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载药技术已经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技术可以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释放与摄取行为,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与蓄积,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毒副作用,实现减毒增效。尽管如此,如何有效克服肿瘤生理屏障,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实现肿瘤组织深度渗透和肿瘤细胞内可控释药仍然是开发抗肿瘤纳米药物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从被动靶向、物理靶向、主动靶向和仿生靶向4个方面概述了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药物在克服肿瘤屏障实现肿瘤靶向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α-氨基酸为原料,首先合成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的N-硫代羧酸酐单体(NTA),而后聚合制备了聚多肽共聚物P(Glu-co-Lys)。该共聚物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多肽纳米粒,可以包裹憎水性药物。形成的纳米粒具有pH响应特性,在正常生理环境中(pH 7.4)纳米粒稳定存在,但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中(pH 5.5)纳米粒解体并可释放出包裹的药物。采用该超分子纳米粒可同时负载化疗药阿霉素(DOX)和近红外光热染料(HQS-Cy),细胞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可以实现pH响应的负载药物和染料的递送,并可以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化疗-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对抗癌药物难以在肿瘤部位精准控制释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重响应脂质体纳米凝胶载体.通过模板原位聚合方法,本文构建了pH和还原双敏感的脂质体纳米凝胶(pH/R-lipogels),其中包括pH敏感的脂质体膜和二硫键交联的氧化还原敏感纳米凝胶内核.通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pH/R-lipogels的粒径分布和形貌,结果证明pH/R-lipogels粒径分布较窄且呈现出规则的球形结构.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载药双敏感脂质体纳米凝胶(DOX@pH/R-lipogels)能够快速响应pH值和GSH浓度的变化,提高阿霉素盐酸盐(DOX)的释放速率.体外细胞实验显示,DOX@pH/R-lipogels在肿瘤细胞微环境的刺激下,DOX能够被有效地释放进而促进4T1细胞凋亡.这些结果表明脂质体纳米凝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为膜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7-(双十二烷基胺)-4-羟甲基香豆素,通过光敏性的酯键将其引入到纳米载体GNR@SiO_2-DOX@CouC_(12)-HA (GSDCH)中,实现了药物释放的智能控制,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与对Hela细胞的靶向性的纳米载体.结果表明:单独的阿霉素与癌细胞共孵育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在50%以上;将DOX先载入纳米载体后,细胞存活率低于20%.与仅使用DOX相比,GSDCH结合了热疗和化疗,对Hela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基于药物载体自身可发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体内药物递送模式,可以在无损模式下促进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富集、滞留与渗透。简述了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的给药方式、药物负载方式、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靶向能力、微纳米马达在生理环境下的药物递送运动、微纳米马达自主运动在提高细胞摄取和组织渗透性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设计基于玉米醇溶蛋白(Zein)-透明质酸(HA)的口服纳米载体用于结肠靶向的药物递送.使用超声透析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透明质酸-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药物(Zein-HA@HCPT),利用渴望函数分析法优化纳米药物制备条件,考察纳米药物的微结构、药物释放行为、细胞毒性和靶向摄取能力.Zein-HA@HCPT具有95%以上的药物包封率,有优异的生物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抗胃酸分解特性,结肠环境下的药物累积释放显著提升.Zein-HA@HCPT通过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结肠癌细胞靶向摄取,可提高药物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内标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探针,并用于磷脂双层膜中药物释放研究.该SERS探针中,拉曼报告分子包裹在金纳米球和金纳米壳层中间,金纳米壳层将报告分子与外部环境隔开,确保了信号稳定性.同时,金纳米壳外层裸露,可以用于待测分子的SERS传感.进一步在内标化SERS探针表面包裹以磷脂双分子层,以二乙基硫醛三碳菁化碘(DTTC)作为模型药物,构建探针标记脂质体纳米结构,并进行细胞标记.通过检测探针内标和DTTC拉曼信号的比率变化,可以反映细胞内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所建立的比率方法有效消除了拉曼测试仪器本身误差的影响,为药物的体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独立用于药物载体及对于癌细胞的靶向性识别功能,我们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通过调节溶剂热的时间和温度、添加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一步合成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合成具有形貌、粒径可调节的高均匀性和分散性的UCNPs.研究了NaYF_4:Yb~(3+)/Tm~(3+)的合成条件,获得最佳尺寸(约300 nm)及形貌的NaYF_4:Yb~(3+)/Tm~(3+)纳米粒子.探讨其荧光性质,发现其在980 nm光激发下的强蓝色发射可用于荧光成像,证明我们合成的UCNPs可作为上转换荧光的发光中心.对最优NaYF_4:Yb~(3+)/Tm~(3+)纳米粒子进行药物(DOX)递送测试,发现该药物可以实现pH响应释放.至此,我们成功合成同时具有载药及pH响应释放功能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实现荧光成像引导下的诊疗一体化功能,拓展UCNPs的独立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纳米氢气治疗是利用纳米技术将多功能靶向纳米载体与氢气或能产生氢气的前驱体分子进行结合,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病变部位,同时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模式,构筑一系列多模式诊疗一体化的治疗方式.由于其具有低毒高效及特殊的生物学效应,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纳米氢气药物的可控释放、靶向递送和多模式治疗策略进行总结归纳,并对纳米氢气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靶向特异性,探索常规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的免疫脂质体制剂制备方法.方法:通过逆向蒸发法制备空白脂质体,pH值梯度法包裹长春新碱,抗体修饰脂质体制备免疫脂质体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的靶向特异性.