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墨白的小说用一种鲜活灵动的文字和独特的故事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他的小说摒弃了传统现实主又的叙事方式,虽然选取了现实生活的题材,却弥散着现代主义的阴郁、神秘、焦虑、荒诞、迷惘和绝望的气息.在他的小说中,我们感受到无法逃脱的绝望和宿命,以及在现实和梦境、幻境之间的挣扎.鲜活的文字和阴郁的迷茫美在他的小说中完美结合起来,给日趋沉寂的文坛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6500万年前,我们这个星球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无法逃脱宿命的安排,突然间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然而,却有一小支鸟类的族群奇迹般地逃过了灭亡的厄运,它们将昔日的空中霸主——翼龙拱手让出的天空据为己有,并且成功地繁衍生存至今。 鸟类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它们由哪种生物演化而来?又是如何学会了飞行?这支恐龙时代的后起之秀历经了怎样的发展而最终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有着深重的宿命意识。在其作品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生命怪圈”之中。然而,白先勇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而是田他手中的笔给冷色的宿命涂上了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7.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作品《都柏林人》中,整篇小说几乎被男性角色所垄断。在强大的父系社会的压迫下,都柏林女性饱受禁锢之苦,难以逃脱被社会所忽视,所边缘化的宿命。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试图分析《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根源,并从中揭示出爱尔兰民族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由对话写成的一首悲剧长诗,诗中阻碍刘兰芝生存的不仅是被遣的宿命,加速她毁亡进程的还有无法对话、不受理解的一生。刘兰芝的孤独是被弃、被休女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墨白的创作一直贯穿着悲剧宿命以及生存与毁灭的主题,其小说给人一种由历史、苦难而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从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历史的宿命、叙述的意味四个层面阅读墨白及其小说所提供的苦难叙事和历史隐喻对研究墨白小说创造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代国王和一位末代王子,都未逃脱客死异乡的宿命。曾统治半个世纪的一个王朝,给伊朗和世界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有着深重的宿命意识.在其作品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生命怪圈"之中.然而,白先勇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而是用他手中的笔给冷色的宿命涂上了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体悟和笔调给我们展示了她思想里的宿命观,这种宿命观也投射到《茉莉花香》的聂传庆身上。因为宿命,所以挣扎显得无力也无意义,苍凉的命运自会自我完成,然而这种宿命观的形成是张爱玲的生活所必然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创作视野是开阔的,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其作品丰富的内涵总是可以让读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诠释。王安忆的的多部作品,题材多变,叙述方式各异,但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精神实质,即它们都蕴涵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困境,尤其是表达了一种身为女性不能改变的宿命遗失和对这遗失的充满深思与挣扎的悲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者的生存哲学,以非理性主义和非人道主义打破传统人学的诠释模式,大都主张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人生的被抛于世、限入沉沦以及奋力挣扎而又终归虚无的生存性状,并且诉诸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神秘直觉,表征了在西方异化社会挤压下孤独个体的荒诞情怀及其终极性的悲剧宿命。这一曲曲生命悲歌。为当代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探究人的生存命义及其生命律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丰富的诠释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裸奔的年代>是墨白"蜕变"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谭渔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历程,但最后却在人性的挣扎与欲望的蜕变中走向堕落.那种暗红色的悲剧宿命以及人性生存的困境一直贯穿在创作之中,给人一种历史苦难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  相似文献   

17.
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里,底层民众面对生存的绝境和乡村政治人权力的宰制,纷纷做着悲剧宿命的抗争,在角逐权力的过程中被异化的人性、爱情、人生使人触目惊心;面对生存之痛的绝望抗争导致对死亡之美的向往,他们以死抗争,维护生存尊严和做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城的灯》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力作,小说中两个主人公冯家昌、刘汉香的形象让无数读者争论回味。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物质之城和精神之城中挣扎,在对贫瘠和平庸的突围中挣扎。他们的挣扎也代表了两个农村群体的挣扎,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整个农村突围的挣扎和探求。  相似文献   

20.
刘庆邦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以其小说叙事书写了乡土居民们物质匮乏中的生存挣扎、生存挣扎中的人性扭曲、人性扭曲中的存在焦虑等现实性苦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透视,表达了一个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自觉的人文价值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