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变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例(♂13,♀33)太行山猕猴的掌骨和蹠骨的长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Mc和1Mt很容易与其它4根掌骨和蹠骨区分,在长度上是最短的.掌骨和蹠骨长度顺序在侧别上没有差异,在雌雄之间有一定差异.掌骨3Mc和4Mc长度之间没有差异(P>0.05).蹠骨的2Mt与5Mt之间及3Mt与4Mt之间没有差异(P>0.05).太行山猕猴掌骨的长度的顺序是2>4,3>5>1,蹠骨长度顺序为3,4>2,5>1.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猕猴掌(蹠)骨长度与颅长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太行山猕猴掌和蹠骨与颅长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7例太行山猕猴的掌骨和蹠骨长度和27例颅骨长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雄性掌(蹠)骨(除1Mc)与对应的颅长相关性较高(P<0.01),呈同步性生长,雌性掌(蹠)骨与对应的颅长无相关性,呈非同步性生长.对于太行山猕猴一个种而言,掌(蹠)骨与对应的颅长表现出高相关性(P<0.01).掌骨长与颅长回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猕猴掌骨变量的性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用ROC分析来比较掌骨变量、左右侧掌骨和5根掌骨的性差大小.成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选择掌骨的7个变量.采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选择最佳变量.结果表明:掌骨长度是最好的性差指示变量,然后是掌骨头和掌骨底变量,最小的是掌骨骨干宽和高.总体性别正确判别率是71.4%~100.0%.ROC分析显示左右侧掌骨性差差异很小,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69和0.978.逻辑回归结果是MC2、MC4和MC5判别率较高(90.0%~94.9%);MC1和MC3判别率较低(85.8%~87.5%).结果提示:猕猴掌骨性差显著.掌骨性差模式可能与人类不同.掌骨变量的性差特征反映了遗传与后天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别差异.方法:测量了55例掌骨和跖骨重量,根据5根掌骨和跖骨重量的可能组合得到相应重量比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于掌骨和跖骨重量,除左侧的1 Mt,5 Mt和右侧的5 Mt重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它掌骨和跖骨重量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掌骨重量比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跖骨重量比率除左侧的1 Mt∶2 Mt有显著的性差外(P<0.05),其它重量比率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不考虑侧别的情况下,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也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太行山猕猴的各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差既有规律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可能与它们特殊的生理和行为习惯以及胚胎发育期的雄性激素的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游泳运动员指长比在不同运动等级之间的差异和排序.方法:运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游泳运动员指长进行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指长比在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之间,除右侧的4D∶5D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长比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运动健将和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之间,指长比确实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尤其是2D∶4D,2D∶5D和3D∶4D;(3)各指长比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3D∶5D,4D∶5D,2D∶5D,3D∶4D,2D∶4D,2D∶3D.(4)在2D∶4D上,各运动等级的排序为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结论:游泳运动员的指长比,尤其是2D∶4D可能与游泳运动能力有关,可以为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的波动性不对称性(FA)特征.掌骨标本35例(雄8,雌27),蹠骨标本33例(雄8,雌25).选择变量5个,分别是掌骨和蹠骨最大长、中间宽、中间高、中间周长和中间横截面积.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波动性不对称的性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掌骨和蹠骨的5个变量FA 值大部分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掌骨和蹠骨 FA 值与身体大小相关性较弱;掌骨和蹠骨中间横截面积FA值相对较大,其他变量的FA值相对较小; FA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差.推测猕猴掌骨和蹠骨FA特征是种群水平上的,主要是遗传和出生前后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太行山猕猴肱骨、股骨、第二掌骨和第二蹠骨4种长骨有关变量的不对称性特征.肱骨标本55例,股骨标本53例,掌(蹠)骨标本34例.选择变量5个,分别是4种长骨的最大长、中间宽、中间高、中间周长和中间横截面积.用SPSS13.0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不对称的性差比较.结果表明:左侧肱骨的方向性不对称值大于右侧,显示出方向性不对称.第二掌骨比较结果显示是右侧大于左侧,下肢股骨和第二蹠骨作为对照组不对称性表现较弱.表明上肢骨出现的方向性不对称并不是由于波动性不对称随机产生的.结果提示太行山猕猴上肢长骨的功能可能呈侧面化趋势,在各种长骨之间力量与精密控制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174例(男103例,女71例) 18~60周岁的河南汉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和专业分组,分别测量食指(2D)、中指(3D)、无名指(4D)和小指(5D)长度并计算相应的指长比.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性别组中,除2D∶3D和R2D∶4D外,其他指长比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D∶5D差异最显著;(2)专业组中,除2D∶3D和R2D∶4D外,其他指长比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D∶5D差异最显著;(3)在性别组和专业组中,指长比的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指长比在性别组和专业组中差异显著,其中3D∶5D的差异是最显著的,推测5D相关的指长比与性别和运动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是用猕猴掌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成年太行山猕猴骨骼标本39例(27雌,12雄).每根掌骨测量7个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的性差较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0.01),侧别差异很小(P>0.05).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最好的变量是掌骨长度.总体上5根掌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较高,雄性判别率为83.3%~100.0%,雌性判别率为85.2%~100.0%,总的性别判别率达84.6%~94.7%.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提示用掌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的鉴定性别.  相似文献   

10.
