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的范例推理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充分利用地质资料,运用模糊相似优先的概念,构造了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模型。对每个影响软基沉降的因素,分别建立了软基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软基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计算得到软基目标范例和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与软基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实现了软基最终沉降预测。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一致,这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现场实测典型沉降-时间关系特性,基于Taylor展开原理提出软基沉降预测分析的幂多项式模型;通过相关公式推导获得参数求解方法,并对实测数据点数目的合理取值进行分析。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现场监测结果,运用幂多项式模型对实测数据予以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幂多项式模型可充分利用观测样本求解参数,采用较低阶数即可获得较高精度,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软基工后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软基沉降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理论引入软基沉降预测领域.借助自控领域信号处理的思想,应用改进后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映射模式进行软基沉降的短期预测;软基沉降的长期预测实质上为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维欧氏空间的曲面拟合问题,将地基压缩层从上到下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土性指标按段内各层土在段中的长度取加权平均作为系统的输入,将某个沉降模型的沉降曲线参数作为系统的输出,可以预测后期沉降曲线走势.实践表明,建立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软基沉降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只要有足够多的训练样本,长期预测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预测效果.表5,参9.  相似文献   

4.
双曲线法在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基沉降预测与控制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各种理论计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基沉降完全依靠理论计算是不可能或不精确的.因此,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根据软基沉降监测结果来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现场监测结果,介绍双曲线法原理,由实测数据得到拟合曲线,并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软基路段的养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虑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基长期沉降是软基处理效果评价和路堤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路基沉降预测的方法有不少,但是针对考虑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相对较少。针对路基沉降不同特性,对其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软基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皮尔预估模型的预测理论基础、步骤;结合三个不同类型的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各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对指导软土地基上路堤的长期沉降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Asaoka法确定软基最终沉降量进行推算的过程,探讨了如何利用该法进行预测的思路,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某级荷载下沉降记录对下一级最终沉降作了预测,为高速公路沉降预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难以获取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hent analysis,PCA)的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路基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易获取的土体常规物理参数降维成少数且独立的变量,借助相关向量机模型反映路基沉降量与4个主成分变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基于PCA-RVM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在同样学习样本情况下与4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A-RVM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与贡献率,将多个影响因素合理化为少数主成分变量,在信息筛选方面明显优于其余4种模型;各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及均方差方面,PCA-RVM预测模型均占据较大优势。PCA-RVM模型具有精度高、离散性小、可靠度高等优点,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攀 《工程与建设》2009,23(6):853-854,857
运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简要介绍了其加固机理及优越性。对某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能有效消除高速公路软基沉降,且满足高速公路软基稳定性要求。该结论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津汕线大高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粉喷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粉喷桩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和其它软基处理方案对比,证明粉喷桩处理后的软基,克服了涵洞基础沉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现象,并且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0.
魏春培 《科技资讯》2012,(14):60-60
保证路基沉降变形的稳定是公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分析已有沉降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的等权重组合模型。计算表明,利用等权重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考虑了多个影响因素,为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提供了一条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拓宽路基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拓宽路基荷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掌握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状态及工后沉降值,为差异沉降控制手段的设计和动态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考虑蠕变的软土地基沉降模型;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沉降监测资料,运用3层BP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拓宽路基的工后沉降作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沉降值与有限元计算沉降值的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CFG 桩处治公路软土路基模型,分析桩间距、桩长和桩身模量与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的关系,提出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随着CFG 桩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桩长和桩身模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影响最大的是CFG 桩的桩间距,将桩间距作为CFG 桩处治公路软基沉降控制标准;提出了不同CFG 桩桩间距组合的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公路建设中堆载预压法是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方法。工程实践中随着对路基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对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卸载时机控制进行研究。应用Verhulst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的基本公式,分别推导其剩余沉降和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结合越南河内-海防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实测资料,用两种模型拟合了剩余沉降和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型曲线拟合的结果。论证得出Verhulst模型更合理,并根据拟合曲线确定了路堤卸载时机。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固结变形时间长、强度低。在其上修筑的路基常产生较大的沉降,且常因地基的强度不足导致各种工程病害。介绍了软土路基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原则,并结合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LM11标段内的监测结果对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该研究对软土路基的施工、设计及其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路施工前、公路施工时2种工况下排涝站的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公路拓宽施工对邻近排涝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工填土、施工荷载和临时行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淤泥质土的流变特性,导致地基的固结时间延长及总沉降量增大。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现有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的研究成果,在容许路面纵坡坡差0.4%的基础上,研究过渡段路面纵坡坡差与地基差异沉降的关系,建立了软土地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计算模型,应用PLAXI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结合数值计算结果探讨了过渡段差异沉降与过渡段的路堤填筑高度、模量的关系,分析得到不同路堤高度时过渡段的路面纵坡坡差与地基差异沉降的关系式,提出软土地基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经与江苏省连盐高速公路过渡段实测沉降资料的对比表明,计算差异沉降控制指标是合理的、可靠的,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修筑过渡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加大,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软土地区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基坑工程实例,在分析总结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eck法按指数曲线拟合得出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变形,同时将支护结构变形诱发的地表沉降与实测沉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法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和周围环境的损害预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对以后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体微观结构演化建立其土体沉降计算模型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研究首先从室内固结试验和三轴固结试验出发,研究不同荷载条件下软土微观结构变化与固结变形特征;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微观结构参数,分析微观结构参数与荷载、变形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微观结构的软土沉降计算模型;最后,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计算结果与监测值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