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娘娘滩     
对于黄河来说,娘娘滩是个特别的地方。笔者曾经在黄河岸边呆过多年,又沿着黄河走过不少地方,印象中黄河是一条苍劲雄浑、激越昂扬的河流,充满着男性色彩。但娘娘滩不同,不光因为娘娘滩这个名字是女性化的,连滩上的景色也充满了柔情蜜意,让人一看见就会想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李鸣岡 《科学通报》1958,3(8):249-249
包兰鉄路因黄河南岸地震严重,取道北线,必須經过騰格里沙漠40公里。鉄路通过沙漠的地方在甘肃省境內,以中衛县一段,沙丘起伏最大(圖1),长达16公里。在沙漠中修建鉄路在我国是一个創举,經过試驗研究,鉄路由流沙上通过在工程上是可能的。問題在  相似文献   

3.
老牛湾     
“湾”是指河流曲的地方,而“滩”则是水边泥沙积成的平地。蜿蜒的黄河沿河道不断奔流,难免与之依附的陆地相互迁就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著名的黄河九曲等壮观,那些数不清的黄河湾、黄河滩散落在黄河上,使之愈发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4.
李静 《科学之友》2005,(4):79-79
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是我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岸,苍山挟持,万里黄河至此,河床由300多米突然收缩到50多m,浩淼的黄河水骤然收成一束,从30多m落差的黄河壶口飞流直下,奔泄于十里龙槽。因其形状似一把壶的口子,故而得名。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周围自然景观奇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壶口附近的衣锦村传说为大禹娶妻成家的地方。传说大禹治水从疏通壶口开始,劈孟门、凿龙门,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存有大禹遗址。另有孟门山、黄河…  相似文献   

5.
沈楠  大山 《科学之友》2007,(7A):43-43
“湾”是指河流曲的地方,而“滩”则是水边泥沙积成的平地。蜿蜒的黄河沿河道不断奔流,难免与之依附的陆地相互迁就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著名的黄河九曲等壮观,那些数不清的黄河湾、黄河滩散落在黄河上,使之愈发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说到北极,有人就喜欢形容艰险异常,让人望而生畏.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选址的新奥尔松而言,其实远非如此.新奥尔松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北部,笔者曾在这个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地方住过几天,深感这里科研环境是比较优越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这里设立考察站,根本不用为建房、供热、用电、就餐、交通操心费力,租座房子就全有了.这是因为新奥尔松良好的基础设施给予了充分保障,其满意程度远胜于国内的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7.
出山西省芮城县5 km,黄土高崖上有一个叫做神柏峪的村子,便是大禹渡之所在. 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歇脚的地方.黄土崖底,是大禹渡电灌站.黄土崖头一个平台上,10 m多高的大禹塑像正对着黄河,挥手执未,忧悒而坚毅.河对岸,河南省的大平原在浓厚的雾霭之中无际无涯.  相似文献   

8.
古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侵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迎如 《科学通报》1983,28(21):1322-1322
公元1194年,黄河曾在阳武决口形成南北分流,南支夺淮人南黄海,至1495年黄河抛弃北支全部南流人海,直到1855年终止的661年期间,古黄河在苏北、南黄海塑造了大型三角洲。1973—1979年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开展过1/50万海洋地质综合概查和潮间带路线性调查,比较系统地获得了地貌、沉积物等方面的资料,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前人成果,对古黄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却也给她的儿女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治理的黄河水患曾大为减少。但如今的黄河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期以来,黄河上中游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上中游的水土治理有了长足进展,但是由于投资少,工程标准低,林草成活率低,只是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还达不到根本治理的目的。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人为现象也影响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到目前为止,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草场退化和土壤沙化面积也逐渐增加。水土专家指出,保持和恢复黄河上中游植被,解决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方法。为此,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58,3(23):717-717
磴口县东临黄河,三面环沙,从西南到东北長达417里,寬平均5里,地形狹長,象一条帶子紧紧地贴在沙漠的边緣。磴口县本来是个肥沃的黄河冲积平原,这个地方的沙漠在一百多年前还遍生着杂草,移动緩慢。近百年来,由于反动統治者和帝国主义天主堂的乱垦乱伐大肆破坏,使流沙如脱韁之馬,向东滚  相似文献   

11.
何处黄河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首句,当然它不过是艺术的夸张而已.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地理学家、探险家乃至历史学家所感兴趣的.历史上,历代帝王曾多次探索黄河源头,但结果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的甚至穿凿附会,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及其相邻水系特有裸鲤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来自青海湖、黄河和柴达木水系特有的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斜口裸鲤149个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一致的系统进化树显示, 以上3个物种并未形成3个独立的单系群; 而是分为3个谱系: 谱系A包括青海湖裸鲤、斜口裸鲤和黄河花斑裸鲤的一部分; 谱系B由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部分组成; 谱系C则由来自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的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 AMOVA分析显示,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自于谱系间(93.12%), 提出该地区裸鲤属鱼类存在3个多样化谱系. 青海湖裸鲤与其甘子河亚种在Cyt b水平没有形成分化, 不支持青海湖裸鲤为多型种, 也不支持斜口裸鲤作为独立的种或作为花斑裸鲤的一个亚种. 黄河花斑裸鲤有2个谱系来源, 群体内的遗传分化表明, 黄河上游峡谷对裸鲤的基因交流有一定的限制. 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谱系(谱系B)很可能是黄河在最近一次溯源过程中, 融合了当地的土著裂腹鱼类而在遗传上留下了族源印迹. 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谱系C), 与黄河花斑裸鲤间高于0.98的Fst值表明基因交流在它们之间长期被阻断, 暗示生态隔离可能已经使柴达木裸鲤独立进化成相当于不同的种. 形态分类的鳃耙数与群体遗传变异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普遍较低(π = 0.00096~0.00485), 柴达木裸鲤很可能在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瓶颈效应”, 提议当前应对柴达木的裸鲤给予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水车是兰州名片之一,兰州也因水车而被人们称之为水车之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的现代电力提灌设备取代了悠悠转动的水车,如今黄河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地方还有水车在吱吱呀呀地转动着。  相似文献   

15.
壮哉壶口     
马雅 《科学之友》2007,(23):35-37
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从来没有一条河被赋予这么多的荣誉和责任.黄河在被尊为"母亲"的同时,也被寄托了太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夏正楷  杨晓燕  叶茂林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 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 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 这场自然灾害导致了喇家遗址的毁灭, 其中黄河异常洪水可能是史前人类遭受灭顶之灾的主要元凶. 喇家遗址灾难事件及其原因的研究, 不但有助于加深对4 kaBP前后黄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的认识, 而且对于揭示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胡永杰 《科学之友》2007,(13):32-35
蒲津渡的变迁 蒲州,作为关中的侧门,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于是,这座老城的存亡,命中注定与两个因素有关:黄河和战乱.倘没有黄河的迂回与阻挡,便也没有通过黄河的锁钥之说.  相似文献   

19.
老牛湾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老牛湾,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  相似文献   

20.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英 《科学》2003,55(1):41-44
在我国古代治河典籍中,黄河很早就被称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因为多泥沙,且河道善淤、善决、善徙,黄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