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研究是所有科学技术的理论和知识源头,是科技、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一个国家基础研究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英、德、法、美、日等科技强国都是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强国。我国当前多项科技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对现代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贡献仍不多见,领先技术屈指可数。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本文在阐述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的有益经验启示、我国建设基础研究强国的有利条件和时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以下建议:制定长期稳定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政策体系;立法确定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机制;遵循基础研究规律,支持新型基础科学研究卓越创新机构建设;面向重大问题和需求寻求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和突破;推动基础研究机构与应用研发机构之间的研发合作;建立符合基础科学创新规律特征的考核评价机制;创造与国际一流卓越科学创新机构的良好开放合作模式。在未来三十年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我国必须为满足国家某些特定目标的需要,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强调创新自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性科学理论,作出更多原创性科学发现,以便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更多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领域持续活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明晰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的量子战略布局,最后结合论文与专利的多维度计量分析,展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发态势。研究发现:当前量子信息领域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国际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在该领域的政策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引育和国际合作等,其中美国最具优势;中国在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领域基本跻身核心位置,未来还需要加速实施量子信息领域战略部署、积极引聚育留量子信息科技人才、深度推进量子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十五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已经明确,即"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坚持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生产力,是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之策.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需要以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树立...  相似文献   

4.
水安全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为引领我国水利学科未来科技创新,指引水利工程关键科技发展的研究方向,基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水利学科战略发展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本文提出我国当前水安全情势和未来中长期需重点关注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强烈活动下的水资源安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河流-湖泊-近海泥沙与生态环境;水电能源开发的驱动与制约因素,高坝梯级水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和水旱灾害防御等六个方面.立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提出未来我国水利科技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研究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海洋研究领域长期处于全球引领地位,其海洋科技战略和计划的制定对我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美国近年发布的综合性海洋研究计划,明确了美国未来海洋研究的整体布局。通过对其中专题性研究计划的分析,发现美国未来重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酸化研究、北极研究、墨西哥湾生态系统研究、可再生能源研究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海洋研究提出3方面建议:优化高层次的规划设计、提升科技战略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科学合理确定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量子科技是具有极强产业远景和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的前沿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量子科技的发展列入国家重点战略。了解量子科技发展强国的相关政策和科学家信息,可以管窥到其在政策制定上的一些特质,也可以为预测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欧盟和美国的量子政策发展轨迹,重点分析了其中最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影响政策制定的相关科学家,通过与我国情况进行对比,为我国未来量子科技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加快国家战略顶层设计、通过国家项目推动量子产业发展、建设量子科技人才梯队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科技创新要推动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种业自主权,农业数字化转型,绿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然而,我国科技原创能力尚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大学与创新型企业、人才集聚、科技评价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亟需重点抓好提升科技原创能力的五大路径:实施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提高原创供给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在国际科技创新活动中提升主导和引领能力,持续塑造有利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良好科技评价体系,夯实人才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世纪疫情叠加,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并加剧了竞争.全球科技呈现出突破性快速发展态势,国际科技创新环境与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我国科技整体实力也迈向系统性提升新阶段.同时,我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现代化建设对科技创新提出五大战略需求,即科技强国目标需...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四国新近发布的碳中和战略报告,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重点领域、科技政策、金融政策和国际合作等角度,开展对比分析。相关结论包括:碳中和战略涵盖多维度发展目标;产业技术发展和碳减排目标设定是碳中和战略行动的主要措施;高碳排部门是碳中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改革领域;低成本化和基础研究是碳中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融资有效性是碳中和金融政策的重要制定原则;国际科技竞争加剧是碳中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背景;政策制定协调性是碳中和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碳减排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相关政策建议:深入开展碳中和行动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全面推进绿色技术和产品低成本化;建立健全“双碳”战略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国际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0.