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和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成虫的生殖腺解剖,并对大班芫菁成虫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两种芫菁生殖腺形态上的异同与其分类地位有关。对大斑芫菁生殖腺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就它与芫菁在虫体内和虫体同的贮存和运转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09,(10):F0002-F0002
芫菁小档案: 分类:属于鞘翅目拟步甲总科芫菁科 种数:全世界约有两千多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偏关县豆芫菁的危害状况,阐述了豆芫菁的体形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综合治理豆芫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比较了新疆常见五种芫菁血淋巴蛋白质的谱带.研究结果表明,血淋巴蛋白质谱带具有明显种属特异性,属间差异明显大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3 新疆芫菁分种记述新疆已知芫菁有41种,分隶于5属,均属于Lyttinae亚科.1 短翅芫菁属 Genus Meloe Linnaeus,1758.(图1)Meloe Linnaeus syst.Nat.,ed.X,P.419(1758).Borchmann,Col.Cat.,LXIX,P.119(1917).Cneslocera Thoms.,Skand Col.I,P.124(1859).Cnelocera Reitter,Fau-na Germ Ⅲ,P.387(1911).Trichomeloe Reitter,Fauna Germ.Ⅲ,P.391(1911).体粗大肥胖.前翅短,基部彼此超越,远端分开.腹部甚长,鼓出,雄体的腹部一般,雌体的腹部经常超出前翅端部.甲虫在春天见于开阔地段;幼虫寄生在同一地点的蜂巢内.—3种.1.曲角短翅芫菁Meloe(Proscarabaeus)proscarabaeus L.体长12—22mm.黑色,具兰色色调,少数为暗兰色.体被稀疏白毛.雄体触角节有力增粗,并在中部变弯;雌体触角中部明显增粗,向基部和端部变细.前胸背板宽大于或稍大于基长,头和前胸背板被有粗而密的刻点.后足基节长大于其宽,胫节上的外距较宽,内距尖细,足上刻点较头和前胸背板为细.前翅刻点化,且在肩部的皮状皱纹增宽.生态生物学未查.  相似文献   

6.
用C~(14)菊粉通过稀释法测定了两种芫菁成虫的血淋巴体积。比较这两种不同属的芫菁发现,虽然它们在平均干重上差异显著,但平均血淋巴体积,血淋巴重量的百分含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其中原野豆芫菁和佛罗里达绿芫菁血淋巴重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7.8和28.4。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养殖,对西北豆芫菁Epicauta sibirica(Pallas, 1773)成虫的取食偏好与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1)西北豆芫菁成虫喜食大豆和马铃薯的叶片;2)西北豆芫菁成虫的交配行为包括求偶和交尾2个阶段.求偶过程会反复多次,求偶行为持续时间平均为(9.60±1.78) min,间隔时间平均为(6.55±1.92) min.交尾过程中采用"一"字式姿势,交尾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3:00,交尾持续时间平均为(165.44±14.17) min.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成虫的营养成分,共获得微量元素7种,其中以Zn和Fe的含量最高,在实验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8 28% 和0.041 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P)/饱和脂肪酸(S)值为2.78,亚油酸和亚麻酸在脂肪酸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5%和36.2%;氨基酸在实验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50.15%,以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达到7.19%.由测定结果分析,中华豆芫菁具有明显的高蛋白、低脂肪和微量元素丰富的特点,其组成也比较特殊,可开发利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是我国的特有种,其触角雌雄差异很大,表现在感器类型和数量分布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揭示其规律对于了解该昆虫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中华豆芫菁触角感器由6类11种组成,其中毛形4种、锥形2种、耳形2种、腔锥形1种、Bhm氏鬃毛形1种、芽孢形1种,此外还有大量表皮孔存在.这些感器在触角各节的类型分布不同,数量也有差异,常常表现为雄性多于雌性;根据触角感器组成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初步推断了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对于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特别的疗效.通过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筛选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用斑点杂交对消减文库中的1 500个克隆进行筛查,130条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34条(26%) ESTs与NCBI中标注的假设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45条(35%) ESTs与NR数据库中的序列没有同源性,可能代表新的基因; 51条(39%) ESTs与已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很高,这些基因参与了生物调控、应激反应和解毒、信号转导、代谢与合成.最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对文库中的9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对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表达进行研究,为最终阐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半人工饲料对细纹豆芫菁成虫的正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改良的玉米螟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分别饲养同一批采自野外的细纹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成虫。10业后从两组各取20半雌虫和20头雄虫,经解剖、称重和测定各器官芫菁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对于天然饲料,半人工饲料对虫体增重和生殖腺发育有较大促进作用,并提高了雄虫虫体和附腺中芫菁素含量。全程饲养的成虫其处理组的寿命和雌虫产卵量也高于对照组,产下的卵有88%的孵化率,并孵出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12.
