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到美国时,曾为一种现象所诧异———美国不是世界霸主吗?怎么电视新闻关于国际部分的并不多,难得的国际话题多半为中东局势……在美国,每当阿以冲突激化、暴力活动升级时,不少民众就质问政府,“美国军队在世界上无与匹敌,为什么不派他们至中东搞定局势?”不要小看美国百姓这种自然而然的想法,它是美国惯于在中东问题上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必然表露。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成为二战以来美国人内心挥之不去的“牵挂”。人们都说,其原因就在于中东有油和有以色列国。有意思的是,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大多来自美国人“牵挂”的地…  相似文献   

2.
时事点评     
9月11日,在泪水、祈祷、默哀和凄凉的风笛声中,美国人民度过了难忘的9.11恐怖袭击周年纪念日。布什当晚也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罹难者表示哀悼,并发誓将反恐进行到底。的确,随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轰然倒塌,世界在一夜之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恐怖活动炸毁的不仅仅是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一部分,而是美国的平静和安全感,美国人的自由假日从此划上句号。9.11事件也彻底粉碎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迫使其改变了以往“轻国内,重国外”的军事战略,而实行“内外并重,国内优先”的战略方针。更为重要的是,9.11事件…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距今整整一年,“9.11综合征”仍在扩散。去年9.11事件发生之后,我曾撰文就此事件对国际安全态势和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各方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年后回头来看,以下几方面的动向与后果是深入追踪“9.11综合征”时不可忽略的。首先,通过超级大国美国的特殊“传导机制”,当代恐怖主义的严重性得以突出和放大,以一种以往不曾有过的方式强烈地冲击着国际社会的视听。曾几何时,恐怖主义还仅仅被看成是类似于难民问题、毒品问题、债务链问题、环保问题、水资源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中的一种。只是到了9.11,一个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4.
从9.11事件、美伊战争到最近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三个事件都引起了世人对同一个主题的关注,这就是安全问题。9.11事件使世人更加关注如何对付恐怖主义的威胁,进而增强了对所谓“非传统安全”的重视。美伊战争使世界不少国家更加关注军事安全问题,特别是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导致不少国家产生“天有不测风云”的危机感,有些国家甚至陷入了既要进一步增强军事实力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又要避免因为发展军事能力而被挥舞“先发制人”大棒的超级大国视为“威胁”或“潜在威胁”,以致招来“杀身之祸”的两难境地。然而…  相似文献   

5.
9·11十周年     
《世界博览》2011,(18):8-9
【事件】今年是9·11事件十周年。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一角,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致近3000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11月9日凌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连遭自杀式汽车炸弹的袭击,造成130余名平民的伤亡。这是继5月12日利雅得连环爆炸案后的又一起严重犯罪行为。据报道,基地组织已承认该事件是他们所为,并宣称他们策划和制造此次恐怖袭击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惩罚那些与美国合作的富人。为什么沙特屡屡成为恐怖分子锁定的袭击目标?为什么在一些恐怖事件中总会闪现沙特人的身影?以下几篇小文从不同角度探讨沙特王国固有的宗教地域特征,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矛盾,及其奉行的内政外交的得失,帮助人们破解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11日,世界上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再现去年9.11事件的恐怖攻击画面,并以各种形式悼念9.11事件中90多个国家的遇难者。不忘9.11事件,是想警世人们:恐怖主义像瘟疫一样,已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随时会侵袭每个人。现代恐怖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以来,已有众多民众成为恐怖活动的牺牲品。恐怖活动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针对民众进行恐怖暴力活动,恐怖活动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在广场、商店、集市、旅游景点、医院、居民区、公交车,无辜民众都有遭受袭击的可能。恐怖主义用恐怖…  相似文献   

8.
8月20日,美国为了报复恐怖分子对其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的炸弹袭击,用导弹轰炸了苏丹和阿富汗境内的据称得到本·拉登资助的恐怖主义营地。拉登是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者,于是,人们又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与恐怖布主义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问,为什么恐怖分子总是把矛头对准美国?美国的导弹袭击或者军事打击能够有效制止恐怖活动吗?最近十多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恐怖主义事件,如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199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1996年沙特宰赫兰美军基地爆炸案等,都与一  相似文献   

9.
1、“反权威”的风气近年来不少知识青年,标榜自己是“个人自由”和“个人功利”主义者,在他们中间弥漫着一股反权威的风气。他们轻视或憎恨权威,甚至以打倒、消灭权威为荣为慰。每当别人引用权威时,他们便投以不悦的目光,责说:“这是诉诸权威,我们反对!”更极端的知识青年不只不信赖权威和不喜欢受权威的影响,甚至不愿意受到任何别人的影响,认为这样才能够充分发展一已的个性,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其实,要做到不受权威和任何别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2权威是什么?权威不会犯错误吗?他是真理的化身而不容怀…  相似文献   

10.
反恐实际上不是一场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在车臣进行了两次战争,对车臣非法武装形成了重创。尽管如此,9.11事件以后,车臣的恐怖活动愈演愈烈,恐怖事件不断发生,俄罗斯对此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俄罗斯同车臣恐怖分子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同国际上与俄罗斯持不同观点的西方国家做斗争。9.11之前,有些西方国家认为发生在俄罗斯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不属于恐怖主义活动。后来,由于车臣的恐怖活动不断加剧,车臣有三个组织被美国定为恐怖组织。因此,目前俄罗斯反恐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过去有人说车臣问题是民族或种族问题,那么现在大家都认为车臣非…  相似文献   