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经费投入对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世界科技强国和国内先进省市基础研究投入的特点,包括保持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占比较高、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类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采取竞争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支持方式、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重点学科领域集中投入等;最后,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基础研究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支撑和引领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既是全球产业变革的主要趋势、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5年间科技大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发现,科技强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和成本效益驱动相对低端产业及其环境污染成本向外梯度转移,长期保留高端价值链产业并形成全球化品牌效应,而且产业结构趋同化发展,价值密集型、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占比大,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主要科技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体系,以科技创新、人才智力、产业政策、品牌理念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创造科技型新产业,从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优化基础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本文选取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典型科技强国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在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资助、评审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剖析主要特征,最后从科技创新规律和国际基础项目管理规律出发,提出我国加快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若干启示建议,包括:突出目标导向,完善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组织体系;突出正向激励,优化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体系;突出长期效能,健全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评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数据管理和共享长期困扰科技界的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几年科技部组织了“调研组”展开全面调研,采取了有力措施推进此项工作的进展,本文就我国在科技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向各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管理部门通报,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梳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针对颠覆性技术相关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对北约科技组织《科技趋势:2020—2040》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来20年军事领域新兴颠覆性技术将具有智能化、互联化、分布式、数字化四个主要特征,或催生精确战、自主程序与系统、战场网络、作战域拓展等军事应用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主技术、空间、高超音速、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材料制造等8个领域新兴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及其组合影响分析基础上,提出应系统性布局和加强对未来新兴颠覆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识别与预测研究、重视新兴颠覆性技术领域的军民融合研究与应用、支持科技智库和科技战略情报机构加强科技前沿趋势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长期科技规划是印度政府长期采用的政策工具,建国以来印度共推出了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每一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涵盖的时间约为10~30年,起到了"顶层设计"的政策地位,发挥着引领和规范印度五年规划的政策功能。2013年初,印度政府推出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STI)。有鉴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界对此涉猎较少,本文总结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过程和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一套中长期规划如何服务于印度提出的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集中围绕其如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印度创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的管理协调职能、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国内外双轮驱动等方面,研究了该规划的设计和制定过程。最后结合我国情况探讨了印度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澜湄合作"机制形成以来,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区域国家内部合作理念、层次、领域不断扩展深入。在此背景下,区域国家多领域合作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梳理"澜湄"区域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现有科技基础,包括国内研发支出、每百万居民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科研机构与平台、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百分比;结合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所提出的经济发展阶段、综合创新能力等指标,研究分析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强弱程度;围绕"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方向,就区域国家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具体方向提出建议,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环境保护与新能源示范推广、技术转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等;最终,为后续构建完善该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理论框架体系,丰富理论内容,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思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作为重要的科技强国之一,国立科研机构在其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日本科技发展变化大背景,从历史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两个角度梳理国立科研机构职能定位变化和机构管理的特征。研究发现,日本国立科研机构职能呈现如下特征:国立科研机构职能变迁与日本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以立法形式确立国立科研机构战略定位与使命,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以成果评估导向兼顾科研效率的评价体制,保持机构的活力;改革人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竞争发展。最后针对我国国立科研机构提出如下建议:1)及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定位,建议国家赋予国立科研机构更多的自主权,以便采用灵活柔性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2)针对国立科研机构定位的不同,完善分类评价制度的建设;3)针对科技创新人才、创业领军人才、产业急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分类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以及经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8.
英国“脱欧”后,英国政府为了解决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英国成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战略目标。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作为脱欧后英国最大的科学研究公共资助机构,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共同改变明天:2022—2027战略》、统筹9家研究理事会及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制定新政策等措施,在英国研究与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相关举措落地与实施,从而实现英国研究与创新战略目标。本文将重点剖析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的运作机制,梳理UKRI在支持和推动英国研究与创新的实施和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UKRI在科技战略规划、研发资源整合、资助基金运作及政策制定与管控等方面的模式及经验,并针对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下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本文应用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历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和政府所起的作用进行回顾,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态势进行具体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战略决策研究,提前规划未来科技发展路径;二是勇于使用创新技术和理念,革新科学技术建制;三是注重软环境建设,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超前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及其前身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的诞生背景、内容选择、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凝练其在组织和内容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启示。建议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科技规划制定的先进经验;适时提出和主导软科技类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对半导体芯片等战略必争领域采取研究编制技术路线图的模式和方法,发挥多领域专家主体作用;持续进行科技规划研究,合理安排规划周期,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突出科学引领和协同创新,使得规划达到科学前瞻、指引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