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投药自动化在净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投药是影响深度处理水厂治水成本和出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投药量的因素很多,寻找一种当水质发生变化能够及时调整投药量的方法,是给排水工作者多年研究的方向.本文总结南岔铁路净水厂混凝投药自动化系统多年运行的经验,从给水投药自动化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为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魏肖克 《甘肃科技》2000,16(2):19-19
稳定水质 ,降低药耗是城市供水技术发展的规划。混凝剂投加自动化是当前提高水厂管理水平 ,确保供水水质 ,降低药耗量从而降低制水成本最为现实而重要的措施。1自动投药控制方式目前加药自动化除了搅拌试验(烧杯试验)确定加注率之外 ,主要分为前馈控制、后馈控制和中馈控制三种类型。从控制原理上区分有两种 ,一种为投药系统加药量开环控制方式 ;另一种为投药系统加药量多参数的闭环控制方式。1.1投药系统加药量开环控制方式水厂根据多年运行资料 ,汇总、整理、分析得出进水流量或浊度为自变量加注率的数学公式 ,或将总结出的生产参数…  相似文献   

3.
王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453-2456
结合分形理论对絮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当原水浊度为100 NTU,絮凝时间为12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18 mg.L-1时,经六角孔网格絮凝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絮体在絮凝的前期、中期和末期有着良好的形态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2.080 2、2.208 7和2.135 6,说明了在絮凝过程的前期、中期和末期,絮体密实,空隙率小,密度随之变大,不易被水流的剪切力剪碎,沉降性能好。絮体分形维数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大。投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絮体分形维数开始减小,所以存在一个较为经济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氯化铁、明矾、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4种常见混凝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出水和二沉池出水进行协同沉淀和后续混凝除磷对比实验;协同沉淀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40mg/L,pH值为2.36~10.09;后续混凝除磷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100mg/L,pH值为2.31~10.07.结果表明,协同沉淀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15mg/L、20mg/L、30mg/L和25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6.79~8.32、5.82~8.32、6.79~6.92和6.79~6.92;后续混凝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30mg/L、70mg/L、50mg/L和40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5.92~10.07、6.92~8.08、6.92~10.07和6.92~8.08.在4种混凝剂中,PAC能够在较小投药量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优于其他3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在实现相同除磷效果的条件下,后续混凝除磷工艺所需投药量为协同沉淀工艺的1.6~3.5倍,因此建议采用PAC混凝剂和协同沉淀工艺进行总磷去除处理,pH值保持在中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絮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COD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壳聚糖对经过A/O生物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值和投药量对混凝作用的影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CODCr为367 mg·L-1,浊度为44 NTU,色度为75。通过对不同pH值(4~10)的混凝实验可以看出,当pH值为6时相同投药量下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色度、浊度以及CODCr去除率达到最佳。当絮凝剂的投药量达到10 mg·L-1时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最高,其色度、浊度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6.67%、50%和68%。最终出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停留时间对富含藻类水厂排泥水污泥调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污泥Zeta电位、化学需氧量(CODCr)及污泥比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富含藻类水厂排泥水停留时间对污泥性质的影响,以及污泥性质变化对投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4h污泥脱水性能恶化较快,污泥比阻由174×1011m·kg-1迅速上升至259×1011m·kg-1,24~72h污泥脱水性能变化不大;污泥在浓缩池内停留24h,调质投药量增加约5%;污泥上清液Zeta电位对污泥调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陈益滨 《科技信息》2009,(23):37-37,25
通过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C、PAFc的最佳投药量试验,并就其最佳投药量进行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原水,在相同的投加量下,PAFC去除浊度的能力比PAC强;原水浊度50-400NTU时的混凝的关键在于提高颗粒粘附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四种絮凝剂处理阜新矿区五龙矿矿井水的研究.寻求最佳投药方法、最小投药量,以求改进矿井水处理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发矿井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土壤熏蒸与施加生物炭对三七苗期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试验,以不作任何熏蒸处理仅施用等量梯度生物炭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土壤石灰熏蒸(FS)与农药熏蒸处理(FN)后施用不同生物炭量B0、B150、B200、B250(kg/亩)对三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S处理平均存活率22.3%,FN处理平均存活率15.6%,而CK仅为6.8%;2种不同的熏蒸处理,三七幼苗存活率与生物炭量的增加呈正相关,以FS处理优于FN和CK,并以FS+B250处理的存活率最高达37.