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检测,得到同一届学生的三个学年度体质的总体评价结果,以此对大学生体质现状、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学校体育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适应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所需求的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归因分析和分层调查等综合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中的薄弱环节、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界定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策略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促进"和"阳光体育"的推动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但有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的认识与理解相对滞后,有关学生科学健身和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相对脱节.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等多种锻炼内容和干预手段,促进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以主动适应体育教学诊断与改革之需求.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民族大学1884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检测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动态分析,以揭示广西民族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从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这个根本,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公共体育课程中分专项菜单式身体素质锻炼库为手段、以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的报告→预警→干预三级制度为保障,建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吻合的新型体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一体化,将"体质教育"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符合时代要求与发展方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对廊坊市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廊坊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大学生参与田径健身运动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和逻辑分析,提出了田径运动在大学生体育健身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发挥田径运动的优势和综合健身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既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又能实现"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为"健康中国"奠定了夯实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对田径运动的利用与开展,发挥田径运动的优势和综合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分析法就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缓解竞争压力、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知行班"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体质健康状况,测量了身高、体质量、肺活量、安静脉搏、立定跳远、握力及体成分指标,分析了训练对体质的影响进而调整训练内容以促进体质健康.结果表明,"知行班"学生训练一年后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形态、素质指标改善不明显,调整训练内容再训练一年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知行班"体质健康促进策略应包括健康诊断与自身需求评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康教育、塑造校园体育健康氛围,发展强大的健身联盟.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5):117-121
目前中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在"互联网+体育"背景下,跑步app的出现为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提高体质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以平顶山学院利用运动app参加健康跑活动的4 057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他们参加校园健康跑后的体测结果,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体测总得分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客观评价校园健康跑对学生体质促进效果,为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流动式"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公共体育教学中,探究"流动式"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实验表明:进行"流动式"分层教学在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通过对河南省160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发现:体质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高度相关;体育生活方式与该阶段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健康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建议学校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中应该包括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整体水平和阶段性变化中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组合训练法和动态评价体系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增强、大学生心肺功能提升乃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在非体育专业男生中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训练法和动态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福建省与山东省汉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以福建省和山东省为代表的南北地区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南北差异变化情况,为提高南北地区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借鉴优势经验取长补短缩小差异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在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前入学的山西大同大学2006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与在2006年"阳光体育"实施前期数据进行对比,并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对山西大同大学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掌握在"阳光体育"实施的大环境下目前大同大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了解学生的自觉锻炼情况以及对健康认识的程度,分析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因素,以便制定出更适合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研究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以期为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大学生身上,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公体"学生。相关部门虽然已经颁布了多项增强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文件,但成效甚少,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体测结果上来看并未见有明显好转。网络媒体也时常有大学生跑步、早锻炼、体育课猝死的新闻报道。可以说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已经逐渐上升到社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做后盾,方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体力"要求。所以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国家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没有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戴瑞磊 《科技信息》2008,(17):203-204
新时期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出台,无疑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在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析、研究、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与体育教学成绩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得到目前我校两届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指标,并找出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体质健康指标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切人点,应以体质健康教育为中心,加强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建立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标的多元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选项课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66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体育选项课应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促进大学生身体体质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85名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融入生命化教学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能改善大学生BMI指数,提高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和耐力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提高显著,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