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概述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现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变频节能优化控制技术在供水企业的应用,指出变频节能优化控制系统方案在运行过程中能不断自动进行优化,达到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2.
沈阳油田沈一区掺水系统分析及提高效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油田沈一区地面掺水系统是一大型、复杂、枝状管网结构的地面伴热系统,目前系统单耗高,热损失大.在对当前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剖析后,找出了影响系统效率及耗能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运行改造方案.试验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对类似的掺水系统优化改造方案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油气集输管网运行效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集输系统的能量耗散,在油田生产能量消耗中占主导地位.若集输管网各项运行参数没有随着油井开发参数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将导致集输系统能耗逐年增加,集输用气和用电单耗不断升高.对于这一问题,以树状双管掺水集输管网为研究对象,在布局一定的情况下,以管网掺水量、掺水温度、掺水压力为参数变量,运用遗传算法编制程序对其优化.以某油区树状双管掺水集输管网为例,通过运算得到优化后的运行参数,管网运行能耗比优化前降低了28%.  相似文献   

4.
钟杏丽 《广东科技》2013,(24):185-186
结合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特性,系统的介绍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来变频调速器的控制方案。对变频调速技术在活塞式空压机上的应用进行改造,实现活塞式空压机的高效运行,达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的集输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环状掺水流程,该集输系统受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油田生产的这种现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及相关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该类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界限,为外围油田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油田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庆外围油田的安全混输温度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的集输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环状掺水流程,该集输系统受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油田生产的这种现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及相关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该类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界限,为外围油田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油田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变频节能控制原理。结合PLC与变频技术,采用将温差与进水温度的混合控制方案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并进行了改造后的节能分析。指出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水泵的运行过程的分析,指出了中央空调系统中能耗大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水泵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变频调速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中的必然性,并分析了变频调速系统的效率。通过分析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进一步探讨了空调水系统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综述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运行现状、节能潜力及节能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煤锅炉节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交流变频调速节能的原理,分析了风机水泵的节能原理和途径。以锅炉变频调速节能为例,提出了针对锅炉燃烧过程的面向节能降耗生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技术,给出了锅炉变频调速节能效益的详细测算过程,并总结了变频调速在锅炉燃烧过程节能控制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变频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结合能源中心变频水泵的实验成果,将变频节能技术应用于能源中心热水锅炉供热系统中,通过对实际运行的热水循环泵从安全性、经济性的角度分析,阐述变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智能完井综合系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智能完井系统是带有井下传感器 ,并能实时采集有关数据的遥测与控制系统 .可允许操作人员从地面实时地对单井多层段油、气生产或对多分支井中单分支井眼的油、气生产进行监测和控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气井生产期间的修井次数 ,保持有效的开采速度 ,获得较高的油气采收率 ,降低油气生产成本 .该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油层的流动特性来恢复油层能量 ,延迟地层水侵入采油层段 ,增加油、气产量 .该系统特别适用于调整井和修理费用高或复杂环境下的油井 ,如海上油井、深水油井、多分支井、水平延伸井、直井、远距离操作的油井等  相似文献   

12.
新型超深水海洋油气开发装置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南海环境条件下超深水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的特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超深水海洋油气开发装置概念——张力系泊式水中生产系统(subsurface tension leg production system),简称STLP系统.STLP系统具备水中完井和油气外输功能以及各种浮式生产平台.阐述了STLP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研究了该系统的概念设计方法以及安装方案,并对其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3.
火电厂是生产电能、热能的企业,燃煤成本占火电企业生产成本的65%以上,煤炭价格上涨、煤炭质量下降等不利因素,对电厂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在长期燃用低热值燃煤的条件下,不但要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抓住煤、电、水、油等能源消耗的管理细节,挖潜提效,节能降耗,才能使电厂缓解经营压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5):1135-1138
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升高,原油生产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进行能耗分析,优化工艺流程。研究开发原油集输系统能耗分析软件,对于控制原油生产中能耗上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实现油田地面工程高效、低耗运行和科学管理将起到重要作用。以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以北二二脱水站为例,对其集输系统用能现状和能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软件分析结果准确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在对亳菊进行干燥时,为了保证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同时降低物料烘干的能耗,设计了一种采用双闭环PID控制的恒温控制系统,由供热系统、储热系统、烘干系统和监控系统4部分组成。内环PID目标值和测定值分别进变频器2和4号端子,运算后操作量作用于空气能热泵,实现水箱水温调节;外环PID室内温度设定值和测量值分别进FX3U-3A特殊适配器模拟量通道,PLC运算后输出量控制SSR的通断,驱动烘干室风机运行,实现恒温烘干需求。  相似文献   

16.
型钢炼钢厂转炉、连铸机、LF精炼炉、RH精炼炉生产时需要大量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通过水泵房进行供水与回收,所以各水泵房有大量水泵长期连续运转,以保证设备的连续冷却,众多大功率水泵连续运转消耗大量电能,并且由于水泵控制转速不可调节,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机械阀门进行水量调节,反应慢并对现场造成影响,机械阀门过快磨损,并经常出现憋泵导致泵体损坏,通过对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达到了随时调节水量、防止机械损坏,节省大量电能资源与电费消耗。  相似文献   

17.
井下电脉冲技术是实现油气井解堵增产的新型途径之一,放电开关是支撑其产生冲击压力波的基础。本文针对基于自触发气体开关的油气井增产装置放电电压不可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晶闸管串联构成放电开关的新型油气井增产实验装置。为确保实验装置能安全应用于大功率高电压场合下,设计了静态与动态均压电路,以避免装置运行时晶闸管过电压击穿。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主控芯片,控制晶闸管导通放电,实现放电电压的可控调节。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使隔离电压不受限制。同时设计了高压取能单元,为各晶闸管驱动电路提供独立的供电电源。实验结果表明,此装置电压钳位能力良好,放电电压控制精确,解堵效果明显,为新型油气井增产装置井下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集散控制系统是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和PLC技术实现自动给水的机电一体化供水系统。根据供水管网的用水情况,调整水泵转速,实现全自动恒压供水,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变频调速系统方案,以供水压力为控制对象的闭环PID控制系统,实现了变频输出与工频市电之间的切换,使每台泵的电机均实现软起动,通过同一台变频器实现单台电机的变频,从而解决了电机冲击水锤作用,避免了电机频繁起动。该系统具有节能、调节性好、控制灵活及运行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设备能耗和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两台不同型号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实施"一控二"的变频节能联合控制方案,采用独立外挂式变频控制系统与原有的空气压缩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同时结合PLC与变频器实现变频恒压供气;该方案设有变频和工频状态的两套控制回路,两个系统可自由切换,既能够实现分时控制,也能实现变频、工频的实时转换以及两套设备同时运行,以实现较大范围的供气量的调节;对改造前后能耗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节约电量为6.1×105 k W·h,累计节约金额50多万元,按生产件数计算,每件共节约0.07 k W·h,节约效果明显;这种变频联合控制技术改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