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有死麕》诗旨历来解读颇多,主要观点有恶无礼、刺淫奔、述杀礼、赞贞女、叙民风、寄托言等。诗中"麕""白茅""朴樕"等名物,反映先民思维观念与先秦风俗礼制,为传达诗旨的重要意象。结合《诗经》编修原则与历史语境,《野有死麕》之诗旨应为"恶无礼"。  相似文献   

2.
麋鹿在古代最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食用。早在《礼记·内则》中有关食用麋鹿的记载“麋肤”、“麋腥”、“麇脯”。麋肤指带皮麋肉,如同今日带皮猪肉;腥即生肉;脯为肉干。《礼记·醢人》讲祭祀时用到麇鹿肉酱。可见麇鹿是当时非常重要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排比归纳法,把《中国古代孤本小说》作为主要语料,做词语札记五则:整整有条、热亲亲、樕醄、定情、厥物,补正《汉语大词典》等辞书词条(含义项)漏收、释义不确等方面的阙失。  相似文献   

4.
从《诗经.鸡鸣》文本分析着眼,通过对诗句语气神色的探求,对汉人毛亨、唐人孔颖达以及当代名家的解释与原诗比照,去除说教的外衣,进而求得《鸡鸣》一诗的本义,还情诗以活泼诙谐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5.
评析众说自成一体①《意境》评介王友胜关于意境问题,我与夏昭炎先生有过一次长时间的晤谈,我们谈得很投机,彼此有比较近似的认识。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夏先生将他新近出版的专著《意境》(岳麓书社1995年5月版,下称夏著)送给我,嘱托我谈点体会。老实说,我...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汉语古诗源头,在英语国家深受汉学家青睐,其中多篇都有数个英译本,《国风·召南·野有死麇》即是极具代表性篇章,理雅各(James Legge)曾于1871年、1876年和1879年三次翻译该篇作品。其中,1876年译本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在跨语言转换中经外在符号、内涵符号和历史文化等层面重构后呈现更加浓厚的经学特征和教化功能。译本中的二者形象不仅是原文中男女主人公形象重构,也是译者语言与历史文化观重构,形象变异与重构与译者所处历史文化模式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涉及语法问题的论述早就已经存在,不过这些语法分析往往散见于各种训诂学著作之中,没有明确的语法体系,除极个别的名称外,基本上也没有语法术语。《毛传》和《郑笺》中存在大量类似的语法分析,将《毛传》《郑笺》中的语法分析进行比较,发现郑玄对虚词、代词以及句法、句式等方面的认识较毛亨更为深入;同时,将两者加以比较,也可以看出部分语言现象从西汉到东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周代的作品。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也遭到毁灭。汉初人根据口头讽诵,又把这部伟大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来。但由于师传的不同、语言的时代差距和记忆的差错,很多地方用的只是同音字。当时流传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种本子,合称为《三家诗》。它们的文字和说解互有出入。西汉中期,又有《毛诗》传世,《三家诗》便逐渐先后湮灭。所以《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假借字是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以AT分类法的"命中注定的妻子"故事类型为切入点,以这一类型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唐传奇《定婚店》为考察中心,就作为作家文学的《定婚店》的民间取材,与民间文学中同属这一故事类型的传说、故事之间的比较为重点,探究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桧风·秦冠》一诗,从毛、郑至清儒均不能跳出诗序"刺不能三年"(服丧)说。现代说诗者亦多因循旧说,虽偶有摆脱孝子阴影的努力,但又陷于新的困惑。本文从"素冠是顶什么冠"打开缺口,结合辨析古今种种诗说的疑惑,最终从《礼记·曲礼》中找到坚实的旁证,证成《素冠》原来是妻子为送别离境去国的丈夫而唱的歌。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的《诗集传》对《毛诗序》多有批判,突破《毛诗序》"美刺言《诗》"对诗旨的牵强附会,主张"以诗言《诗》",试图从文本出发探求诗的本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的本来面目。朱熹虽对序是否合乎诗旨产生怀疑,主张不依序说诗,但在具体释诗过程中存在并未完全废序的现象,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2009,(4):28-28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在这一天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读书。这套《快乐阶梯阅读》丛书就是送给你最好的礼物。它有好听的故事,有优美的语言,有好看的画面,还按难易分了不同的阶梯,让不同年龄的小读者都可以轻松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从而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5.
魏巍同志把新出版的《魏巍诗选》(以下简称《诗选》)送给我。欣然翻阅,爱不释手。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很喜欢读他的诗,有些段落,例如《黎明风景》开头的小引,我喜其意境清新,始终都会背诵:  相似文献   

16.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宴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18.
古今人们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风流说,有失恋说,有奏乐说,有客思说,有自题说,有悼亡说,有自伤说,有政治说等。笔者以此诗为既悼亡、亦自伤之政治诗。自古以来误解此诗有其主观原因,亦有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历来文学史家之论赋源,多溯及《诗经》、楚辞。班固在《两都赋序))中首先提出:“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自班氏以后,依《诗》立论者,代有其人。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承其说并加以发展,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后人也大多持这观点,认为《诗经》为赋的远源,楚辞为赋的近源。“《诗经》楚辞赋源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说法也存在着不很准确之弊。众所周知,代表汉赋最高成就的是以京殿苑猎为主要内容的汉散体大赋(以下简称汉大赋),并不是骚体赋(这种赋体主要是接受了《离骚》的影响)汉大赋的创作精神、文章结构、铺陈手法、句法组织等都与《诗经》、楚辞大相径庭。班固当时之所以模棱两可地说赋乃“古诗之流”,主要是因为汉代以经学为文学标准,认为《诗经》都是政治诗,并由赋的  相似文献   

20.
葛宏 《科技信息》2007,(29):251-251,235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代表着汉乐府诗的最高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堪称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悲剧,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通过对故事当中的"遣归"这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