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2.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嗜茶,且好作茶诗,其数量为宋代诗人之首。品读陆游的茶诗,可以窥见宋代缤纷多彩的茶文化现象。以陆游《晨雨》诗中的“斗茗”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多层释义来发掘其与斗水、斗技乃至贡茶之间的相关联系,可窥见其所涉及的宋代茶诗与茶事的精彩风貌。  相似文献   

3.
入蜀之行是陆游诗歌创作从山阴走向蜀中的过渡。在《入蜀记》中,陆游对前人的诗歌有所引用和考证。这些诗学考证表现了宋代文人的理趣,也影响了陆游的诗学认识。《入蜀记》中表现的诗歌认识在入蜀诗中得以呈现。入蜀诗融合自然、历史、情感,为后来陆游南郑创作的突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驴从先秦时期渐渐传入中原,以魏晋时期"驴鸣"为转折点,作为外来动物的驴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马的陪衬,到独立的富含多种象征意义的完整意象的变化过程,最终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宋代文人主观上有意识地将前人骑驴形象进行归纳,使驴形象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繁荣。驴在宋代诗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代步工具、运输工具以及农事劳动工具,而其形象内涵概括起来则主要有作为身份象征、作为诗思诗兴、作为宗教意象等。通过了解这些象征意义,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驴和文人的关系,了解宋代文人和宋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咏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在宋代日趋繁荣,商业贸易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宋代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商人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微妙变化,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融于创作的诗歌当中,向后世展示一幅幅有关商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真实画面。宋代涉商诗描写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涉商诗中有一些作品反映商人们艰苦商旅生活和经营风险,还有部分作品反映商人的情感生活,其中尤以商妇诗描写得细腻精当。宋代涉商诗的产生源于宋代繁荣的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7.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汤茶伺候     
正古人待客之时,除了奉茶,还要端上汤。古人没有冰箱,没有超市和便利商店,买东西不方便,保存食物也另有法度。日常饮食自然与现代人有些不同。举例来说:客人进门先奉点茶水,这是古今同、中外同的礼节,但奉啥就有讲究。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诗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台北故宫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歌广告涉及诸多广告形式,如叫卖广告、音响广告、旗帜广告、准广告诗等。宋代诗歌广告表现出宋人的广告技巧,如借助名人推荐提高产品知名度,注重品牌效应,推出相关广告活动等。宋代诗歌广告还具有丰富内涵,如反映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反映市民生活常态,抨击社会黑暗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中晚唐诗人们将情爱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但抒写一己之恋情、艳遇有大忌在;不便于诗中明言之,故每晦其迹,而托寓神仙相匹、人神相恋,或摄取神天仙道,世外传谈,或假借游仙、梦境,而以比兴、象征及暗示手法出之。仙道情韵是中晚唐文人恋情诗的特有风调,此前不曾有,宋以后也极少见;不仅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的独特心态,而且反映了文学史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宋遗民身处易代之际,其内心所承受的悲痛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悲叹,对汉文化的痛惜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哀怨,在咏物诗中得以集中地体现。宋遗民诗人不仅丰富了咏物诗的情感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为这一诗体注入一股悲壮、严正的人文气质,其对后世,尤其是明遗民诗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的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陆游的词虽然不是很多,具影响力的也只不过十多首,但毫无例外受到他的诗的影响,无论是从创作理念上还是风格上都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清丽缠绵,情致深婉;2.寓意深刻,苍凉旷远;3.慷慨雄浑,激情悲愤。  相似文献   

14.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有“献著赐官”现象,时人将自己的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有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宋人献著的原因,盖因献著能够得官、“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和创业君心的艺文风尚等。“献著赐官”既是特殊的选官方式和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宋型文风的演进都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宋末年,在文天祥以身殉国、忠义存诗存史的影响下,一大批南宋遗民、诗人奋起直笔,模仿杜诗,以诗存史,而且往往在诗前另以序言辅以记史.  相似文献   

17.
田锡推崇自然、尊重个性的文学批评观,为活跃宋初的古文观念,丰富宋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宋代文学批评史上应享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从论文的研究角度、文体分布、研究对象及发文数量等方面,对1978-2003年间研究宋代庐陵作家诗词论文的选题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伍联群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15-18,41
石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极斥佛老,扫荡西昆文风,掀起了北宋儒学复兴和文风改革的浪潮。在文学史上,石介以文名世,其诗不显。石介的诗歌现存一百余首,内容多书写其道德情怀,诗风质朴劲实,表现了和西昆体华丽典雅诗风迥然相异的价值取向。石介的诗歌创作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同声相应,是对当时西昆诗风的一种反动,开启了宋诗新的审美取向,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