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软硬互层岩石中,地质灾害极易发生。本文以S215公路K3+172~K3+252段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采用极限平衡法,选择折线型滑动模型,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滑坡在天然工况I条件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Ⅱ条件下为不稳定状态。提出了多级抗滑桩工程、截排水工程、坡腰平台复绿工程、道路路面修复工程和监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程,为该滑坡的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滑坡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公路滑坡治理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证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高速公路滑坡的防治原则,阐述了排水、减重、支挡工程、抗滑桩等防治措施,指出了滑坡地区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范家岭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分析研究结果,指出范家岭滑坡的发生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降雨和人类活动有关,现状条件下该滑坡的稳定性总体上较差,建议对滑坡采取地表排水、刷方减载和抗滑桩工程进行治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范家岭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了大量工程滑坡实例的基础上,选取了目前治理效果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30个应用抗滑桩治理工程滑坡的实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抗滑桩工程经济评价(造价)数学模型,为合理确定工程滑坡治理方案、快速评价其经济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双排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排抗滑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已有应用,与单排抗滑桩相比,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理更为复杂.以滑坡推力较大的红石包滑坡为例,从桩土作用计算模型、抗滑桩设计及工程材料用量方面对单、双排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滑坡推力较大时,采用双排桩治理滑坡较单排桩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滑坡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如何对已发现的滑坡进行治理,使其由不稳定体变为稳定体,抗滑桩往往在滑坡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兰草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出的剩余推力,设计计算滑坡体达到一定安全系数条件下的抗滑桩。整个滑坡在以整个抗滑桩为治理手段,使整个滑坡达到了规范要求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梁操  李道飞 《贵州科学》2012,30(5):49-53,60
本文详细论述山区公路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通过计算分析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因抗滑桩的抗滑能力好、支挡效果好、设桩位置灵活等优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滑坡治理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受不良地质基础条件的不利影响,在建高速公路开挖路基后,K31顺层边坡出现大规模滑动变形,牵引滑动长达两百余米,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在详实可靠的地勘基础上,设计通过对比分析单排抗滑桩与双排抗滑桩两个不同治理方案的平面断面布置、抗滑桩受力状态、治理工程数量以及工程造价等,最终采用双排桩方案治理滑坡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文洲 《科技信息》2012,(15):59-60
巩义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铁生沟滑坡位于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黄土丘陵区。通过勘查和监测,该滑坡为一大型滑坡,滑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降雨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较大。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削坡减载、地表地下排水措施及设置抗滑桩挡土墙支挡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为黄土丘陵区相同类型的滑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昌县地质条件复杂,是凉山州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前山滑坡位于德昌县前山乡,是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滑坡变形体。在研究滑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两方面分析滑坡的成因及变形机制,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的防治提出相应措施,为地方政府开展减灾防灾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中生代白垩系义县组地层岩性复杂,层状岩石和块状岩石皆发育,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构造、软硬相间的岩石组合,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本文以建昌县杨树湾乡马合沟村洞子沟滑坡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工程物探、钻探取得的原始资料,分析了其滑坡特征,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对指导该地区相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体滑坡治理的合理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滑坡治理设计现状 ,提出了在设计与计算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此外 ,在对某滑坡实例治理成功的经验基础上 ,讨论了抗滑桩的设计方法 ,并编写了设计计算程序 .结果表明 :在充分考虑有关因素的前提下 ,能确保滑坡治理经济而有效 ,从而提高了滑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贵州省印江县北部杉树乡孟郊滑坡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受到地形条件、季节性冲沟的冲刷、后期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大气降水、生活污水的影响。通过极限平衡法,评估了滑坡区两个主要滑坡HP1和HP2的稳定性系数和剩余下滑推力。分析表明,HP1和HP2滑坡体均处于欠稳定的状态,为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建议尽早进行处理。根据滑坡区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建议采取"抗滑桩、抗滑桩+锚杆框架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地壳运动更加活跃和人类的活动不断向山区扩展,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较为频繁,给人们的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做好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治理工作显得较为重要。该文阐述了滑坡的概念及滑坡的勘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滑坡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其进行处治是高速公路建设的迫切需求,基于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为背景,对岩堆边坡进行风险评价,并结合典型实例对滑坡工程进行治理分析,通过方案比选、参数选择和推理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在三种工况作用下均表现为后级滑推力大于前级滑推力,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实行路堑高边坡风险评估,是保证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结果可为类似高速公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周口店太平山滑坡形成机理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周口店太平山西部滑坡为例,对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组构分析后认为,该滑坡在地质构造复杂的背景下,由人为开矿采空、大暴雨共同诱发形成。滑坡由两期极深层次的滑动作用完成,两者构成了套叠式构造组合形态。滑坡经历了褶皱变形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再次蠕变阶段、滑动破坏阶段、调整恢复阶段;并指出加大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新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南省济邵高速公路的王坑隧道洞口滑坡问题,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达不到稳定性要求,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采用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利用有限元法对滑坡体治理后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并与滑坡体治理前的稳定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方案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土地区滑坡规模大、密度高、类型全。采用现场调查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陕西铜川地区黄土滑坡在特定地质环境下主要的地质因素及非地质因素、形成机理及及其发育过程,并从预防灾管理和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对黄土滑坡的预报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置抗滑桩是治理滑坡的常用手段,抗滑桩的设置位置能够影响滑坡的治理效果,抗滑桩设置的最优位置应是使得边坡安全系数最大的位置。基于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法,通过研究某滑坡的安全系数得到,塑性变形最大的区域是设置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最优位置。而塑性变形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因此抗滑桩的设置位置可以由塑性变形区来确定,这对滑(边)坡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介绍了堆积体类型滑坡。以曾家湾滑坡为例,通过计算天然状态、强降雨条件、人工活动和地震等多个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评价。并结合理论与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西南地区强降雨条件是诱发堆积体滑坡灾害的首要因素,人工活动和地震活动次之。提出了该类型滑坡的防治建议,在采用挡墙或抗滑桩等工程措施下,要着重做好滑坡体的截排水、坡面降雨防渗工作,并避免不合理的人类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