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磊 《科技资讯》2010,(28):203-2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随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而重新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是我国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的理解与把握?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指导思想、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符合时代特征的变化。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时不少体育教师矫枉过正,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过分强调过程而忽视结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而忽视"挫折教育",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性而忽视教材内容的规定性,很大程度上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蕴涵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标》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仝永东 《科技信息》2007,(27):254-255
本文重点阐述了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由此,而引起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体育知识系统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关于未来学校体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体育生态化教育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锋 《科技信息》2010,(26):255-255
本文从生态化课程体系谈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从一种更实际、更现实、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把价值教育和信任教育等"微型课程"的内容和文化中的游戏精神因素融入到学校体育的教育中去,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力图使体育教学"生命化",力求学校体育教学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和健康教育在新课程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地位,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张万秋 《科技信息》2010,(10):271-272,273
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群众体育工作也悄悄地将目标转移为"促进健康"。本文从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增强体质"与"促进健康"的关系出发,论述了体育部门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工程来"促进健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结合国外相关发展经验,建议将"全民健身计划"深化为"全民健康计划",整合体育、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王玉七  刘擎华 《科技信息》2007,(29):218-219
素质教育的提出,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应该说是中国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大发展,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技能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就在于新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的可操作性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也探讨和论证,既有肯定也有疑问,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来不断完善它,为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从而做到"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9.
新体育与健康可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外,还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要求,转换自身角色,改变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等。这些相应的改革成为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体育教学中课程教育认识与反思"角度进行展开。基于本文体育教学的分析,本文从体育教学与课程理认识进行发现问题;再体育教育与新课程的发展进行分析问题;最后,体育教学与课程教育的反思解决本文问题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1.
僧信刚 《科技信息》2010,(2):319-319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实践方式的推广,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学科名称、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体育教育功能的人本化与可持续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与体育教师的素质紧密联系,而体育教育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又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促使我们必须从更深层面、更长远的角度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前新课标下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实教学存在问题和困境的分析,依据自组织理论,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自组织教学数字化模式”,并就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结构、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期望通过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缩小现实教学效果与新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3.
林小燕 《科技资讯》2010,(32):191-191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作为一名"导演",而不是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更有利于组织高效体育教学课堂,完成体育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如何构建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肖玲 《科技信息》2012,(12):262-26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体育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健康水平目标。因此,体育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课程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的建设。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势必需要重新定位。本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新的"健康"概念,提出新型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必要性。为适应当今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相似文献   

16.
孙小青 《科技信息》2008,(31):279-279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未能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革目的等,体育课程改革应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7.
郭淇 《科技信息》2010,(16):284-28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大纲》指出:"学校体育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考核与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新课程评价标准的理念是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古海涛 《科技信息》2010,(20):285-285,288
1.体操课程改革必要性 1.1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科"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而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谭娟 《科技信息》2011,(12):I0245-I0245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去"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忽视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潘格利 《科技信息》2012,(12):306-307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认为教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策略、方法的准确设定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探讨提高体育课课堂质量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同感和良好体育行为培养思路,正确理解课程意义,处理好"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打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的体育教育氛围,促进目标达成,才能使体育教学起到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态度的转变同时提高全体学生健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