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物理测量分析与声景观特征调研,对4座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留园、怡园与藕园)景观格局中蕴涵的声环境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隔声降噪功能,其与诗画互渗、互为境界,或直接将诗画转化为景观佳构的声景观营造,赋予了中国古典园林声环境独特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
街道色彩景观规划的控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色彩景观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文中以色彩理论为框架,对影响城市街道色彩景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街道色彩景观规划的若干控制模式和方法,用以指导城市街道色彩景观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声景观评价是校园声景观营建的前提,对优化校园环境,满足师生生活学习需求有重要意义.当前声景观的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公园、居住区等空间,针对高校校园的声景应用研究几乎没有.在场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核心区域进行了声景观舒适度评价,并在ArcGis平台支持下,模拟了当前...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声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森林公园声景观研究和规划设计方法,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 9.3平台上建立声景观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取与声景观有关的林分、地形、人类干扰等11个景观因子,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声景观协调度进行趋势面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声景观协调度地点主要分布在紫金山森林公园东北部,而低协调度地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边缘区域; 声景观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高、中间较低、边缘最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声景观协调度与林分生长状况及其所处位置的坡向呈正相关,与道路、居民点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呈负相关。最后, 采用“一核四区”的模式,对研究区声景观做了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5.
城市声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声景评价、模拟以及预测的综合研究,这些研究特别着眼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中声景评价重点研究各种声学、环境、社会、人口、心理、文化和行为因素对声景质量的影响,以及描述声景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研究主要建立在一系列在欧洲和中国进行的声景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计算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模拟模型,包括基于声能的虚声源法、声线追踪法、radiosity法、声线追踪/radiosity综合法,以及城市声场可听化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对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基本特征以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及序数逻辑回归技术,提出了一个预测声景质量的模型工具,其输入包括设计的空间和声源情况以及使用者的社会、人口及行为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烟台市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景观格局正在持续不断变化.揭示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烟台市的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和福山区的景观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技术获取不同时段的景观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C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各种景观空间定量分析模型分析和模拟烟台市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风景区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构建声景观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GIS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平均声级为66.88 dB,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呈现平均每24小时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 在空间维度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东南部,而声景观舒适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西南部边缘区域; 此外,声景观舒适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区域面积、水域面积比例以及绿化覆盖率正相关,与风景区到机动车道的直线距离负相关,与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道路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声景观舒适度阈值为64.62 dB。【结论】这种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风景区未来的综合景观规划、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城市景观类型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成因和相互作用,对福州城市景观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着重 分析人为景观与城市生态 环境的关系。随着城市的立体膨胀和人口增加,福州盆地内的地貌、气候、生态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文中提出了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例,利用1:1万地形图在ARCINFO中构建DEM,采用QUCKBIRD影像制作的正射影像作为三维表面的纹理信息.详细叙述了该项目中DEM构建及遥感影像处理的流程方法,包括:矢量化、拓扑关系、构建DEM、波段组合、影像增强、几何校正、图像拼接、投影变换、去箍处理以及三维地形景观图的生成.三维地形景观图是一种由基础测绘数字产品相互结合的专题地图产品,并对三维地形景观图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京市都市区声景观在城乡梯度变化下的空间特征,为声景观综合利用与科学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都市区为研究范围,对其进行城乡梯度的量化并设置研究样带,通过客观声级的测量,利用GIS软件对不同梯度下声景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范围内声景观呈现明显的都市中心—城乡过渡带—乡村的城乡梯度分异与南北空间分异。声级以新街口为圆心向四周降低,呈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从市中心向东声级降幅最大而向西南方向最小。【结论】在城乡梯度视角下对声景观特征及演变分析可为研究区域声景观演变机制及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环境设计中声景相关的艺术和技术问题,从历史文化视角对声景的内涵进行挖掘,从技术角度研究声环境中声音、环境、人的关系和声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自然声景与文化内涵、都市声景与城市意境和声景设计中的环境特性,提出在城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可融入声音景观这一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观音湖为例,30名参与者以随机顺序安排到三个样地进行交叉实验,通过可穿戴眼动追踪技术及主观问卷来探讨不同声景感知下的校园景观的恢复性效益。结果表明:(1)在主观恢复性评价上,综合恢复性评分依次是水流组(5.43±0.75)>安静组(5.17±0.70)>噪声组(4.77±0.97),且三组声景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1)。(2)在视觉认知上,相较于噪声组和安静组,水流组的注视次数最少(302.25±70.93),平均注视时间最长(323.77±155.52 ms),而瞳孔直径在三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意义。(3)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发现,不同声景感知会影响视觉感知的过程,水流声会引导对水体的关注,噪声会引导对人工景物的关注,安静环境下对自然景物的关注较多。因此,校园声景观的营建,有利于创造更具恢复性潜力的环境,将水流声引入景观中是提高恢复潜力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史晓峰  刘宇峰  梁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4):14471-14483
由于兼具人文性和自然性,现代公园越来越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心态的绝佳场所,其声环境的质量成为实现公园潜在功能的重要保障,中国现代公园声景的研究内容大致表现为对不同类型公园自身声景的研究及其与周边环境影响关系的研究。从公园声景研究中的三个运用阶段对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了各自的利弊,并分别以森林、水和人为公园主体的声景进行归纳,凝练出各类公园的声景特征,指出中国现代公园声景构成不良和人声互动不足的问题,对目前公园声景设计中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就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一种可持续的声景发展理念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在日夜不同时段,对厦门市集美区海上栈道的视听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深入讨论日夜差异对海上栈道总体环境、视听元素及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海上栈道在日夜客观声压级及温度、湿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总体环境及视、听元素的声景满意度、视景优美度等指标的日夜主观评价结果呈显著差异;协调度是影响海上栈道视听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栈道日夜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日间评价结果优于夜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关系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模型;设计了网络线路衔接关系的图形和矩阵表示法;基于线路衔接关系的矩阵表达,借鉴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考虑客流需求及运营者的特定衔接需求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易于计算机实现,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部门制订网络末班车衔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人工解译方法提取锦葫沿海四个城市空间特征信息,结合地学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城市扩张速度、强度、紧凑度及城市用地分维数四个指标.结果表明:1990-2010年城市扩张面积为8166 hm2,扩张速度为7.37%,扩张强度为0.11;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芦岛市;扩展强度最大的是锦州:锦州市、葫芦岛市城市空间越来越分散;葫芦岛市的城市用地边界最为复杂.该结论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期研究,并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及空间扩展模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市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政工程档案是市政建设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城市建设技术与经验的重要信息资源。我们应重视市政工程档案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并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主体的城市微模拟平台Grid ABGI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集成基于主体的模型(Agent Based Model, AB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将经典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从着重宏观地理格局的描述扩展到注重微观行为机制的刻画,作者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具备网格计算能力的集成化城市微模拟平台--Grid ABGIS.首先回顾了目前城市微模拟研究进展,通过对城市微模拟系统信息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七步法"城市模拟信息工程的基本框架;其次分析了通用多主体城市模拟软件平台Grid ABGIS的信息处理流程和相应的系统需求;最后对Grid ABGIS的系统结构、对象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和城市主体对象模板进行了详细设计,进而实现了一个ABGIS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