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海岸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生态功能、景观效应、经济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营造的29个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优良的树种3种,表现较好的树种3种,表现一般的树种6种,不适应树种17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苦楝(Melia azedarach)、青桐(Firmiana simplex)、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中山杉(Taxodium hybrid)、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ne)、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雪松(Cedrus deoda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ra)、南酸枣(Choerosponias axillaris)等12个乔木树种作为上海地区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2.
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地的生长表现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优劣,林木生长速度表现为厚荚相思最快,木麻黄次之,湿地松较慢;抗强风能力则是湿地松最好,木麻黄次之,厚荚相思较弱;海岸前沿耐潮湿海风能力表现为木麻黄最好,厚荚相思次之,湿地松较差。木麻黄目前仍然是沿海防护林海岸前沿不可替代的造林树种,湿地松抗风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最能适应沿海沙质地干旱瘠薄的恶劣立地条件且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从而为西宁市南山人工林建设选择适宜的树种,根据南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引进树种生长发育状况,以树种的生长势、繁殖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保存率、干梢程度五项指标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了引进树种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了总体评价,筛选出了适宜西宁市南山推广种植的国外树种5种,省外树种4种,乡土树种9种。筛选的树种为下一步南山的绿化工程提供了优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不同立地因子对各防护林树种的影响,为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护林树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andUSEM模型,以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DEM数据为辅助数据,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受地貌因子影响较大的树种有26种,土壤类型对各优势树种的影响相对敏感,不同林种条件下各优势树种的适宜性差异较大。7种因素对49种优势树种影响的平均相对权重分别为地貌(0.19)>土壤类型(0.15)=坡度(0.15)=土层厚度(0.15)>林种(0.14)>坡位(0.13)>坡向(0.09)。目前在以黑松、赤松和刺槐为优势树种的防护林中,黑松、赤松分布的相对适宜度较高,90.48%的刺槐林分布不适宜或临界适宜。建议在刺槐林分布适宜性较差的低山丘陵区种植黑松、油松、麻栎、山楂、杜仲、蒙古栎、栎类、樱桃、酸枣等树种与其混交,提升刺槐林的生态效益。【结论】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整体较好,利用LandUSEM模型进行树种分布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全金 《海峡科学》2005,(12):32-33
一、概论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及最有价值的阔叶树硬质材之一。树种多达945种,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均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生丰产性能好、产量高、周期短等优良性状。通常6-8年主伐,且一次种植。2-3次采伐。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最佳树种之一,也是四旁绿化、沿海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我省1991年以来引进巨尾桉等品种栽培取碍良好效果,已列福建省林业重点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樟子松在试验区不同土壤状况下的生长情况、保存率等做了详细的对比和持续的观测,樟子松在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适宜樟子松的繁育。解决古浪县乡土树种防护林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以樟子松为主要树种的树种结构调整模式,对于改善古浪县生态、协调农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清明 《海峡科学》2008,(3):71-72,83
为改变福建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应用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沙地开展造林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三种相思造林6a保存率都在90%以上,生长量表现为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木麻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6a生时防风效能分别为56.6%、71.6%和74.4%;三种相思6a生林分与同龄木麻黄相比,土壤肥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可作为沿海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RS技术的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漳浦县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盖度、裸沙占地面积比、土壤可蚀性作为防护林防风固沙的效益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防风固沙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制作1986年、2003年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评价图,实现了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对土壤沙化程度影响较大,沿海防护林建设后起到了积极的防风固沙作用,漳浦县原有的严重沙化区域均向轻度转变,轻度的沙化区域面积从1986年的82.31%增加到2003年的83.60%。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植物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园林植物选择要求,选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经济指标4个评价因素及18个评价因子构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指数和法对乌鲁木齐市初选的192种园林植物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宜度指数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效能为1级植物有37种;2级植物有106种;3级植物有42种;4级植物有7种。  相似文献   

10.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及改土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福建柏、马尾松等适宜树种混交,因发挥了种间关系效益及辅佐功能,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可作为用材林定向培育,其与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的较为成功的两种混交组合,可作为贫瘠山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造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