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策略为: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视生命;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学生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上个人主义的泛滥、工具理性的膨胀、人文价值的丧失、生活意义的迷茫也侵蚀到我们的中学校园,许多中学生陷入生命的"非常态"之中。该文力图查找中学生生命"非常态"存在的根源,以期中学生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肖红 《科技信息》2013,(10):334-335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职教育不断受到更多的人关注,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有效的推进当中",赏识和成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呼唤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教育由于长期忽视生命意识的教育,导致了我们生命意识的缺乏。现代人生命意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创造和实现生命。我们应通过转变思维和观念、优化和改善社会环境、实施生命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进行死亡观的教育等途径来培养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能否科学有效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班主任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尊重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确定生命教育的思路,将生命教育和挫折、逆境教育、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宽领域的生命教育,才能让中学生的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6.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千百年来巩固起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古住今来,她魂系了千百万仁人志士的心。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使我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具有它特有的社会功能。根据中学生  相似文献   

8.
郑凡强 《科技资讯》2015,13(2):195+197
该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广东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状况,了解在校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针对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建议,为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策略性思考。通过生命教育策略的实施,培养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生命、接纳他人。其目标就是让大学生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珍爱别人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建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是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进而爱周围所有的人,最后能够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形式.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去呵护生命,懂得生命,超越生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2.
从媒体的多则令人心悸的青少年轻生或随意伤害其他生命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青少年问题具有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及成长问题日益严重等特点。为此,我们呼吁开展能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心努力,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尽快实施。生命教育的实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耕耘与收获     
哲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对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全班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以及自杀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和迫切.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挫折教育"、"热爱生命教.育",已是摆在家庭教育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试图从社会大环境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中,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实施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出一些设想和做法.旨在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有效生命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会热爱大自然一切的生命,进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以其"言志寄情""意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成为了赞美爱情、讴歌生命、祈求吉祥、热爱自然的隐喻象征符号,她是经过历代"真""善"和"美"的积淀、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存在着表现冷漠,对正面宣传作负面理解等逆反心理;造成这些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中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政治成效较为隐蔽等。因此,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的效率,减少其在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应采取引导中学生热爱政治课、加强中学生的理论和心理教育、增强教材和政治老师的人性魅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朱虹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45-145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适应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陶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蕴涵了包括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积极探求个体存在价值和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等丰厚的生命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大学国学教育因此为青年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大学生生命观的偏颇,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养成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