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法律正义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法学家的重视,传统的法律的实体正义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的挑战,他们主张对正义进行支新非理性的解构和重建。坚持法学判断的主体化,程序的微观化。  相似文献   

2.
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对于法律进化和普遍守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理念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要求正义信仰的法理念,法治社会的权威是正义的司法,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因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正义观是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础上的,是自然法中的正义,这是其理性维度的体现;是以财产权的私有制为前提的,这是其现实性、客观性的体现;同时,洛克的正义观也仍然带有基督教神学的色彩,这又体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或者是妥协性,同时体现了超验和超越世俗的维度。但无论是自然法的理性维度还是上帝的超验维度,最终都必须落实在财产权的划分与实施中,才能真正构成正义观念的内在逻辑。洛克的正义观在政治哲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他在霍布斯的基础上丰富、深化了正义的内涵,另一方面他给后来者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如何为正义增加人性化的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效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存在着一个如何配置资源以求得效益的最大化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度,尤其要注重法律的效益性。文章认为法律效益有其广泛的现实价值,法律效益与法律正义有着不中分割的互动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丰独有的法律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的进程。在我国长期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阻碍法治进步的消极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主义法律文化、暴力主义法律文化和工具主义法律文化,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深刻影响着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统一,应该借助团结媒介,按照严格的话语原则,建设生活世界这种合理的生活模式,抵制金钱、权力僭越各自掌控的经济、行政领域两大子系统所带来的“殖民化”。团结与正义同源共生,要趋向美好的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如何让全社会实现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统领道德、法律、政治三大领域,是对社会整合力量之间平衡状态的重要性的说明,也是保持这种平衡的一种意识和标准。其中,道德正义处于最高位置却又离不开法律正义和政治正义这两种形式的补充。哈贝马斯著作中对正义与社会整合力量的论述,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间情义与国家法制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法制一旦松弛,民间情义则会按照原始的道德标准去解决问题,从而将法律边缘化。其结果是陷入一种自生自灭的个人复仇的混乱之中,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均遭重创。如何更好地行使法律职责是一个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主题。要使法治社会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必须实现法律形式与争议的统一。文章以正义的含义为讨论起点,追根溯源,旨在揭示法律和正义两者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正义角度理解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以“正义”作为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强调了“人治”和“法治”的重要性,他关于国家政体和选举制度、法律体系必须服从政府的公理、犯罪和刑罚、妇女地位,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一系列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充分暴露了柏拉图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会大幅转型的当代,对正义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时代背景、内涵、精神实质、时代意义等方面入手揭示其所体现的法律正义思想,然后深入剖析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侵犯人权、破坏法治等不正义、非道德的现象,最后强调在司法实践中要从完善审判过程中的刑事和解制度、尝试适用辩诉交易制度、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对未成年案件的处理要加大宽严相济政策的适用等多个方面做到宽严相济,贯彻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11.
人民正义是毛泽东法律观的价值基石,它提供了我们窥视毛泽东法观念的一个重要视角,亦有助于我们弄清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危机的症结所在。人民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标准有着先天的局限,只有用法律本身的价值来规约人民正义的价值诉求才可能有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德国激励规制法作为德国能源领域重要的法律,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经济法律适用中的形式与实质正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法律规范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实现过程存在十分复杂的情况.司法机关对于法律规范的合法性审查既是对规范内容实质正义性的追求,也是在权力制衡制度下的形式正义的实现.而权力制衡的制度必然更加突出宪法的权威地位.但是当宪法将行政性规范的实质正义审查权交给行政立法者自己的时候,则更加有助于行政立法者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即社会经济管理效率的实现,其代价是对于立法和法律权威的弱化.  相似文献   

13.
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沥血之作,他把近20年潜心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尔斯《正义论》解读,并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建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87-88,98
“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需建立在法治的前提之下。家庭暴力诉讼案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现有的解决家庭暴力的救济机制发挥了作用,但有其结构局限性,法律的制定可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虽具有可行性,但需要处理好形式正义以及法律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莹莹  李江华 《科技信息》2010,(33):140-140
一定时期的法律与文学都是对该时代社会民生的反映,二者相辅形成,共同记录着一定时期历史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理念。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种时代特征鲜明的法律理念.本文试以部分知名古代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结合其历史背景具体解析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治、无讼、正义等传统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他具备了最高的品德和精深的法律知识,对于最复杂的案件,都易于掌握问题所在。他深受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也由衷地接受西方文化。他是仁爱的友人、也是国际正义的斗士。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的实体内容与正义的指向一致的前提下,若按正当的法律程序维护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就能实现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反映,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义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和实现正义无法完全吻合。本文试从多角度予以分析,重新界定程序合法与实质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的主导性目的在于从休谟对正义问题的阐释出发,论述休谟视野中的正义的根本特征。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休谟的文本为依据,梳理休谟对正义的规定性的哲学阐释;第二部分从休谟的论述出发,结合亚里士多德和密尔的相关论述,对正义的本质特征做出一个尝试性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刘小玲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9,(9):92-92,69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柏拉图在书中驳斥了正义就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和不正义比正义有益四种“正义观”,其中还系统的阐述了他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城邦等级秩序和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这样才能建立起哲学家当王,国家公民各守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此外,正义国家还需要教育制度和公共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