11.
首先是车臣战争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影响。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西方谴责俄罗斯在车臣采取的军事行动,要求俄罗斯政府停止战争,与分裂分子进行谈判。叶利钦强调,任何人“都无权在车臣问题上对俄罗斯指手画脚”。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后,在欧安合作组织的伊斯坦布尔大会上,俄罗斯受到西方前所未有的孤立。直至俄军在车臣取得军事胜利,孤立状况才有所缓解。9.11事件后,尤其是2002年车臣非法武装制造了莫斯科人质事件和其他一些恐怖活动后,国际社会都对俄罗斯打击车臣恐怖分子纷纷表示支持,美国目前已承认在车臣的一些极…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众说纷纭“反恐”战美英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已到尾声,许多读者写来了他们的看法。———编者美国人的尴尬卷入漩涡?当塔利班垮台时,许多人都以为美国人赢了。其就历史而言,当纽约双子大厦倒塌,数千人丧生之际,美国就已经输了!恐怖主义造成美国生活步调大乱,每个人心中总是笼罩着下一次恐怖行动的阴影,美国甚至不得不在全国采取非常时期的警戒措施,牺牲掉美国人引以为傲的部分人权、自由,只为防堵下一步“可能”的恐怖行动。布什曾说,从此以后,恐怖分子将没有好日子过,现在看来,也许正好相反,没有好日子的是美国人。即…  相似文献   

13.
科技快讯     
自从“9·11”发生恐怖分子用劫持的飞机,先后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导致坍塌以来,美国对阿富汗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打击恐怖分子,而恐怖分子也威协要再次袭击美国。自10月5日至今,美国不断发生有人收到带有白色粉末的信件,其中有的白色粉末经过检查,被认为附有炭疽热病菌。到11月4日已有17人感染了炭疽热病,并且已经有4人死亡。于是,在美国引起对炭疽病的恐慌和忧虑。炭疽热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得病的  相似文献   

14.
南昌高专在实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始终把“进头脑”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我们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抓件两个关键,使“进头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认真解决好对邓小平理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据调查,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在党章中增加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要高举邓小个理论伟大旗帜?这一伟大旗帜到底要打多久、能打多久?邓小平理论是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诸如此类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和糊涂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邓小平理论到底对不对?教学中,部计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的产生由来已久,它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新的特点。“9.11”恐怖事件向世人宣布,人类冲突远没有结束,正在以新的形式登场,它再一次敦促人们对恐怖主义这一现象的思考。历史性的事件是事件背后长期的历史所决定的,既有赖于我们对其前因的追索,也有待于其后果在我们的应对行为中进一步展开。纵观历史和现实,恐怖分子所代表的那种对美国的仇恨,绝不局限于美国政府及其政策,显然还针对象征意义上的美国,包括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文化,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治上的不合理,经济上的不公平,宗教、民族、文化的矛盾,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美国统治集团花费了不少力气在全世界进行的“冷战”宣传,究竟取得了什么效果呢?现在连美国一些最显赫的人物都不能不产生严重的疑问了。在这方面,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冷战”政策的狂热推行者雷德福10月下旬在华盛顿的“第二次全国精神基础会议”上作了最典型的表白。他在发言里问道:“我们在谈论的‘美国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必须能够向别人解释这个东西”。雷德福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让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解释吧。他说:“共产党显然已经获得惊人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信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信仰它,并且还能够进行解释。”“另  相似文献   

17.
正卡里莫夫总统去世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权力交接进程,这应该看做是中亚政治改革进入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的一部分。邓浩:最近,乌兹别克斯坦开国元勋卡里莫夫总统病逝,引发外界对该国政权交接乃至政局稳定问题的关注,而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遇恐怖分子袭击则使人们对吉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担忧。这两个事件看似突然,但也并不出人意料。如果我们从中亚政治转型的历史发展角度  相似文献   

18.
1 萨达姆是一个罪恶的统治者,他压迫、折磨并且谋杀自己的人民。推翻他是解放之举。2 会促进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产生一些对以色列和美国友好的民主新政权。3 可以削弱恐怖分子所构成的威胁,并且恫吓其他可能想要与恐怖分子合作的政权。4 如果不把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有朝一日会用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讹诈美国,或者将这些武器转交给“基地”组织,“基地”组织转而袭击美国。  相似文献   

19.
就在本期编辑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候,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遇难。这一事件与不久前俄罗斯莫兹多克军医院和雅加达万豪大酒店相继遭受恐怖袭击事件一样,引起人们对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的思索。在去年第22期“封面话题”的编者手记中我们曾写道:9.11一周年和阿富汗战争一周年这两个敏感的日子都在平静中过去了,但人们刚刚松了口气,就相继发生了巴厘岛爆炸事件和莫斯科人质事件。再过不久,也就是读者们看到这期杂志后不久,9.11事件两周年就要到了,而今年的恐怖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20.
8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30分,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美军实施“无限追踪”军事行动。驻扎在红海和阿拉伯海的美国海军舰队发射了70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轰炸了恐怖分子设在阿富汗的六个训练基地,另发射6枚导弹摧毁了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希法制药厂。美国称这次轰炸是对恐怖分子袭击美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反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