蓝绿齿角芫菁Cerocoma schreberi Fabricius成虫两性触角形状差异极大,性二型特征十分显著,即♀性触角典型棒状,♂性触角为不规则状.应用电子扫描电镜对♀、♂性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该虫触角表面共分布4类11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5种、锥形感器3种、指形感器2种、刺形感器1种;毛形感器(TS2)、锥形感器(BS3)和指形感器(DS1)为♀、♂性共有的感器类型,其感器的数量分布以毛形感器和指形感器最多.♀、性触角的感器类型、感器数量和感器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单一食物下短翅豆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8∶72),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用丙酮氯仿在酸性条件下回流提取虫粉。处理的6个样品中,在西红柿叶喂养条件下短翅豆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高于马兰叶。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短翅豆芫箐体液中斑蝥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芫菁成虫体液治疗寻常疣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留疤痕、无副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短翅豆芫菁体液中斑蝥素,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227nm。处理的5个样品中,平均每只成虫体液含26.60ug斑蝥素。表明斑蝥素在此含量下能很好地杀灭寻常疣病毒,而对正常皮肤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舞凤山 《少儿科技》2023,(Z2):48-49
<正>在茂密的大豆地里,一只芫菁成虫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它以植物的叶片等为食,对人类来说,算是害虫。“萤火虫,萤火虫,这里有一只萤火虫。”一个正帮家长干农活的孩子发现这只芫菁,一把抓住了它,随即便感觉手刺痛——芫菁会分泌刺激性物质。唉,这两种虫子长得太像了,常常被认错。那么,有没有能够帮助我们辨识害虫的高科技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虫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斑螫为芫菁科昆虫,人类利用斑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中国,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药用“斑蝥”的记载,此后的历代著名医书中都有关于芫菁虫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芫根干粉经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总皂苷BTS含量为(6.347±0.627)%.具有降低肥胖大鼠的Lee’s指数,减少肝脏重量及脂肪重量,降低血清TG、TC、MDA的浓度,升高血清HDL-C浓度,提高SOD酶活力的作用.表明芫根总皂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具有减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离子菁J-聚集体对另一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菁的作用。吸收光谱表明:后者被引发生成了J-聚集体,两种离子菁以各自分离的J-聚集体存在,而没有形成两种菁离子交替堆叠的混合型聚集体;量热测量结果支持了这个事实。利用J-聚集体的胶体性质,对前—离子菁J-聚集体引发后—离子菁形成J-聚集体的体系进行了质点的电泳淌度测量。观察到的电泳行为表明,分离的两种 J-聚集体是以电性相互作用的总体存在。为进行对比,还研究了外加盐反离子分别对一种阴离子菁和一种阳离子菁形式J-聚集体的效应,并观测了外加盐存在时J-聚集体的电泳行为  相似文献   

19.
剧毒的昆虫药材——斑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中药里的昆虫有不少是有毒的,例如虻虫、蛴螬、蜣螂、斑蝥、红娘子等,在所有这些有毒昆虫里,毒性最大的是斑蝥。斑蝥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民间有斑猫、花斑毛、放屁虫、小豆虫等俗称。斑蝥的种类比较多,但据《本草纲目》记载,收入中药材里的斑蝥有4种:南方大斑蝥、芫菁、葛上亭长和地胆。而实际上,目前药店所售斑蝥一般指的是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南方大斑蝥又叫“黄黑大芫菁”,体长1.5~3厘米,底色黑色,全身披黑色绒毛,头部圆三角形,翅长椭圆形,质地柔软,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状横带,复眼大,呈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不同母核结构菁染料的光谱特性和光稳定性,以及氧猝灭剂对菁染料光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菁染料在近红外区均有较强吸收,其光氧化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衰减 ,通过对光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的测定,四种菁染料光稳定性随母核结构按以下顺序递减:吲哚>喹啉 >噻唑。选用的单重态氧猝灭剂能有效提高菁染料的光稳定性,菁染料的稳定性与氧猝灭剂的加入量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