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含碳锡键和聚二烯烃臂的多官能团大分子有机锂作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杂臂星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依据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中二烯烃的不同,所合成的共聚物分别为PI-Sn-(SBR)3和PB-Sn-(SBR)3。用GPC1、H-NMR和DSC分析了杂臂星型共聚物的结构,并研究了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杂臂星型共聚物中聚二烯烃臂中1,4结构质量分数约为90%;苯乙烯-丁二烯共聚臂中1,2-PB质量分数约为45%。DMTA测试表明杂臂星型共聚物在保持低滚动阻力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抗湿滑性和低温性。两种共聚物都满足高性能轮胎胎面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极性调节剂对反应挤出苯乙烯类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有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苯乙烯/异戊二烯(S/I)混合单体一次加料反应挤出技术合成了S/I共聚物,1H-NMR、GPC、DMA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THF提高了共聚物的3,4-结构异戊二烯含量,使分散相尺寸变得细小且均匀,两相相容性提高;共聚物链段中长嵌段聚苯乙烯含量较少,并与大量分布较均匀的聚苯乙烯短嵌段、聚异戊二烯短嵌段以及无规共聚的苯乙烯单元共同组成完整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以n—BuLi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1,2结构调节剂合成单端羟基聚丁二烯时,n—BuLi的浓度对聚丁二烯1,2结构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羧基对单羧基聚丁二烯K和α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有机锂为引发剂,丙酮、苯甲醛或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氯代甲酸乙酯为终止剂,研究了氯代甲酸乙酯与不同端基阴离子活性聚丁二烯的反应机理.氯代甲酸乙酯与聚丁二烯基锂发生偶联反应,采用戴帽方法,可消除偶联反应,合成出端碳酸酯基和端酯基遥爪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苯酚钾作助引发剂的烯烃阴离子调节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成时环境友好,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良好的二甲基苯酚钾作助引发剂,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对二烯烃阴离子调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D-ROK / n-BuLi 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关系.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是在高真空下用膨胀计法研究了正丁基锂-甲苯-丁二烯聚合体系动力学, 并测量了高聚物的微观结构。测定了本反应对单体、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及增长 反应表观活化能,高聚物的1,2结构在12%左右,与引发剂浓度无关。根据这些结 果,并结合甲苯中聚丁二烯基锂的缔合度测定,提出了一种增长反应机理,其中单量 体丁二烯锂是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为调节橡胶结构和改善其性能,以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Allyllsobutyl POSS)和丁二烯(Bd)为聚合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乙基四氢糠基醚(ETE)为调节剂,采用负离子引发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聚丁二烯(PB)/POSS纳米杂化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调节剂和POSS加入量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和杂化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明显降低了共聚合反应速率和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也有所加宽;改变反应条件对共聚合反应影响有限,但加入调节剂可明显提高共聚合反应速率;POSS的引入明显增加了PB中的1,2结构含量,并显示出与调节剂在调节结构方面的良好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于-70 ℃~-40 ℃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萘-锂-四氢呋喃(THF)络合反应体系及齐聚二烯烃双锂引发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萘-锂-THF络合物与萘-钠-THF结构相似,但络合反应更易;齐聚二烯烃双锂引发剂的稳定性受温度、THF浓度的影响;聚丁二烯双锂较聚异戊二烯双锂稳定,单锂化反应严重影响着引发剂的官能度。  相似文献   

11.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二羟甲基丙酸、丙烯酸-β-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光敏性树脂。经三乙胺中和后得到稳定的自乳化体系。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亲水基团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粘度和形态的影响以及亲水基团含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考察了二羟甲基丙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比例对Tg以及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亲水基团(—COOH)含量的增加和中和度的提高,乳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增强,乳液的粘度亦增大;固化膜的吸水率随—COOH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的Tg随DMPA/PBA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二甘醇二甲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二甘醇出发,经氯化反应、Wiliamson反应等两步反应,合成二甘醇二甲醚.每一步反应都选择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出了较优的反应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合成预聚体,筛选光敏引发剂、单体稀释剂,合成了一种高活性UV(紫外线)固化树脂。其固化时间达到10s左右。以安息香二甲醚为光敏剂的UV固化树脂,60℃贮存期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ROK为助引发剂的丁二烯调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混甲基苯酚钾(ROK)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做链转移剂、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查了n(K)/,z(Li)、n(2G)/n(Li)和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及不同条件对液体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M)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PD)的影响.寥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当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时.聚台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增大;随n(K)/n(Li)的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且分布加宽.所得液体聚丁二烯可用做绿色涂料基料.  相似文献   

15.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菲-10-氧化物(DOPO)和对苯醌合成了10-(2′,5′-二羟基苯基)-9,10-二氢-9-氧杂-10-磷菲-10-氧化物(DHPDOP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对DHPDOP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含磷中间体DHPDOPO和双酚A与低分子量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合成制备了含磷量分别为1%和2%的含磷环氧树脂,并采用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该含磷环氧树脂的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取代-1,2,4-三唑-5-酮合成的新方法。方法用原甲酸三乙酯和氨基甲酸乙酯为原料,磺基乙酸乙酯作为催化剂,合成中间体乙氧甲叉基氨基甲酸乙酯,然后在醋酸盐和三乙胺催化作用下,以二乙醇二甲醚为溶剂,和苯肼缩合环化,合成了1-苯基-1,2,4-三唑-5-酮。用同样的方法,改用取代苯肼为原料,1,4-二氧六环作溶剂,提高反应温度,又合成了3种1-取代-1,2,4-三唑-5-酮衍生物。结果合成的4种化合物产率都在60%以上,并且对这4种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论为1-取代-1,2,4-三唑-5-酮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烯丙基氯、二甲胺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一步法合成工艺,成功进行了DMDAAC单体的合成,研究了以水为介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的DMDAAC水溶液聚合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用IR和^1H-NMR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AIBN为引发剂,以N,N'-双(丙烯酰)胱胺(BACy)为交联剂,与多巴胺丙烯酰胺(DM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发生共聚,同时加入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得到纳米胶束.通过核磁(~1H-NMR),红外(FTIR),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等一系列手段对聚合物胶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初步证明了制备的胶束具有还原响应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采用化学方法将可生物降解链段碳酸酯基嵌入聚氨酯链段中.首先,以离子液体[ Bmim] Cl-( ZnCl2)0.50为催化剂、1,2-丙二醇为起始剂,催化碳酸乙烯酯开环聚合,制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并将其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氨酯泡沫材料;然后,采用土埋法考察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呈现Lewis酸性,能较好地催化碳酸乙烯酯开环聚合,且反应过程中存在断链和脱羧现象.与普通聚醚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相比,聚醚碳酸酯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溶液为水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ween60)/异构烷烃Isopar M为油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 HSO3)为引发剂,在40℃进行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DAAC).通过红外光谱(IR)、液相色谱(LC)、扫描电镜(SEM)对共聚物结构、丙烯酰胺单体残留量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40℃,HLB值为8.5,AM与DMDAAC质量比为8∶2,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7%,乳化剂占油相总质量的25%时,得稳定透明的微乳液,产物为无单体残留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阳离子度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