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郁 《自然杂志》2016,38(4):241-247
以光子的偏振态为例,对量子力学、量子态、量子密码、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作简要通俗而又力求准确的介绍。首先通过与经典物理的对比,引进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和量子态的基本涵义;接着介绍量子密码的BB84量子密钥分配方案;然后介绍量子纠缠,强调它不违反相对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量子隐形传态,强调了经典通信在这个过程中的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除了可裂G_2外,为了给出线性连通Lie群G的缠结算子公式,文献[1]中讨论了G的K态在一类重要的张量积中的相遇问题。为了给出可裂G_2的缠结算子公式,讨论可裂G_2的K态在一类重要的张量积中的相遇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此问题给出了以下的结果,本文的概念和符号均与文献[1]中一致。 引理1 设A’是△_K~ 上的支配整线性函数,那么:  相似文献   

3.
颜文 《科学通报》1997,42(16):1791-1791
<正>除了可裂G2外,为了给出线性连通Lie群G的缠结算子公式,文献[1]中讨论了G的K态在一类重要的张量积中的相遇问题.为了给出可裂G2的缠结算子公式,讨论可裂G2的K态在一类重要的张量积中的相遇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此问题给出了以下的结果,本文的概念和符号均与文献[1]中一致.  相似文献   

4.
袁荣尧 《科学通报》1986,31(3):182-182
研究饱和烃激发态的各种性质是辐射化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对环己烷的研究报道尤为集中,但对一些基本问题迄今仍有争论。文献报道的环己烷最低激发单态的G值有:0.3±0.1、0.51±30%、1.4—1.7等,差异较大。由测定荧光已明确地观察到了环己烷激发态将能量转移给溶质的过程,但是对能量转移机制的解释却很不相同。报道的环己烷激发态与  相似文献   

5.
分次本原环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绍学 《科学通报》1990,35(22):1696-1696
设G是任意群,有限或无限,A为G-分次环,即A是结合环且A=A_g(加群直和,常简写成A_g)并满足A_g·A_h(?)A_(gh),g,h∈G,M为G-分次A-模,即M为右A-模且M=M_g(加群直和)并满足M_g·A_h(?)M_(gh),g,h∈G。关于分次环及分次模的基本定义可  相似文献   

6.
确定晶体电子结构的单原子状态自洽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佑卿 《科学通报》1992,37(16):1529-1529
余瑞璜发展的Pauling键长公式,吕振家等建立的结合能公式奠定了确定晶体电子结构的基础。本文以Cu,Ag和Au为例说明了建立基本原子状态的原则;介绍一种依据结合能和晶格常数实验值求解晶体电子结构的单原子状态自洽法;并以金属Cu为例介绍了采用双态杂化、三态杂化和多态杂化的求解步骤;指出不论选取基本原子态的种类和数目有何不同,与实验值符合的解都是相同的,若只依据这两种性质之一来求解晶体电子结构则会出现多解。  相似文献   

7.
用场效应法测量a-Si∶H的隙态密度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对a-Si_xC_(1-x)∶H薄膜隙态密度的报道尚未见到。我们根据场效应原理,把a-Si_xC_(1-x)∶H膜作成场效应管的结构,引出源(S)、漏(D)和栅(G)三个电极进行测量。在测量温度T=330K、源漏间电压V_(DS)=10V时,我们测量了碳(C)含量为10%的未退火和退火样品的l_D~V_G关系,对弱n型a-Si_(0.9)C_(0.1)∶H样品得到了包括积累、耗尽、弱反型和  相似文献   

8.
G函数线性型     
K. Vnnen 《科学通报》1986,31(19):1517-1517
1929年Siegel在关于E函数的基本文章中指出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G函数。按着Siegel的建议,最近,Nurmagomedov,Galochkin, Flicker, Vǎǎnnen,Matvejev和Xu得到一些关于G函数的结果,但是他们的结果都必须引进一个附加的Ga-  相似文献   

9.
于荣金 《科学通报》1974,19(4):176-176
前言在固体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过程,吸附是其中必经的基本阶段。因此要彻底了解多相催化机理,必须研究吸附问题。吸附态是多种多样的。在某一指定催化剂上,进行某一催化反应。究竟是怎么样的吸附态起催化  相似文献   

10.
刘群  孟令鹏  郑世钧  李晓艳 《科学通报》2011,56(19):1522-1529
在CCSD(T)/6-311++G(d, p)//MP2/6-311++G(d, p)水平上研究了HOSO+X(X= F, Cl,Br)的反应机理. 优化得到了反应势能曲线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确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 在CCSD(T)/6-311++G(d, p)水平上对计算得到的构型进行了能量校正. 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 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校正的方法, 计算了该反应在200~3000 K 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 和kCVT/SCT. 计算结果表明: HOSO+X(X= F, Cl, Br)反应在单态和三态条件下均可发生, 其中单态为主反应通道, HX+SO2 为主产物. 并利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研究了主反应通道化学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由落体的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是最基本的物理常数之一, 本文根据自由落体原理, 利用FG5/112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精确测定扰动质量产生的重力变化, 进而测得万有引力常数G. 该方法可重复性强, 通过误差控制及大量重复观测, 可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两次实验, 得到实测万有引力常数G为(6.6665±0.0554)×10-11 m3/(kg·s2).  相似文献   

