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建设文化强省,塑造福建形象,必须在福建多姿多彩的文化样态中,坚持发展红色文化,保持文化生态系统平衡。该文分析了红色文化在福建文化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梳理了福建红色文化发展现状,探索了红色文化视域下福建文化形象塑造与传播的路径,为实施福建文化强省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旅游市场上,每个旅游目的地都致力于塑造自己独特的旅游形象,其中旅游广告是塑造旅游形象的主要途径。旅游广告能有效传递旅游信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并搭建一个旅游目的地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平台。作为备受瞩目的国际旅游岛,一直以来海南通过旅游广告向外输出的旅游形象多是"阳光沙滩",这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外宣传的瓶颈。因此,如何挖掘自身独特的、与其他地区具有差异性的本土文化,探索突破瓶颈已成为当前海南对外宣传的一个课题。本文将通过阐述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分析红色文化与旅游广告的关系,提出在新传播生态下海南形象塑造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时期,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构建革命话语体系、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歌曲的创作与传唱,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党积极抗战、一心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形象构建与塑造,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提升了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回顾和研究红色歌曲于延安时期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生动实践、显著成效与经验启示,可为新时代全面塑造“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百年大党光辉形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灾难的报道。本文从大众媒介和国家形象传播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众媒介在5月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对中国国家政府形象、领导人形象和民众形象等的传播,进而深化大众媒介对于传播中国完整的国家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边卫视作为国内唯一的地区级、朝鲜语卫星电视,是在对内传播的同时代表国家承担对外传播任务、塑造国家形象的跨境传播媒体。旨在分析延边卫视承担跨境传播使命的历史必然性,把握延边卫视跨境传播的探索历程,探讨其依托民族形象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启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卫星电视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跨境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地方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来华留学生应当充分依托甚至融入地方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并运用于日常交际;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含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够以一种“他者叙事”的视角实现中华文化的“软传播”,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滔 《科技信息》2009,(32):I0291-I0291,I0292
本文以卡通形象等几种典型另类形象标识为分析对象,研究在视觉传播时代,在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心里暗示之下,另类的形象是如何被想象并成功塑造出来的,旨在剖析另类形象背后的社会心里诉求及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全球化浪潮裹挟着每一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时空感,从未像今天这样为新技术革命所淡化。越来越清晰的"地球村"形象,使国际社会公众把对国家形象的关注、维护和提升,扩大到全球视野。作为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而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更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影视剧因其独有的优势在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针对影视旅游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视剧成功促进旅游地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关键因素:满足顾客情感认同、催生影视地标情结、展现艺术魅力及构建具体化的旅游载体。根据旅游地形象形成的阶段性,提出了影视剧在旅游地认知形象塑造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利用影视剧进行旅游地形象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姚旭 《创新科技》2016,(10):65-67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河南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应该继承并发扬红色文化,通过深入研究,本文从河南省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河南省红色文化特点入手,重点对河南省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2,(18):3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国最早开创的政治层面的"援助公关",到沙特为扭转9.1 1坏名声的"危机公关",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国际活动公关",再到如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传播文化价值的"文化公关",世界各国正在通过各种国家公关手段来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当然,除了国家本身,背后的公关公司的游说、出谋划策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是城市特色的集中表现,是城市特有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所在。城市形象传播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它仅关系到整个城市感知形象的塑造,还关系到城市投射形象的形成,进而通过城市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双重作用打响城市品牌,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京青奥会为南京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从形象塑造角度来说青奥会的申办提升了南京的外界认知,筹备与举办改善城市形象硬实力,筹划与推广提升城市形象软实力.青奥会为南京形象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进行“事件营销”,构建“第三方话语同盟”,进行“主体下移”传播,“体验传播”与“口碑传播”的绝好机会.提出了南京进行整合传播的形象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武夷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闽北优秀文化的时代构成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闽北革命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闽北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助推器.马克思主义在闽北的传播和中共闽北党组织的建立为武夷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武夷红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是对中国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创造,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于形成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爱国情操、艰苦奋斗作风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指导和规范功能。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和"三位一体多维联动"的育人机制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漫文化这种新媒介的影响力对城市形象进行传播、推广,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动漫文化进行城市形象传播包括把城市作为动漫的背景空间、打造以城市为主题的动漫、发展动漫产业、举办动漫活动等多种方式。运用动漫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具有优化形象、聚焦媒体、累积形象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动漫文化进行城市形象传播要主动借势宣传并与自身形象定位契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提升民众政治认同和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软实力,塑造党的光辉形象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和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形象呈现为伟大实践形象、先进理论形象、勤政爱民形象和自我革命形象。从历史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形象,不仅能够清晰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9,(3):76-7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渠道。其中,俄国渠道既有理论传播,又有具体实践,是两者的结合。中东铁路曾作为"红色之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一个通道。哈尔滨是"红色之路"的枢纽。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发挥了主导作用。李大钊在与哈尔滨、"红色之路"的互动中传播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在这种时代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奠定了途径基础。汉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对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该文对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