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庆市油菜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优势午季种植作物,近4年来,年均种植面积在10.53万公顷以上,年均总产量17.75万吨,分别占年均油料种植面积11.33万公顷的92.94%和总产量18.25万吨的97.26%。现已成为我市第二大栽培作物。当前油菜产业又受国家优惠政策保护、信贷支持、良种补贴扶持和优质优价利益驱动等有利因素影响,必将促进我市油菜产业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因此,油菜产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20万hm^2,总产量300万T,全市农业人口人均一亩面积、一吨鲜薯产量,马铃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已成为全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食品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榆林市农科所从2002年开始,对引进的20多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栽培的10个马铃薯新品种,现将品种特点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会宁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农作物。近年来,县政府以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将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就会宁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马铃薯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狠抓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贮藏体系建设、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努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主产区之一,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在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将举全市之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定西真正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祥云县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种植技术、加工、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徘徊在1.5~2万亩左右,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把马铃薯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培植,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培育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定西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块状经济”的雏形,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把“定西马铃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定西马铃薯之乡”的知名度。我们在分析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砚华 《甘肃科技》2001,17(3):22-22,24
1 马铃薯产业概况世界各国中79%的国家种植马铃薯,总产量3亿多吨,在主要粮食类作物中居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属第四位。马铃薯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有荷兰、德国、法国、美国、东欧及中国等。目前,中国马铃薯总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马铃薯90%用于鲜食,加工比例近两年虽有所上升,总体上仍保持在10%左右,而国际上平均加工比例约为70%,最高可达到80%以上。2 我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有长足的进步,全省种植面积已接近600万亩。1994年,全省马铃薯产量约70万吨…  相似文献   

8.
《定西科技》2005,(3):11-11
马铃薯是甘肃最具生产优势和开发前景的农作物之一。多年来、各地将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温饱和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产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交易市场,促进产品转化,加快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突破350万亩大关。该作物现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安定区作为定西市马铃薯主产区,引进扩繁适宜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促进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就显得十分紧迫。我们结合蹲点。在具典型代表性的该区东南部石泉乡山庄村开展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丘陵地区马铃薯产业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已达到210万亩;单产逐步提高;品种结构渐趋优化;民营中小加工企业异军突起,加工能力迅速扩大;市场知名度提高。尤其是2006年,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明显加速。效益凸现。其靓点是:中小淀粉加工业发展迅猛,一年内新增加工能力5万吨,目前全市已形成25万吨淀粉生产能力。由于马铃薯价格上扬.农民亩均马铃薯收益增加100元左右。整个马铃薯种植业可增加收益1.2亿元左右,对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常勇 《榆林科技》2004,(2):17-17
我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据2003年统计,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163万亩,鲜薯总产151万吨,(据1998年调查,全市马铃薯秋种面积280万亩,总产280万吨,即全市农业人口人均1亩、1吨鲜薯产量)。马铃薯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是我市第一大宗农作物,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马尔康县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又是增产潜力、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作物。马铃薯营养丰富、用途广,发展潜力大、商品率高,已列为马尔康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重点发展产业,以此作为民族地区饮食结构单一、增加粮食产量和蔬菜、提高病区和贫困村寨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被列为阿坝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县。在调查分析马尔康县马铃薯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马尔康县今后五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思路,即从扩大良种应用、集成创新配套技术、加大标准化栽培力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加工水平及种植技术、扩大市场、完善农技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马尔康县马铃薯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着力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富民富县富市的大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我认为,越是形势好,越是要冷静思考,越是要用市场思维来研究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市的马铃薯产业才能效益不断显现,链条不断加长,规模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4.
一、特色粮油食品产业现状 1、占举足轻重的生产地位 近几年来,我市特色粮油作物麦类、薯类、豆类(大豆、蚕豌豆、红、绿豆等)、玉米、荞麦、苡仁米、莲籽及花生、芝麻等年均种植面积在7万公顷左右,占全市农作物年均总种植面积的11%以上,年均生产总量在18万t以上,其中特色粮食年均生产总量在17万t左右;占全市粮食生产总量187万t的9%以上,花生、芝麻年均生产总量在1.45万t以上,占全市年均油料生产总量20万t的7%左右;特色粮油农产品年生产总值(现市价)在3.5亿元以上,扣除总物化投入1.15亿元,收入为2.3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在45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定西市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马铃薯和豌豆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定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历年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农民从马铃薯产业巾的收入已超过人均纯收益的一半以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定西市有着广阔前景,探索研究新型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委、市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南茶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全市茶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到2008年,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50万亩,茶业实现工农业综合总产值50亿元,带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其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田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马铃薯产业不仅成为新世纪我省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而且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我省农村经济最具优势和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一个普通的农作物,在定西这块干旱的黄土地上,发展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在这里,将资源劣势转变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经过十年的探索努力.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成功培植出了一个“黄金产业”。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定西市富民富市的第一大产业,过去其貌不扬的“土豆豆”摇身一变成了定西人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市川、水地区主栽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占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正常年份总产40万吨左右.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45%.是我市粮食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因此玉米生产的丰、欠对于我市粮食总产和安全生产粮食有着举足轻重的怍用,近年来由于玉米大斑病发生危害,使玉米生产的发展和产量受到极大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经济》1998,11(3):1-5
调动和发挥全市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南京“九五”期间振兴地方经济、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我市积极依托和发挥地区科技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