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优选糖网合剂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桂皮醛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确定糖网合剂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加12倍水,提取三次,每次0.5小时.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
以叶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规格及用量,乳糖、糊精、硬脂酸镁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处方的影响因素及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拟合方程对叶酸肠溶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判断缓释片的释药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出川续断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续断中的川续断皂苷VI为考察指标,对续断工艺中水洗量、水洗时间、浸润水量、浸润时间、干燥温度、切制长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续断的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出续断最佳工艺为:取8倍量水洗10 min,5倍水浸润2 h,切制成4 mm,在60℃干燥温度下烘干。结论:优选出的续断最佳工艺稳定、可行,为保证续断饮片的质量,确定了水洗量、水洗时间、浸润水量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锦绣杜鹃花为原料,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衡量指标,选取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U12(6~4)进行均匀试验设计,并通过逐步回归优选出杜鹃花花色苷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120 m L·g~(-1),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为40℃。应用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该优化的提取条件稳定、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离体皮肤渗透试验优化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复方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乳化剂,卡波姆,月桂氮酮和丙二醇为考察因素,以盐酸丙胺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释放速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复方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卡波姆 2%﹑乳化剂 2%﹑月桂氮酮 1%﹑丙二醇 3%.结论 优选的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紫菀的最佳蜜制工艺.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和紫菀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炮制工艺.结果:以加蜜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考察,紫菀最佳的蜜制工艺为加蜜量25%,115℃炒制15min.结论:优选出紫菀最佳蜜制工艺可行、稳定,可以为饮片企业规范、合理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优选了超声提取白刺花总生物碱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设计超声提取方案,以50 g白刺花种子中提取出的总生物碱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60 min.  相似文献   

8.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颖  陶勇  张小红 《科技资讯》2010,(18):228-228,230
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以莽草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及料液比等3个因素对莽草酸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是料液比(C)〉超声时间(B)〉浸泡时间(A),最佳提取工艺是以水为溶剂,液料比为1∶20,浸泡时间为20分钟,超声提取30min两次。结论:优化出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当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道地当归药材为试材,采取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将当归粉碎粒径、加水倍数、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当归挥发油,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24目、加水倍数6倍、提取时间7 h,此工艺条件当归挥发油提取率高;抗氧化性试验表明当归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51.9%。该试验应用单因素及响应曲面模型优化的工艺稳定,挥发油提取率高,此条件下生产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为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的明确及优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崔建军 《甘肃科技》2022,38(1):118-120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二陈汤经方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水倍数为三要素,以浸出物得率、橙皮苷提取率为定量指标,综合考虑大生产实际需求,优选出适宜的工艺条件.各要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大小为水煮次数>水煮时间>加水倍数,而最终优选的提取条件为浸泡30 min,加水量6倍,水提2次,每次2 h.经过试验验证可知该...  相似文献   

11.
主要阐述了包装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异同关系,指出包装设计是整体的系统化设计,要求其实现包装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动能的优化结合;而平面设计创意则是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为本的同一平面领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仿真分析可以在制作实车前节约大量的实验成本;建立了在正常的工况下几种不同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组和电动机的仿真模型;并对几种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选择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混联式电动车达到了低油耗、低排放和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Rough集属性约简启发式遗传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属性约简是知识发现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能够有效地获取决策表中属性最小相对约简 ,提出了一种在优化初始群体基础上提高算法性能的启发式遗传算法 .首先 ,通过构造一个新的算子 ,将信息论角度定义的属性重要性度量作为启发式信息 ,来描述所选择的属性子集对论域中确定分类子集的影响 ;接着 ,以此为基础并结合遗传算法 ,选择一些经过优化的染色体作为初始群体 ,在加强局部搜索能力的同时保持了该算法全局寻优的特性 .最后 ,从理论上对算法做了分析 ,证明了新算子所选择的属性子集对原有属性分类能力保持不变 .试验分析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对决策表属性进行约简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F28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微生物絮凝剂HF-8,并对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培养基最佳配方(g/500mL):蔗糖10g、(NH4)2SO4 0.2g、KH2PO4 2g、K2HPO4 2.5g、NaCl 0.05g、Mg(SO4)·7H2O 0.1g、水500mL;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初始pH值6.O、摇床转速120r/min,优化之后的絮凝剂对高龄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提高到了90.3%。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并构建了库存不足条件下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求解上,提出一种基于子群协作的动态粒子群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克服标准粒子群算法迭代寻优时选择步长的盲目性,也改善了算法求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早熟的缺陷,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综合约束函数双下降法研究了万能可逆轧H型钢降低电耗的优化轧制过程,以总轧制能耗最小为目标,各首次轧件出口厚度为优化计算的自变量进行了优化。优化计算结果应用于生产试验表明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在轧制规程优化过程中考虑了各种约束条件,所以求得的优化轧制规程不但能满足轧机强度和电机功率要求,而且能保证所轧制的H型钢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现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项目开发三维模型框架,建立基于质量的软件项目资源分配优化模型;模型将有限的成本和时间资源,合理地分配到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阶段,从而使软件质量达到最优化,为项目干系人建立计划和分配资源提供量化依据;最后,通过实例数据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成功的明胶干版的特性及应用,提出了获得DCG(重铬酸盐明胶)全息记录介质的简化工艺。探讨了DCG的成象机理,测定了DCG全息特性,如衍射效率,感光特性曲线,威光灵敏度,调制传递函数,分辨率,膜层厚度等,生产出的李普曼全息图可作为装饰品,纪念品,广告牌等。  相似文献   

19.
在QoS网络结构下,提出一种启发式SP路由遗传算法;采用可变长度的染色体编码机制,并进行优化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用C语言得出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Munemoto算法和Inagaki算法收敛速率快,可靠性高,而且可以搜索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灵敏度矩阵的几何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优化的灵敏度矩阵方法.首先,分析了灵敏度矩阵的几何差异性对MIT图像质量的影响;然后,基于几何差异性对灵敏度矩阵的向量进行聚类分组,应用能量函数对分组后的灵敏度向量赋予不同权值,构造一种聚类优化的灵敏度矩阵;最后,应用优化后的灵敏度矩阵,通过线性反投影算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算法进行MIT图像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类优化的灵敏度矩阵,使线性反投影算法的均方误差降低26%以上,图像相关系数提高10%以上, 使牛顿-拉夫逊迭代算法的均方误差降低5%以上,相关系数提高4%以上,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