提供了支撑作用;巴西所实施的保障公众参与权和知情权以及实施生物安全普法教育等重要举措,都能为我国制定生物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为经济、科技和军事大国,将生物威胁作为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十分重视生物安全战略与计划体系建设。本文从国家战略、领域重大计划、法律法规和重点项目四个层面对美国生物安全战略与计划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美国十分强调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安全领域发布多项国家战略,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领域内多个方面的威胁投入巨资开展持续性的重大计划和聚焦前沿技术研发创新的项目部署。在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为有效抵御生物安全风险和威胁,保障国家安全,本文提出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战略协调机构和多层级生物防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安全四级(Biosafety Level4,BSL-4)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生物恐怖威胁防范、极端微生物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本文对国际重要BSL-4实验室建设以及主要国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发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和...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政府和公众关注潜在的传染病威胁,提升政府在大型传染病暴发时的应急管理能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已先后4次举办传染病演习模拟研究活动。本文详细分析这4次演习活动的背景、过程和政策成果,结合我国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议,包括:1)完善建设国家和地方各级疾病控制体系; 2)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3)公共卫生领域的智库要加强前瞻性公共卫生战略与政策研究; 4)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各种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策略研究; 5)建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物资战略储备; 6)加强人口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科研创新; 7)积极在全球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中国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资源是人类繁衍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保障和协调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保藏和利用自身的生物资源,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在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标本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体系建设。近年来,在传统生物资源保藏和保护手段和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检测、保护以及遗传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面向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发展的新局面,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意义重大,而生物资源领域在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保护、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新兴生物技术监管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和生物资源研发与利用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应当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下,建立完善有利于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强化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问题的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物资源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设施建设,发展基于可再生生物资源的生物经济新模式,拓展生物资源保藏保护体系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促进达成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的支柱,支撑着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本文综述了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格局,分析了我国近期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展望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将加强生物技术国际合作据加拿大通讯社报道,最近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最大生物技术会议上,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皮特森表示,只有与其他国家紧密合作,才能加速推动加拿大在新药和其他新产品方面的研发进度。他表示,由于生物技术复杂、研究周期长、花费大、风险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取得成功。生物技术没有国界,要取得新的发现必须立即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未来生物科学发展的关键。皮特森透露,加拿大将实施一个为期5年、耗资2000万美元的关键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研发计划,合作对象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以色列等国。该计划涵盖医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物技术进展日新月异,突破性成果不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合成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新兴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新型测序技术为生物资源挖掘利用提供了支撑,多学科交叉为人类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梳理各国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综述生物科技领域研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生物经济、促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强新兴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外交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科技外交热潮,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外交战略规划制定、机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在科技服务外交、外交服务科技、科技协助解决全球性挑战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国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海外平台建设、科技项目运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建议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贯彻落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深入推进科技外交。  相似文献   

13.
人口健康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科技是健康管理的有力保障。技术进步与学科会聚推动人口健康领域不断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与工程化。本文重点梳理了2018年以来人口健康领域的重要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综述了领域最新进展和重大突破,以把握健康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关注热点与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领域未来发展愿景,并结合国际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四国新近发布的碳中和战略报告,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重点领域、科技政策、金融政策和国际合作等角度,开展对比分析。相关结论包括:碳中和战略涵盖多维度发展目标;产业技术发展和碳减排目标设定是碳中和战略行动的主要措施;高碳排部门是碳中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改革领域;低成本化和基础研究是碳中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融资有效性是碳中和金融政策的重要制定原则;国际科技竞争加剧是碳中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背景;政策制定协调性是碳中和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碳减排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相关政策建议:深入开展碳中和行动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全面推进绿色技术和产品低成本化;建立健全“双碳”战略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国际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政府的作用、国家科技体制和科研环境、国家科学研究、产业研发、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建设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调整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形成有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积极调整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国家的安全建设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制造是实现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式,也是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选择。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将智能制造、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列为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发布或制定了相关的智能化制造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强化高危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安全化发展。美国推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国家战略来保障制造业安全生产;欧盟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安全制造;德国通过工业4.0实现智能工厂和智慧产品的安全生产;日本通过互联工业和无人化实现超智慧社会;我国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安全生产的智能化发展规划。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战略规划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生产安全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发达国家,美国想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领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其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CO2排放情况基础上,分别从组建专门机构、科技计划、加强立法、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措施。这对我国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强调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创新能力、注重舆论宣传及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现代科学研究取得进展和突破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和技术手段。世界各国,特别是科技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规划、前瞻部署、建设和应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世界各国的战略规划、项目部署,以及相关的最新举措,从八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发展动向和趋势特点,总结了我国近两年来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新动向,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性思想库媒体,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政策性、指导性、咨询性的国家权威科技智库型期刊为发展目标,全面报道国际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态势、趋势、前沿、政策、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主要刊登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发展态势与趋势、科技前沿与进展、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评价与评估、科技决策与咨询等方面的研究类、综述评述类、战略决策咨询建议类文章等,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决策、科技战略规划和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张“海洋国家”和“科学技术国家”的日本,海洋科技创新是日本战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是“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日本第一时间发布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日本倡议》,详细介绍了日本近年来开展的科研项目,反映了日本海洋科研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参与“海洋十年”的举措以及海洋科研项目布局,梳理日本海洋科技最新进展,分析日本海洋国际合作的方向与优劣势,对我国海洋科研布局提出四点建议:1)推动政策制度与科研探索协同发展,激励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2)积极参与“海洋十年”等国际大型海洋科研计划,提高话语权;3)加强海洋标准体系建设,加速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4)强化“产学研”链条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