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最近纺织部在江苏南通市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我省有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四等奖,它们是浙江省轻工研究所、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绍兴丝绸炼染厂共同完成的“油茶籽饼粕皂素在丝绸精炼中的应用研究”;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的“提高活性染料在真丝绸上固着率的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染色,详细讨论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染色和皂洗方法对染色深度和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染色条件的敏感性。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染色深度、固着率和固着效率受温度、pH值、染料母体结构和活性基的影响很大。毛用活性染料更适合于锦纶纤维的染色,普通乙烯砜硫酸酯及乙烯砜硫酸酯/一氯均三嗪染料可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合适的染色pH值约为4,其它染料适用的pH值因品种而异.采用酸性染色或先酸性后碱性的染色条件均可,后者的优点是固着效率高,但染色深度未见提高,染色后采用碱性条件皂洗有利于染色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磺酰氟型、乙烯碸型及氯乙酰型活性染料在棉纖維与柞絲綢上染色,測定了它們的吸附率与固着率。討論了溫度及电解質的用量对纖維吸附率的影响。以碳酸鈉为固着剂測定了染料在纖維上的固着率。  相似文献   

4.
增进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和染色牢度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来理  武美莲 《江西科学》2008,26(3):435-439
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广,染色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环保型染料。但活性染料固色率不是很高,染色牢度也不是很好,这些影响了活性染料的应用。从染色机理和染色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活性染料固色率和染色牢度不理想的原因,探讨了提高活性染料固色率和染色牢度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与纤维的反应率取决于染料、纤维的结构以及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本文以母体结构相似的1-氨基-4-芳胺基蒽醌2-磺酸系六只活性染料,经提纯后在不同pH缓冲液中900170染色90min,测定其上色率、利用率、固色率以及共价结合反应率(表1),通过上述参数分析研究活性基结构对柞丝绸染色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染色机理、确定合理的染色工艺提供基础。 用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时,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多数活性染料反应率很低,因为纤维素分子要在碱性介质中才能离子化,形成碱性纤维素,从而对染料进行有效的亲核攻击。而丝纤维则由蛋…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在蚕丝、羊毛和棉纤维上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初步探索该染料在蚕丝纤维上的成键性能.研究表明,该染料在温度为70℃、pH值为8.5~9.5时,对蚕丝织物有较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浓度较高稳定较好的液体活性染料,研究其染色性能,选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活性红R-2BF、活性金黄R-4RFN和活性蓝3GF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染料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染料,并研究影响染料稳定性的因素,包括pH、无机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缓冲溶剂及有机溶剂,配制液体活性染料,并研究液体染料的染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活性染料在pH为7.0左右时,稳定性较好,无机盐的浓度越低染料稳定性越好.缓冲溶液选择Na2HPO4+KH2PO4且用量为4%、有机溶剂选择正丁醇且用量为3%时,配制的液体活性染料的稳定性及溶解度较好,且液体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高于直接用水溶解的粉状染料溶液.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纯棉灯芯绒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得色率,降低染色成本,实验采用微悬浮体化助剂CAT对纯棉灯芯绒进行预处理,并用活性染料对经预处理的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确定了纯棉灯芯绒织物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并比较了经处理织物和普通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纯棉灯芯绒织物经过CAT预处理可以节约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的使用量,并减少染色废弃染料的排放,经预处理的织物和普通织物染色所得样品色牢度基本一致.该技术提高了纯棉灯芯绒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百分率,符合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并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TQ619.2TS190.6440039真丝绸改性及其染色技术研讨(刊)/周锦云(江苏省东台市针织内衣厂)//染料工业—1995,32(1)。43~45对真丝绸改性及改性绸染色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可显著提高真丝绸阴离子染料染色上染享...  相似文献   

10.