在与F2猕猴GMn-Ns品种相同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和营养条件下驯养1997年内出生的F3猕猴10只(其中公5只,母5只),并与同年内出生的F2猕猴11只作对照,分别测定其体重、躯干长、尾长及血常规等指标,统计成活率.结果F3猕猴公、母平均体重分别由出生时的363 g和339 g增加到12月龄时的1 596 g和1 550 g,分别比F2猕猴公、母的体重小,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公猴和母猴的躯干长分别由6月龄时的156 mm和151 mm增加到12月龄时的185 mm和181 mm,尾长分别由6月龄时的119 mm和120 mm增加到12月龄时的130 mm和133 mm,F3猕猴躯干长在不同月龄时都比F2猕猴略小,但尾长较接近.F3猕猴12月龄时的成活率为83.3%,血常规正常.说明F3猕猴能在F2猕猴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和营养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太行山猕猴骶骨指数性差.材料和方法:成年猕猴骶骨标本55例(雄17,雌38).选择骶骨5个线性变量和4个指数变量;统计处理采用ANOVA、多元判别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大部分骶骨线性变量存在性差(P0.05),雄性大于雌性;猕猴骶骨相对宽指数性差显著(P0.01),雌性大于雄性.多元判别分析性别正确判别率为78.2%~87.3%.逻辑回归分析性别正确判别率为83.6%~87.3%.结论:骶骨变量性差显著,骶骨体长和骶骨相对宽性别判别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的非测量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方法:对5根猕猴蹠骨的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5根蹠骨形态特征显著,通过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比较,可以很容易将5根蹠骨区分.同样根据各个蹠骨近侧端关节面对称性和侧面之间的衔接,可以将每根蹠骨的的侧别区分;但是根据蹠骨形态特征无法区分性别.  相似文献   

13.
利用猕猴骨盆标本37例(雄17例,雌20例),选取12个骨盆变量和2个股骨变量进行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骨盆变量的性差.骨盆变异性的性差比较采用Levene’s检验.结果显示:坐骨高和骨盆入口径等骨盆变量性差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一些骨盆变量(如,坐骨高等)的变异性存在性差,股骨长变异性不存在性差.骨盆变量变异性性差是雄性大于雌性.结果表明,在性别之间骨盆变异性、生长发育模式和选择压力可能是不同的.骨盆的原生细胞的双向分化与发育稳定性选择、定向选择有关.总体上选择强度和表型变异成负相关.雌性骨盆形态在稳定选择和定向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面临较大的选择压力,所以雌性盆骨形态的变异性比雄性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排序和性差特征.对远侧段指骨(17例)和趾骨(19例)长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变量在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变量在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5);远侧段指骨的长度排序为3,4521;远侧段趾骨的长度排序为3,42,51.产生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出生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形态学差异.方法:测量34例成年太行山猕猴蹠骨标本10个变量.数据用SPSS13.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建立5根蹠骨的多元判别函数.结果:5根蹠骨正确判别率的范围是91.2%~100.0%,回代检验和交互检验结果相似,说明判别函数稳定有效.结论: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的形态差异显著.采用多元判别函数可以有效地将未知标本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