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一、榆林盐业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状况 1955年,陕西延长油矿延深1#钻到奥陶系,发现多层石盐岩,这是陕北首次发现岩盐,但当时未得到重视。1987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在镇川1#相同层位钻到厚盐层并取出矿芯,引起钾盐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1988年开始,地矿部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了钾盐普查及综合研究,在普查过程中,综合评价陕北奥陶系特大型石盐矿床,初步圈出岩盐矿体分布面积达4.3万km^2,预测岩盐资源量约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6%。  相似文献   

2.
任峰 《榆林科技》2004,(3):61-61
三边高原的明珠定边县,是陕西省第三大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白于山区、风沙滩各占一半,总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定边县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石油的开发利用,使定边的经济如虎添翼,前景辉煌。提起定边的石油产业,人们不由得想到现任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总经理张林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根据延长油矿水力压裂目前状况,经过增大压裂规模,改进压裂方式,完善压前准备工作,加强压裂设计及评价和改进压后投产程序等几方面的改进,延长油矿可望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效益,在国民经济中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近现代中国石油工业与石油科技期刊的发展。方法文献考证方法。结果 自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种石油科技期刊《石油地质》问世至今,石油科技期刊已达117种。《中国石油公司特刊》作为最早的石油科技期刊有待探究;《地质汇报》是目前发现创刊年代最早的期刊;《燃料专刊》也是刊登石油内容的早期科技期刊之一;早期几种石油科技期刊的主办者主要是从事石油地质勘查的机构。结论 石油科技期刊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发展繁荣期3个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石油科技期刊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也是石油科技期刊发展繁荣的最好时期。石油科技期刊的创办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陕西延长为我国大陆开采石油最早的一个地区,1907年即在那里钻下了第一口油井。但是,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为止的42年中,仅在以延长为中心的地区进行了很少的,也是比较另散的工作。1950年起,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首先在鄂尔多斯地台的东南部——陕北地区开始了大量工作,系统的收集了各项地质资料。1953年起,又陆续将力量转向了鄂尔多斯地台的西南部——甘肃东部地区,并相应在西安成立了专门的地质机构。同年起,也在鄂尔  相似文献   

6.
李增学,男,1954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系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石油工程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AAPG(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资源勘测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  相似文献   

7.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中国设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石油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正>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所研制开发的XYG型压裂弹完成地面试验,近期将赴陕北延长油矿作井下试验.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正在与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签定“海上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应用研究”的合同.其目的是形成一套填补海上增产措施空白的增产解堵技术。△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即将赴胜利油田进行5口井的现场试验.并联系落实华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地质工作资金投入情况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研判了近10年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近10年伴随着资金投入的持续下滑,中国的地质工作结构发生了深度调整,旧动能退却并加速转型,新动能在需求刺激下蓬勃兴起,不同领域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矿产勘查始终保持中国地质工作主体地位,油气勘查有序开展,金、铜、铁、铅锌等传统非油气矿产勘查受冲击最大,石墨、铀矿等新兴战略性矿产勘查需求越发旺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地热资源调查等新领域迎来了发展机遇,引领了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方向。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传统领域以保障基本需求为目标,逐步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侧重区域。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的发展稳中向好,支撑地质工作转型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源于1953年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同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培养研究生,1978年地质专业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硕士学科点,1985年建立煤田、油气地质勘探博士学科点,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坳陷湖盆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长 3油组油藏特征主要反映在储油层成因和圈闭两种因素上 ;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巨厚的坝上河砂体、“无根”的断头砂和单斜背景上的小背斜等是油藏 4种主要组合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有 4种模式 :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 ;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 ;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12.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华东某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条件。最后指出了油气聚集区块的分布规津,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4.
李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8):7176-7182
通过对陕西蟒西地区中酸性岩体地质、地层、岩体构造等进行论述,归纳总结了区域中酸性岩体的特征,并通过矿床分析得出,陕西秦岭东部地区钼矿床地质学基本特征与中国内陆地区的大部分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大致相同,其中Eu含量有所异常,K、Ra、Ba、Nb、Ta等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Ti为亏损状态;造山环境下易形成矿与岩;秦岭北部地区含矿岩浆中含有更多的壳液物质,南秦岭北部钼矿床含矿岩浆中含有较多的幔源物质。秦岭南部的大型岩体中原位Hf同位素特征值较高(-6.0~5.0,通常为负数),但是亏损地幔二阶段年龄的值较低(1.47~0.79 Ga),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岩浆的来源为幔源物质与新生的加厚地壳。可见,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秦岭地区有形成钼矿床的有利条件,形成小-中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6.
A problem of petroleum energy crisis will probably be faced in the late 21st century. It is impossible to discover the giant oil fields agai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petroleum geology. From the global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in China, the five choices of energy source in the future are to (i) extend the field of exploration in conventional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source, and exploit oil-gas source in ocean and some basi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ii) discove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natural gas source: abiogenic gas, deep oil and gas, gas hydrates, coal bed gas and so on; (iii) develop techniques of cleansing, gasifying and liquefying coal for highly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transform coal into electric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as well; (iv) carry out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roducing and storing hydrogen in order to seek for its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utilization; (v) pay attention to and carry out the research in advance on exploiting the source of3He isotope on the moon and using the D-3H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as fuel.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综合剖析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研究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等3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油气运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油气运移研究现状具有下列特点 :(1)瞄准世界科技前缘 ,加强油气运移基础理论研究 ;(2 )应用高科技新技术研究油气运移 ;(3)综合运用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研究油气运移 ,探讨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机理 ;(4 )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多学科信息研究流体势 ;(5 )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研究有了显著进展 ;(6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有了可喜的开端 ;(7)我国油气运移研究队伍日益壮大。鉴于油气运移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的研究领域 ,问题复杂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 ,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紧密联系实际 ,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气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及其生排烃历史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油气藏主要以昌吉凹陷二叠系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油气2期充注混源而成,油气分别以早期净浮力、晚期强超压为驱动机制,以不整合/区域性砂体、构造断裂为优势运移通道构成2源2期充注、阶梯式输导、地层/岩性型聚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