从超分子化学角度研究了双萘环和单萘环通用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相邻阴离子染席的空间屏蔽作用,其上染率下降.对涤纶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对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纤维的直接性好、磺酸基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低,其上染率提高.对羊毛和丝绸染...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使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化学结合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用带氨基的酸性染料与一种叫做活性结合剂的化合物相混合,然后按照一股活性染料轧染的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与棉纤维进行气蒸固着。得到的染色織物具有与活性染料相同的耐湿处理坚牢度。已经合成的活性结合剂是2,4-二氮-6-(4'-磺酸基苯胺)-1,3,5-三氮苯及2,4-二氮-6-(3’-磺酸基苯胺)-1,3,5-三氮苯。并初步证明在染色过程中活性结合剂与纤维及染料都发生化学作用。研究了不同染料结合对活性结合剂使用时的影响。对活性结合剂单独放置以及与染料拼混后的稳定性进行过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衍射、DSC热分析和光学行为的测量,对三个分散染料(C.I.分散红225、167,C.I.分散蓝73)在染色涤纶纤维上的固着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染料均不以晶体状态固着在纤维上,所以染色纤维的色光与这些染料晶型的颜色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吡唑啉酮单偶氮黄色和1,4-二氨基蒽醌系蓝色四乙烯五胺型交联染料,利用分子链上剩余氨基的高反应性及同一分子链上存在多个可反应基团的优点,通过交联染色和固色实现染料在纤维上的超高固色率,实现染色的绿色化.用浸染和轧染的染色方法将交联染料应用于丝绸和棉纤维染色,然后用硫酸酯乙基砜型交联剂,两浸两轧、焙烘固色染色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时该两只染料竭染率最高,并且用交联剂固色后交联率均大于98%,染色纤维具有较好的日晒牢度、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去年六月中旬,受省科委委托省石化厅、轻工业厅在杭州联合召开了“真丝绸非甲醛整理剂与免汤整理”小试技术鉴定会。对杭州市化工研究所与浙江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协作研制成的“302”非甲醛真丝绸免汤整理剂,及整理技术的小试,进行了技术鉴定。会议认为真丝绸整理剂研制成功,为国内真丝绸非甲醛免汤整理闯出了一条新路,填补了免汤整理真丝绸产品的空白。也为真丝绸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能力,为多出口创外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低质钩叶藤(Plectocomia pierreana)材的强度及装饰性能,分别选用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与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复配制得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剂,对藤材进行真空加压浸渍改性处理,并对改性藤材的颜色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酸性染料与MUF复配改性藤材的染色效果最好; 染料的加入对树脂的增强改性作用几乎没有影响; 经增强-染色处理后,藤材密度提高67.91%~73.02%,抗弯强度提高47.41%~49.69%,抗弯弹性模量提高56.01%~57.59%,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平均提高50%以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MUF与染料复配染色过程中,染料未与藤材组分直接作用,而是与MUF结合形成盐固着于藤材内部,从而完成染色。经增强-染色改性后,钩叶藤材的密度增大,强度提高,装饰性能良好,大大提高了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活性染料特征值SEFR选择3类不同特征值的活性染料,每一类选3种,共计9种.分别对特征值高、中、低的3类染料进行低盐染色工艺实验.实验表明,SEFR值中等的一类染料适合进行低盐染色,其固色率均在70%左右,盐的用量为常规用量的1/4~1/3,浴比为10:1,其中以无水硫酸钠与柠檬酸钠2:1复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2-(2-羟基-5-磺酸基苯基)-5-氨基-2H-苯并三唑基团为封闭基,对位酯或磺化对位酯为重氮组分,合成了黄、橙、红和蓝色4只M型活性染料,并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合成的染料对棉纤维染色,测定了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发现黄色染料的染色性能较差.与未染色的棉纤维相比,染色后棉纤维的紫外线透过率大大降低.未染色纤维的UPF值为1.3,经过黄、橙、红和蓝色染料染色的棉纤维的UPF值分别为5.9、13.7、18.8、17.5,除黄色外都达到了很好的抗紫外线效果.通过对比也发现深色织物的抗紫外线效果比浅色的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含溴乙酰基活性染料,并与含氯乙酰基染料反应活性及染料一丝朊键 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反应性无沦在酸性、中性或碱性介质都 较后者活泼;在较缓和的染色条件下。前者具有较高的竭染率和固色率。同时指出, 引入第二个活性基团可以提高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及染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活性染料与反应性染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作者的工作,系统地综 活性染料,活性纤维和交联染色的工作。阐明了三种染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染料-纤维或染料-交联剂一纤维共价键结合,因此染色纤维有着卓越的湿处理牢度。今后不公需要改善活性染料染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加强活性染色和交联染色,甚至三者交叉的研究,以达到对纤维尽善尽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高锰酸钾和柠檬酸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用丙烯酰胺单体对亚麻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并且同浴加入活性染料对亚麻纤维进行染色处理,主要研究接枝温度、时间、pH值对染料上染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