12.
徐士杰 《科学通报》1993,38(10):897-897
半导体量子阱间的能级共振耦合及载流子共振隧穿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基本量子物理问题,而且它们有着重要的量子电子器件应用价值。由两个相互之间有耦合作用的量子阱组成的双阱结构是一个最简单的耦合量子阱系统。两个阱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由两个相同量子阱构成的对称耦合双阱系统,在通常情况下其能态是扩展的,形成一个对称态和一个反对称态;而由两个不同量子阱构成的非对称耦合双阱系统,在通常情况下其能态是局域  相似文献   

13.
于洪全  王天明 《科学通报》1997,42(18):2016-2016
本文中的图均指无向简单图,以N,Z分别表示全体自然数及全体整数集合.对子集S(?)Z(N),S上的整和(和)图定义为图G=(S,E),满足条件对u,v∈S,uv∈E当且仅当u v∈s.此时,S称为G的一个整和(和)标号.一个图称为整和(和)图,如果它同构于某一子集S(?)Z(N)上的整和(和)图.容易验证,对一个有m条边的n阶图G,G∪mK_1是一个和图,只需标定G的顶点为2~i,1≤i≤n,同时对v_i,v_j∈E(G),标定对应的孤立点2~i 2~j即可.因此,对每一个图G,存在一个最小的非负整数r,使G∪rK_1为和图,记σ(G)=r,并称为G的和数.图的整和数ξ(G)类似定义,只是标号范围放宽到整数集上.容易看到ξ(G)≤σ(G).  相似文献   

14.
赵诚 《科学通报》1987,32(2):154-154
设图G为简单连通图,由Vizing定理可知△(G)≤x′(G)≤△(G)+1。其中,△(G)表示图G的最大顶点次,x′(G)是图G的边色数。若x′(x)=△(G),则称G为第一类图,并记为G∈C~1;若 x′(G)=△(G)+1,则称G为第二类图,记为G∈C~2。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边色数的分类问题及其有关性  相似文献   

15.
格的半同态的若干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佑林 《科学通报》1996,41(4):381-381
本文讨论了格的交同态与并同态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格的交(并)同态是并(交)同态(从而是同态)的充要条件.作为格的同态基本定理的推广,建立了格的半同态基本定理。 定义1 设,厂为格L到格L的映射,若使则称f为交(并)次同态.若f既为交次同态又为并次同态,则称f为次同态。  相似文献   

16.
方德声 《科学》2007,59(2):27-27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2月8日报道.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潘建伟和同事杨涛、陆朝阳等,最近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纪录。该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胁ture子刊Nature Physics上。审稿人评价其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为量子计算、量子纠错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陈汉源 《自然杂志》2001,23(2):126-129,110
异原三体G蛋白由α、β和γ三亚单位组成,α含有结合鸟苷酸的G区域和螺旋区域,β为7组重复对称的螺旋浆状βγ形成稳定二体,受体、G蛋白、效应物和辅助蛋白形成信息传导复合体于质膜内侧,经受体激活G蛋白,Gα.GTP和Gβγ分别与效应物互相作用,G蛋白为分子开关,Gα引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取决于GTP水解速度,终止Gβγ-效应物信号传导依赖Gα.GDP和Gβγ重组成异源三体,G蛋白功能受到鸟苷酸交换因子和GTPase激活物等其他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完美匹配树最小正特征值的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嘉裕 《科学通报》1991,36(18):1361-1361
设G为n阶简单图,称其邻接矩阵A(G)的特征值为G的特征值。因A(G)是实对称方阵,故G的特征值均为实数,可按大小顺序排列:λ_1(G)≥λ_2(G)≥…≥λ_n(G)。若G是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和高级电子相关耦合簇[CCSD(T)/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CBr2与CH2O的插入反应机理, 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用内禀反应坐标 (IRC)和频率分析方法, 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1)是单重态二溴卡宾与甲醛插入反应的主反应通道. 该反应由两步组成: (ⅰ) 两反应物首先经一无能垒的放热反应, 放出8.62 kJ·mol&;#8722;1的热量, 生成中间体IM1; (ⅱ) IM1经过渡态TS1, 发生H的转移, 生成产物P1, 其能垒为44.53 kJ·mol&;#8722;1. 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综合分析, 在1 atm (101325 Pa)下, 该反应在温度为200~1900 K时进行既有较大的自发趋势和平衡常数, 又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0.
以拟南芥野生型、G蛋白α亚基缺失突变体(gpa1-3,gpa1-4)及带有GFP-α-tubulin-6标记的gpa1突变体等为材料,利用药理学实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非损伤微测等方法研究在ABA诱导气孔运动的信息传递通路中,异三聚体G蛋白与微管骨架之间的功能关系,深入了解气孔运动机理.结果表明:gpa1突变体叶片蒸腾失水率高于野生型.气孔开度实验中,突变体对ABA抑制气孔开放作用不敏感,但微管特异性解聚剂Oryzalin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其对ABA的响应.Ca~(2+)螯合剂BAPTA-AM与Oryzalin共同处理时,无论野生型还是突变体,ABA的作用均会被进一步削弱.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ABA处理后,野生型保卫细胞中辐射状规则排布的微管比例急剧下降,解聚态微管大幅度增加;gpa1突变体没有出现如此明显的动态转换,仍多停滞在聚合态.ABA与BAPTA-AM共同处理,野生型植株不同微管排布类型的保卫细胞所占比例随之发生显著改变,gpa1突变体无明显变化.非损伤微测实验发现,突变体中ABA抑制光下保卫细胞Ca~(2+)外流作用不明显,但再加以微管解聚剂Oryzalin处理,Ca~(2+)外流即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显示,在G蛋白介导的ABA抑制气孔开放信号通路中,下游有保卫细胞微管骨架和Ca~(2+)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