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史记》三家注多存异文,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史记》本文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3.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4.
郭春发 《科技信息》2010,(9):25-25,12
在1989年前,德里达很少涉及正义与法律问题,但《法律的暴力》(1989年)发表之后,正义问题成了他的话题中心。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解构就是正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6.
《孟子音义》是宋代孙夷撰写的一部音义体专著,全书共有词条1199条,是孙爽在唐陆善经、丁公著、张镒三家注的基础上兼加己注而成,其音释方式主要有直音、如字、反切三种,其中直音有631条,涉及音变构词的有275条,分析其类目,对于理解音注的实际内容,对于分析音注的音系特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典释文·序录》对“经典”的确定以及对“经典”传注的选择,明显地反映出注重“南学”的思想倾向。这一思想上承魏晋玄学,下启唐代的《五经正义》,在经学历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多种李贺诗注本中较为详明的一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将它和姚文燮的《昌谷集注》、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本汇编成《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后来出版的几种李贺诗注,无不参酌、采撷王注,如叶葱奇《李贺诗集》、林同济《李长吉歌诗研究》(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六辑),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沈惠乐《李贺诗选注》(《李贺及其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笔者多年来研习李贺诗,陆续发见王琦《汇解》中疏漏、错讹的问题,写成《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补笺辨正》一文,收入拙著《唐音…  相似文献   

9.
《经典释文·序录》对“经典”的确定以及对“经典”传注的选择,明显地反映出注重“南学”的思想倾向。这一思想上承魏晋玄学,下启唐代的《五经正义》,在经学历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元代文学具有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这种背景下,《史记》在元代的接受研究就更具价值与意义。《史记》精神源远流长,滋养了后世文学,在元杂剧中主要表现在对《史记》批判精神、侠义精神、悲剧精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赵逵夫先生《离骚正读》的《离骚》注体例内容,探究三家注的特色:王注重对诗意作整体阐解;洪补注体例完善,详于名物的补释征引;而赵注则将诗歌的宏观把握和微观详释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在山东省东明县召开了“全国庄子故里问题考察论证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经过认真考察论证,确认庄子故里就在东明。这是庄子生平里籍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和收获。但有些材料的论证说明还不尽圆满,有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必要。 最早提到庄子故里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庄子列传》(见于《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工同时。”关于“蒙漆园”的具体地点,唐代以前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到了唐代,才有了明确具体的说明,那就是《括地志》的记述,后张守节《史记正义》注“漆园”时所引用的:“《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按,其城古属蒙县。”这是最早注明漆园所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史无确切的记载,因而后世聚讼纷然,各家说法不一。但综括起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作于屈原被疏初期。洪兴祖据《史记》、《新序》等书记载,定为怀王十六年。近人陆侃如又认为《离骚》是怀王十三、四年“造为宪令”、遭谗去职后所作。 2.作于怀王晚年到顷襄王初立之时。最早提出《离骚》作于怀王晚年的是明人陈第  相似文献   

16.
路晓凤 《科技信息》2010,(33):258-259
在纪伯伦所有的散文作品中.《先知》被喻为是他的“顶峰之作”,是他用全部的心血浇灌而成的,冰心在《先知》泽序中写的“那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华丽的文辞,与我以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孟子音义》是宋代孙夷撰写的一部音义体专著,全书共有词条1199条,是孙夷在唐陆善经、丁公著、张镒三家注的基础上兼加已注而成,其音释方式主要有直音、如字、反切三种,其中直音有631条,分析其类目,对于理解音注的实际内容,对于分析音注的善絮特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沥血之作,他把近20年潜心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尔斯《正义论》解读,并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枸酱一名,始出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食有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柯,牌柯江广数里出番禹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八日: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至于枸酱为何物,《史记》没有作具体描述,历代论家,各执一说,越注越含混。对于枸字,晋人徐广《史记音义》方:“枸,一作,音。”这一来,麻烦就出了。就是说枸()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又扯不清了。从字义上说,在魏晋时期,枸、已通用不别。那么构()是什么样的植物呢?裴引《汉坊音义》曰:“枸木似毂树,其叶如桑叶,用其叶作酱,醇美,蜀人以为珍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