通过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来验证长春新碱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粒径分析表明,制备的空白脂质体平粒径在130nm左右,包裹长春新碱后脂质体平均粒径在140-150nm左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抗CD20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Romas和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特异性.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包裹长春新碱的抗CD20免疫脂质体较非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杀伤效果更好.结论:获得了一种具有免疫靶向的长春新碱脂质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初步的体外实验表明其在人B淋巴瘤治疗方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高灵敏度的光谱检测方法即光热效应的相干检测方法,给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泵浦光引起的折射率分布和探测光的位相变化,进而导出了由泵浦光引起的探测光的干涉条纹的变化量表达式,并与光热偏转技术,热透镜技术作了比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光热效应的相干检测方法比光热偏转技术,热透镜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光热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在癌症治疗方面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有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吸收范围容易调控、可生物降解,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主要综述了有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包括吲哚菁绿、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多巴胺黑色素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其在光热治疗、近红外热成像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热转化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太阳能光热利用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光热转换器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对器件的光热转换效率起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技术原理出发,综述涂层材料、结构、制备方法、工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探讨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光热位移相位信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样品在激光辐照下的光热位移信号的理论表达式,并给出信号的相位与热扩散率以及调制频率之间的的关系.提出了用迈克尔逊干涉装置对样品的光热位移相位信号的测量方案,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应用PTR 技术确定金属村料热扩散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实测了紫铜、钢和石墨三种材料的热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近红外光热治疗的诊疗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对肿瘤的可视化检测分析,进而实施个体差异化治疗.硫属铜基纳米材料具有强近红外吸收、高光热转换效率、廉价以及制备方法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基于该类材料的癌症诊疗一体化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介绍了近年来硫属铜基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治疗以及一体化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clinical need to develop a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hydrogel for effectively removing residual tumor tissue and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skin tumors. Herein, an iron manganese silicate (FeMn(SiO4))-incorporated bioactive hydrogel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skin tumor cells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sig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ynthesized FeMn(SiO4) (FMS) possessed a hollow sphere structure with rough surface, showing favorable photothermal effect. By incorporating FMS into the sodium alginate (SA) hydrogel, the prepared composite hydrogel (FMS/SA) exhibited the function of eliminating skin tumor cells in vitro by photothermal therapy (PTT). Moreover, attributed to the released bioactive ions (e.g., Fe, Mn and Si ions) from FMS, the FMS/SA composite hydrogel presented desirable biocompatibility, which is expected to benefit for skin wound healing of patients after skin tumor resection. Overall, the FMS/SA composite hydrogel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kin tumor therapy and wound healing, providing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skin tumor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尤为重要。金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在传感领域中应用广泛。目前金基纳米材料大多应用于可视化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使用肉眼就可实现分析检测。但是依靠肉眼仅能用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仍需借助大型仪器。因此以温度计为信号读出装置的光热传感在分析检测领域中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弥补了以肉眼为读出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金基纳米材料的可视化及光热传感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然而代谢问题是其临床应用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quaterrylene-环糊精衍生物(QDI-CD)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研究了其在sprague-dawley(SD)大鼠中的代谢情况,发现给药量为1 mg/只时,QDI-CD的平均代谢率为(48.74±11.80)%. 将SD大鼠尿液经分离后,高分辨质谱(HRMS)结果显示QDI-CD分子的结构与代谢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