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盛行西方的"绿色运动"以来,出现了种种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潮。本文主要介绍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对关系的简要分析,试图在对比之中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生态危机问题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就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通过阐述"绿色"建筑空间的内涵以及"绿色"建筑空间的必要性,明确绿色设计的现状、概念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4.
对语文概念的认识一直存在各种模糊不清的观点."语言""文字""文学""文明""文化"等是与之关系密切的关键概念,研究这些概念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语文"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徐崇温先生引介到我国的、产生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进入我国学术界以后,引起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学界关于其概念界定、性质归属等诸多基本问题的争论.尽管目前我国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能停止,也未能对此达成一致的看法和共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生态学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新的学科,目前尚未被大家普遍认识,我作为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也有责任做一些宣传与鼓动.正好配合本次大会的主题"民族生态学的发展与创新",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1关于民族生态学(Ethno-ecology)概念民族生态学是研究民族发展与生物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学科,是民族学与生态学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最集中使用"无产阶级"这一术语的经典著作,以《共产党宣言》在汉语语境中的翻译、传播为线索,对这一术语在汉语语境中引入、翻译、传播、接受、定名的概念史考察,追索这一术语的源流演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中国化研究是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这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术语及话语体系建构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热潮。阿格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消费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异化消费论;奥康纳试图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列,进而提出了二重矛盾论;福斯特从马克思理论本身出发,在生态学视域下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将马克思的生态观归结为新陈代谢裂缝说。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呈现出一种地位不断加强的发展过程。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过度突显,导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淡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当中给予生态观准确的理论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及其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讨论生态问题时习惯集中的几个主要论域.尝试从“控制”视阈入手来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逻辑,以期能为自然污染和人的受控的现实问题解决提供研究材料.这是符合逻辑的:只有深刻理解控制自然和控制人背后的主体、目的和方式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与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与入侵生态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了生物入侵、外来种及入侵种等相关的概念.强调生物入侵的本质是对经济、环境、社会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提出入侵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体系;定义了入侵生态学是"研究入侵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本地种、入侵种、入侵群落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及其机制,揭示其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正>2015年9月"第一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民族生态学发展与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对中国民族生态学发展与创新的几点意见和建议》的论文,文章分别论述了关于民族生态学概念、民族生态学在国际上的发展、民族生态学在国内的发展和民族生态学创新的几点建议.指出民族生态学是研究民族发展与生物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任课教师需要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纲要"课教学中"事"与"理"的关系.首先,要在掌握"事"的厚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其次,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正确的历史观,为此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有关论述的学习;再次,要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注、了解和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后,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讲话精神,在教学改革中注意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过去"史学界"在探讨"中和"概念时,一般认为"中"就是中,"和"就是和,而且对于"中"与"和"的探讨也一直都是分开论述的.其实,"中和"本来就是共生的,可以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而存在."中和"也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概念.如何看待它们这种共生体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与"和谐"究竟能不能合成一个概念加以表述呢?答案是可以肯定的.理由如下:一是外在的历史传统;二是内在的逻辑体与用关系;三是把握其概念的原则与方法为和本子中、求中于和.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乡村旅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主要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内容,认为它应该包括:第一、农业旅游;第二、民俗民情与乡村建筑旅游;第三、乡村文化旅游.并对每个内容进行了细分.最后指出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态旅游",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进行的旅游.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已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附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研究"和80年代启蒙话语影响下展开的"研究"之双重覆盖下走出来,进入新的阶段.在过去"研究"中存在的偏向和缺席也逐渐被自觉,成为克服/填补的对象了.这一情况也可能将巴金研究推至新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姿势是,将所有的问题从先人为主的固定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加以审视,尤其是对于权力、意识形态、政治等.非文学"概念的冷静对象化至关重要.这些概念或多或少带有时代语境的支配而形成其"负面"意象.一旦脱离如此时代性和特定语境的支配时,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这些"非文学"概念的漠视甚至于无视只能导致"文学"本身的贫瘠;如果不把这些"非文学"的概念从"文学"里一概地加以排除,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视角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如此研究姿势,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从80年代启蒙话语的偏离.今后巴金研究的起点,也可以放在如此认识上.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詹姆斯·奥康纳,以"协作"为介入点,分析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理论缺陷,从文化和生态的维度重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以此为哲学基础创建了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启示我们肯定现实中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并朝着多样化、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理解当代生态学的理论内涵。首先,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况。其次,追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发现马克思主义本身蕴涵生态学的整体逻辑。它在理论上与当代生态学具有被整合的一致性。再次,论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确立了马克思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发言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论坛是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二级学科的设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贯彻落实的大背景下,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5周年之际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19.
张晋 《科技信息》2007,(34):62-63
本文在当代文化转型的语境下,从历史分析与现实转变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概念"意识形态",从而寻求意识形态新的平衡,达到真正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界研究"马克思学"著作时,一定要有阶级立场和政治觉悟.因为西方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是有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政治需要服务的.我们只有本着扬弃的态度,才能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防止掉进"马克思学"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