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以流动高浊度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不同絮凝剂搅拌速度、投药量和投药方式条件下R值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絮凝体破碎和重组的有关信息,及时反映各种变化条件下的絮凝体特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社会对防污治污的日益重视,对于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重视度,污水处理厂数量日益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活性污泥的处理问题。絮凝调理是我国现代城市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关于其作用机理也是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絮凝调理效果的好坏与污泥性质、投药量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投药量是最为关键,也是最难控制的。该文基于活性污泥的理化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的方法探讨絮凝剂(PAM)投药量与调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恰当控制絮凝剂的投药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实验室在启用前需要进行熏蒸彻底灭菌消毒以保证室内洁净. 通风系统熏蒸是在送风管与排风管之间加入熏蒸气体发生设备,通过室内空气循环来促进熏蒸气体扩散. 为了研究通风系统熏蒸过程气体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用icem建模以及fluent软件对该过程的不同的时间、换气次数、送风形式及温度分布状态下多工况的气流组织进行瞬态模拟,预测并分析熏蒸气体浓度和湿度的分布规律. 得出使熏蒸气体快速达到灭菌程度的最小换气次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小,改变送风形式可以减少实验台附近的涡流,室内温度随高度降低有利于熏蒸气体快速扩散的结论,以便对熏蒸灭菌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对于指导动物实验的安全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凝过程难于数学建模实施精准控制,探讨了基于仿人智能的多模态加注投药控制策略.剖析了混凝过程的控制论特性与投药加注过程的控制难点,研究了加注投药的控制策略,结合原水净化站工程实践,提出了多模态的仿人智能控制算法.以二阶时滞过程加注投药控制为例,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在响应快速性、过程调节时间、稳态控制精度与超调性能等方面的优秀控制品质.仿真研究表明了多模态控制的可行、合理与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JSB-2絮凝剂处理油田洗井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油田洗井废水处理及回用的过程中,利用了移动式处理装置.由于洗井废水水质变化复杂,同时各处理单元均为物化处理工艺,投加絮凝剂是保证处理效果的关键.通过絮凝剂的对比实验和单因素投药量实验进行了JSB-2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JSB-2絮凝剂作为-种两性水溶性聚电解质,充分发挥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势,达到了协同互补的效应,在应用过程中,药剂投加量较少,形成的絮体密实,沉降快速,是一种可应用于洗井废水处理的高效混凝剂.JSB-2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随水质变化而变化,也会受到污染物质成分变化以及油与悬浮固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水质与JSB-2絮凝剂投药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JSB-2絮凝剂的投药量方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万达 《科技信息》2012,(19):322-322
本文主要介绍了磷化氢在熏蒸储粮害虫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分析磷化氢熏蒸中的影响因素,合理确定施药方法、施药剂量和密闭时间,达到提高磷化氢熏蒸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剂量的氧硫化碳(COS)对蔬菜和花卉的有害生物进行了熏蒸处理,结果表明,COS对供试的13种害虫均有杀虫效果,熏蒸效果随CO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对2种线虫无熏蒸效果.在(20±1)℃或25℃条件下,剂量为40 g/m3的COS熏蒸2 h能有效杀死蔬菜和花卉中的害虫,但在该剂量和时间处理下不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线虫.COS熏蒸处理对水果、蔬菜、鲜切花、百合种球和盆栽观赏植物影响的研究表明:用剂量为40 g/m3的COS熏蒸2 h后,COS对水果、蔬菜不产生药害,对果蔬外观和品质无影响;对植物的花朵无药害,但对植物叶片,特别是兰科、凤梨科等多肉质植物有较大药害,处理后的植物叶片出现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浊度矿井水的特点,采用试验方法,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实验研究絮凝剂对矿井水浊度去除效果。通过正交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药剂的投加量、混合转速、混合时间、反应转速及反应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处理矿井水的最佳混凝药剂及投药量及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用混凝沉淀法处理缫丝废水可行性、混凝剂种类、最佳用药量做了研究 .最佳混凝剂为碱铝 ,最佳投药量为 0 .5mg/L ,对COD去除率为 50 .1% .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灭菌方法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菌处理是土壤生态学、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的进行及其结果的准确性.常用土壤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及其评估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取目前常用的3种灭菌方法,即高温高压蒸汽法、氯仿熏蒸法及辐射灭菌法,对不同背景的土壤样品进行灭菌.通过改变灭菌次数及灭菌间隔时间,观察灭菌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常规氯仿熏蒸灭菌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并不完全随着微生物量的减小而降低,说明单纯从土壤微生物量的角度不能准确界定灭菌效果以及解析微生物在土壤生态过程中的作用;(2)高温高压蒸汽比常规氯仿熏蒸和辐射灭菌方法有更好的土壤微生物灭活效果.实际应用中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时,建议采用灭菌2次、时间间隔为3d的灭菌处理;在相关研究中,对使用该方法灭菌效果的分析研究最佳时间不宜超过2d.  相似文献   

20.
以MA和AMPS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ESA/AMPS共聚物.通过静态阻垢实验,考察了各实验条件对ESA/AMPS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磷酸钙垢的阻垢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m(MA)∶m(AMPS)=3∶1,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4%,聚合时间3h,聚合反应温度85~90℃.阻垢剂投药量约5mg/L时,阻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