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在文献[1]、[2]给出的软土地基Biot固结的有限元构式及程序基础上,对某大型堆山工程分级加荷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附加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分布,塑性区的开展等进行了弹性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类似工程的初步设计时借鉴和参考。有些内容尚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谭波 《山西科技》2009,(5):123-124
路堑边坡滑坍破坏是膨胀土公路修建中的常见病害,其破坏机理复杂,传统极限平衡法无法对它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解释。而数值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分析边坡的应力、应变和塑性区分布,获得边坡变形过程和潜在滑面,直接给出稳定性评价的安全系数。文章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土的非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理论对“南友”路宁明膨胀土堑坡的滑坍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砂土模拟围岩,以实验的方法确定不同跨度的隧洞开挖后围岩的分区规律.采用基于Drucker-Prager(D-P)屈服准则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鲁宾涅特一般圆形隧洞的塑性区半径公式,比较实验与2种计算方法下的塑性区大小.结果表明:在选用土质隧道较不利围岩材料(砂土)条件下,塑性区的厚度约为隧洞跨度的一半,松动区的厚度约为跨度的1/5,洞顶松动区占塑性区的比例最大.实验条件下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厚度最大,基于D-P屈服准则条件下有限元模拟所确定的塑性区次之,鲁宾涅特公式所确定的塑性区最小.  相似文献   

4.
腐蚀管线剩余强度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系统,对腐蚀管线的剩余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得出了腐蚀区的应力分布及腐蚀区应力随载荷变化的历程曲线。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109-112
在攀西地区广泛分布的昔格达土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等特点,为了研究昔格达土边坡的稳定性,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根据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以数值收敛、位移突变和塑性区贯通为失稳判据,分别得出三种判据的边坡安全系数,并与Bishop极限平衡法所得到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昔格达土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以位移突变和塑性区贯通为失稳判据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粘塑性损伤软化本构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和实施策略,提出了粘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矩阵公式,在引进有效损矩阵的基础上,得出损伤弹性矩阵和局部损伤软化矩阵,分别用于计算粘塑性硬化阶段和局部软化阶段的有限元系统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7.
异型扁坯轧制过程的刚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异型扁坯的轧制成型过程,首次阐明了横向倾斜接触表面上节点速度分量之间的约束关系,得出异型扁坯宽展、筋高充满度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并求得变形区内部的变形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分段充填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莱新铁矿为背景,综合考虑采场矿岩冒落特征,尽可能提高回采效率和爆破效果,避免采准巷道布置在充填体内等因素,提出了平行四边形采场结构的上行分段充填采矿方法,应用2D-σ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回采过程中不出现拉应力和较大应力集中,围岩应力周边分布均匀;回采后除下部充填体出现局部塑性区外,两边围岩及顶板不出现塑性区,说明莱新铁矿在破碎的厚大矿体中采用该方案是可行的.对比分析不同分段高度下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并考虑工艺要求,确定分段高度为10 m;考虑对相邻矿房回采的影响,提出充填体强度应在1 MP...  相似文献   

9.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圆孔蜂窝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了孔洞对蜂窝梁的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及挠曲变形的影响,并与实腹式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比较。对蜂窝梁的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直齿圆柱齿轮,进行了带浮动式凹模的精密锻造模具的设计.并结合此浮动式模具结构,利用刚塑性理论方法建立了该直齿圆柱齿轮精锻的合理有限元模型,采用DEFORM-3D软件对整个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变形区的速度场分布、坯料的damage分布等,分析了其分布规律.由此验证了带浮动式凹模的精锻模具结构的合理性,为有效地进行工艺研究、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尾矿库坝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导入FLAC3D进行尾矿坝稳定性分析.选取Mohr-Coulomb理想弹塑体本构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并以塑性区贯通为失稳判据计算尾矿坝安全系数.该方法最终得出的尾矿坝安全系数为1.93,与瑞典圆弧法计算结果(1.90)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高温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温下钢框架结构的非线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中涉及到由于高温及塑性区扩展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变形及临界温度等问题,给出了一些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稳定分析中,探讨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安全系数的定义、屈服准则和失稳判据等。采用强度折减法对某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求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塑性区贯通或特征点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确定的安全系数与传统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建议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联合采用塑性区贯通和特征点位移突变作为边坡的失稳判据。  相似文献   

14.
平面K型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分析了平面K型圆管相贯节点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节点变形等重要受力性能,揭示了影响管节点承载力主要能数以及这些参数与承载力的关系曲线;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我国规范进行比较,指出了现有规范的不足之处,为我国规范的进一步修订提出了建议。并且进一步验证了用有限元模拟试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量化压应力对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影响,填补压应力作用下裂尖塑性区尺寸估算的空白,基于理想弹塑性材料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含有中心穿透裂纹有限平板在拉压循环载荷作用下裂尖塑性区尺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裂纹长度、应力比、时间历程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压应力引起的裂尖最大反向塑性区尺寸的估算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0拉压循环载荷作用的基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确定最大反向塑性区尺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转向节锻造成形工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卡车转向节卧式-火锻造成形新工艺,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对转向节的一火锻造成形的各个工序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各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得出制坯的合理毛坯形状和尺寸、预锻及终锻金属流动过程、应变分布和载荷-行程曲线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数值模拟为工艺制定和模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圆筒形件初拉深不用压边时的皱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突缘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压缩塑性失稳理论对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出了圆筒形件初拉深不用压边时突缘边缘塑性失稳皱曲的临界切向压应力的表达式和不用压边拉深时突缘变形区不会皱曲的条件。并以不锈钢1Cr18Ni9Ti 为例进行了论证。对比分析了判断拉深时突缘变形区不会皱曲的各种结果,给出了突缘变形区的皱曲临界曲线,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对承受内压的拉压屈服强度不同材料的厚壁圆筒进行了自增强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厚壁圆筒弹性区与塑性区中的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分布及合成应力分布的统一解析式,分析得出了最佳弹塑性半径和最佳自增强内压的统一解析解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对地层沉降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大连地铁松江路车站的工程条件,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车站结构-地层三维模型,得出了地表沉降、沉降槽以及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依照施工过程具有阶段性,导洞施工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阶段;最大地表沉降及最终地表沉降均符合60mm的控制基准,故洞桩法在控制地表沉降方面是有效的;沉降槽形态及深度受群洞效应影响,且与结构埋深及施工方式有密切关系;塑性区主要产生于导洞阶段,洞桩法基本抑制了塑性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 ABAQUS 子程序 VUMAT 二次开发平台, 将位错和孪晶的演化过程引入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crystal 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PFEM)中, 实现了多晶塑性材料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模拟, 并通过试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 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和二次开发程序的有效性. 应用含孪晶效应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 模拟分析了孔洞对于板材开孔问题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 当孔径小于板宽一半时, 强度损失采用线性近似估算值是偏于安全的, 而超过板宽一半时, 不宜采用线性估算值; ② 当孔距较小时, 孔径排布方式对开孔板材的韧性以及极限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排布方式可分弱影响区、强影响区和过渡区 3 种模式. 对于承受单向拉伸荷载的板材, 开孔时应选择沿轴线排布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