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0Cr9Mo1VNbN耐热钢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动态断裂韧度值的变化与延伸带宽度、启裂区宽度和启裂区内韧窝尺寸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在相同Ti含量和相同Ti,B质量比时,不同的加Ti,B方式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A356合金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B加入的方式对A356合金冲击韧度的影响明显,采用电解加钛进行细化的A356合金微观组织较细,冲击韧度最高;T5,T6热处理工艺能较大提高电解加钛A356合金的强度,明显改善其冲击韧度;T5,T6工艺对电解加钛A356合金的强度、冲击韧度的影响差别较小,T6略优.  相似文献   

3.
不同应力状态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维实验原理,利用冲击拉伸实验装置对周边切口的Lyl2cz铝合金短圆柱试件进行冲击拉伸加载,并推广Rice远场J积分公式,由试件两端的平均载荷—相对位移曲线来计算J积分,用起裂点处的J积分来表征弹塑性材料的动态起裂韧度JID,初步形成了一套平面应变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表征与测试方法.实验所获得的动态起裂韧度JID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材料常数,且比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动态起裂韧度低,结果的离散性也很小.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和测试方法比较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对适用在—80℃以上低温的Ni5.5铸钢,从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机械性能及低温冲击韧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采用中温淬火 高温回火热处理的Ni5.5铸钢,在—80℃时其冲击韧度5.66J大于低温钢最低要求冲击韧度2.07J的2倍,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指标.在得到的强韧性综合指标较好的贝氏体组织中,没有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试验结果表明,Ni5.5铸钢具有无碳化物贝氏体结构、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  相似文献   

6.
含硼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热模拟机对含硼低合金高强度钢板进行不同焊接工艺下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HAZ)的过热区显微组织、韧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板过热区冲击韧度随冷却时间t8/3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当t8/3小于67s时,过热区冲击韧度较高,相应过热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或板条马氏体+贝氏体,晶粒较细小.8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板焊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量为0.96~2.11kJ.mm-1、焊道间温度为150~200℃和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韧度保持较高水平,说明钢板对焊接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多次冲击抗力理论?许多机械产品不仅粗大笨重,浪费材料,而且效率低,寿命短。究其原因,除了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外,关键就在于使用的材料强度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为什么使用的材料强度较低呢?原来在机械产品的强度设计中,过去一直迷信一种洋教条:认为制造零件的材料,除应保证一定强度外,冲击韧度愈高愈能保证安全,所以总是依冲击韧度为强度设计的准绳。在多次情况下,要使金属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后达到规定的冲击韧度,强度就很  相似文献   

