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的创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情况不可重复。“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系统的科学理论全部搞掉了,当时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都取消了,只有什么“工基”、“农基”。当时周培源讲了理论科学的重要性,最终就被“四人帮”批了,所以当时系统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空白。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的建立是有历史条件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小平同志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我们"臭老九"就开始翻身了,知识分子报国的春天到了。小平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其中一个就是科技现代化。当时的科学研究面临着一个问题:很多科研机构是沿袭苏联在"大跃进"时代建立的,十几年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10,(1):F0002-F0002
<正>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诞生于30年前的1980年1月15日。作为全国第一家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机构,30年来,在上海市科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探索性研究,完成了200余项软科学课题,出版了《领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7,(6):F0002-F0002
为借鉴发达国家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促进中美科普事业的合作与交流,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和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科学与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上海科技馆承办,中国科普协作促进会(筹)、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汇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科技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中美科普论坛,于5月23日~2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1,(12):8-16
今天的座谈会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世界阿学》编辑部和《文汇报》科技部联合主办,座谈会约题目是“物理学未来与中国基础研究——从丁肇中正在实施的AMS项目看基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海市科委“十五”期间的创新举措 ,去年上海完成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 (简称“上海技术预见”报告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在市科委的领导下 ,依托众多专家的建言献策 ,在信息、环保 ,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8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技术预见 ,完成了 40 0多篇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报告和 1 80多个重点领域备选项目 ,为上海市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 ,去年 1 2月中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沪召开了首届“全国技术预见研讨会”。为将技术预见的内容及理念介绍给大家 ,本刊选登了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 ,作为“技术预见专题”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5,(11):F0004-F0004
2005年11月3至4日,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技馆以及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协办的“2005城市科普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市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欧盟、西班牙、荷兰、日本以及我国的科普专家分别结合自身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6,(11):F0004-F0004
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技术预见与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9日-10日在上海延安饭店隆重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120多名技术预见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的技术预见学术交流工作,推动了技术预见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支撑了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研讨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第一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13~14日,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之际,"浦江创新论坛——2016技术预见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外大数据和技术预见领域的知名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探索的过程,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技术预见于20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是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探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国第一次“政治科学学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持召开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夫同志,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工学院、山西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当代的和历史上的伊斯兰科学,为推广伊斯兰科学的观念所制定的各项计划正在执行中。瑞典索尔那的“国际高级联合研究所”及设在日内瓦的“国际伊斯兰和西方”研究机构已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他们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伊斯兰科技和西方科技进行比较。其研究目标是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技术对各自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当然包括经济和文化的领域。“国际高级联合研究所”指出,他们的研究将排斥现在所流行的臆测,即西方的科学和技术能供给“生产的技术和方法来满足原料和人的需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科委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九个单位发起主办,于1990年4月4~6日在上海召开“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目前已有美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数十人报名参加。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研究国际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和新趋势;加强国际间软科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软科学家和企业界的联系,促进外向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从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概念的1937年算起,系统科学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间巨变,岁月沧桑,这门以有组织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探索中获得巨大发展。在人类满怀希望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系统科学学者们在想些什么?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联合大学、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等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成都召开,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给大会的题词是“发展系统科学,服务科学决策”。学者们就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现状与未来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摘录部分专家的论文及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的未来已成为整个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课题。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成就、资料和经验,为探讨人类现在、未来的新学科——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未来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在对自然科学问题所作的分析中,不可能脱离开对社会的分析,其分析的范围包括科学知识领域发展的内部规律和科学发展的逻辑理论,诸如科学理论形成和交替过程的条件与性质,科学机构的演变及方法上的改善,知识的细分化与整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语言和概念等。从而明确科学史研究的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史是以批判来认识自然的途径和方法的特殊形式,在当前科学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9,(6):F0002-F0002
借助“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之际,作为“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起草单位及“长三角科技创新政策调研”、“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预研”等课题承担单位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于5月18日邀请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和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在沪举行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发展战略联合研究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7,2(14):424-424
一近二年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机构已从7个增长到13个。从1955年开始我們先后筹建了化工冶金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水工研究室和动力研究室;根据全国科学規划,我們又开始筹建电子学研究所和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所屬研究单位的总人数此1955年6月增长了76%;各级研究和技术人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科学》联合“澎湃新闻”平台,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下,共同策划“走近科学”栏目,对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科普化报道。本篇围绕202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研究”展开,该奖项由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变暖的地球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媒体对此作出的大量报道,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有理由向人们发出这种警告。但另一些科学家却指出事实可能还有它相反的一面:地球也许正在变暖,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地球变暖对自然环境也未必是个坏事。通过对历史气候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指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远比现在温暖的暖气候期。据俄勒冈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报告,公元900-1300年,当时地球的气温也升高了1.5℃。学者们将这一时期称作“中世纪最适生长期”,这也是地球史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期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简称马普学会)是一个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基础研究机构。它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马普学会及其研究所十分重视把研究成果转让给经济部门。为避免各所和科学家们过多地承担技术转让的事务性工作。该学会于1970年成立了伽兴仪器公司(GI),统管技术转让工作。伽兴仪器公司自成立十二年来经营了许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