8.
在系列温度下测定了WCF62厚板的冲击韧度,结果表明,按面内方向取样时WCF62厚板具有优异的低温冲击断裂性能,但板厚方向(Z向试样)的冲击韧度偏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主要原因是钢中存在按轧向稀散分布着的晶界弱化区,引发了沿晶断裂,其次是按轧向稀散分布着的成片富集的颗粒状非金属夹杂物.因此,应进一步降低钢中的杂质元素含量,改善板厚方向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Fe-24Mn-13Cr-1Ni-0.44N和Fe-24Mn-18Cr-3Ni-0.62N两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了低温冲击断裂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的质量分数的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冲击韧度快速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两者的韧脆转变温度分别为140K和210K;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83K时会产生层状剥离式的脆性断裂;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随温度的降低,断裂模式的变化规律为:拉长或等轴形韧窝→浅坑形韧窝→脆断刻面和韧窝混合型→脆断刻面为主,层状剥离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冲击速度条件下块煤冲击韧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块煤节理方向性对块煤冲击韧度的变化特性。采用传统的冲击试验机对北京大安山煤矿的块煤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不同的冲击方向条件下的有缺口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冲量小于25N.s时,沿着垂直层理方向和平行层理方向施加冲量后,试样的变化形态十分接近,而在此之后两者的差异随冲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裂纹在试样中扩展所需能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裂纹扩展速度的所需能量与冲击方向密切相关,并且这种由不同结构产生的冲击韧度的差异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对于沿着垂直节理方向施加冲量的块煤产生的断裂面平整,破碎的块数较少;而对于沿着平行节理方向施加冲量的块煤,断裂面也就不平整,破碎的程度严重,碎块数较多。这反映了冲击韧度对煤块的某些缺陷很敏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动能弹的侵彻现象,对高速动能弹的遮弹材料金属花岗岩复合材料(MGCM)开展了试验研究. 研究表明:MGCM具有抗拉、抗压、抗剪强度高、冲击韧性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抗弹体高速侵彻能力. 其高强、高冲击韧性、内部极不均匀等特性使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受力环境极为恶劣,容易发生磨蚀、弯曲、破碎、解体、侵彻轨迹偏转等现象,是较为理想的遮弹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铸造余热中断正火的工艺,研制出ZG45SiMnCrMo新型耐磨材料,分析了中断正火温度,保温时间等不同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耐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找出了此耐磨材料中取得最佳强韧性配合时的复合组织中下贝氏体的大致百分含量,从而得到既有良好的强韧性及耐磨性,价格又低廉的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金属断裂表面分形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近10余年来金属断裂表面分形维数的测量方法,以及分形维数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金属断面分维与金属的拉伸性能、冲击韧度、断裂韧度、材料损伤之间关系。讨论了金属断裂与分维的一些具体的内在矛盾和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冷芯铸造技术是一种以固-液复合方式生产钢锭的铸造技术。本研究采用热物态模拟法制备冷芯钢锭,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分别观察了冷芯钢锭复合界面、芯材和外材的宏观及微观结构组织,并利用真空电火花仪、夏比冲击试验机和洛氏硬度仪检测了冷芯钢锭的碳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冷芯钢锭结构自内而外分别为芯材组织层、扩散层、激冷凝固层、方向性生长层、正常凝固层及等轴细晶粒层;芯材与外材结合效果良好,结合界面平整、无孔洞或夹杂物等缺陷;冷芯钢锭各位置的冲击韧性大小关系为:芯材结合处外材;各位置碳含量分布与洛氏硬度值分布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摆杆在材料冲击过程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摆杆的振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个仪器化冲击测试系统,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所得的特征曲线与传统仪器化冲击试验特征曲线一致,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数据计算出的冲击功与试验机表盘读数吻合,因此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仪器化冲击试验是可行的。通过测量试验中冲击试验机摆锤的加速度,分析材料的冲击性能与摆锤振动特性的关系。运用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对摆杆进行横向固有频率分析和对试验中加速度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得到摆杆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与材料的韧脆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功中的裂纹扩展功反映材料的韧脆性,冲击功中的裂纹扩展功越大,材料的韧性越好;材料韧性越好,摆杆的振动低频所占的能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硅含量及等温淬火条件对贝氏体球墨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江西科学》1997,15(3):138-142
通过对不同硅含量的球墨铸钢在各种温度-时间条件下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及随后的冲击试验,考察了硅含量及等温淬火条件对贝氏体球墨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并由此可以确定获得最佳冲击韧性的硅含量及等温淬火规范。  相似文献   

17.
对钢结构而言,诸如海洋平台、船舶、桥梁、建筑和油气管线等,焊接后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其服役寿命和安全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针对焊接相关问题的研究中,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提升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焊接热影响区会经历高达1400℃的高温,从而形成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如果焊接参数控制不当,不能通过后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细化组织,就会造成韧性的降低.而多道次焊接的情况更为复杂,前一道次形成的粗晶区还会在后续焊接过程中经历二次热循环,从而形成链状M-A,造成韧性的急剧下降.本文旨在对一些现有焊接热影响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探讨母材的成分、第二相及焊接工艺等因素对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低温环境服役的大型钢结构的焊接性能改善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方法连接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和低碳钢异种材料.在焊接温度和焊接压力恒定的条件下,研究焊接时间对ASTM304/低碳钢异种材料扩散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850℃,焊接压力10 MPa,焊接时间60 min条件下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实现了良好的扩散结合,其强度和韧性均超过低碳钢母材水平.接头抗拉强度达到440 MPa,拉伸断裂发生在低碳钢一侧.在扩散焊高温环境下,界面附近有碳化物偏析现象,析出相为脆硬的Cr23C6,脆硬相的出现导致界面韧性下降,延长焊接时间可有效避免有害化合物Cr23C6的析出,冲击韧性达到120.5 J/cm2,冲击断口在低碳钢一侧.  相似文献   

19.
00Cr12Ni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00Cr12Ni不锈钢不同热输入下的焊接热循环.研究了热模拟试样的组织及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粗晶区晶粒大小和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均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加;细晶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有少量的铁素体,晶粒非常细小;焊接粗晶区试样的室温冲击功随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热输入下,细晶区模拟试样均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粗晶区冲击试样均为脆性断裂,而细晶区冲击试样均为韧性断裂;为得到组织细小、韧性优良的焊接热影响区,应尽量采用小的热输入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生产工艺,探究化学成分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规律,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三组铸态全铁素体球墨铸铁低温冲击韧性,分析了硅碳含量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三组试样中,冲击韧性随碳含量增多和硅含量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20 ℃下可以达到15.20 J,冲击韧度值在温度低于-40 ℃后变化不大,韧脆转变温度在-40 ℃以上。冲击断口形貌表明,随温度降低,球墨铸铁的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转为韧脆混合断裂,最后变为脆性断裂。可见碳硅含量会对低温冲击韧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