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鸟语的利用     
各种鸟都有它们特定的语言以传情达意,相互联系.我国云南省的彝族农民生活在深山密林里,不仅懂得鸟语,还能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他们学某种雄鸟叫,雌鸟就会闻声赶来;如果学雏鸟叫,它们的"父母"也会闻声而至.  相似文献   

2.
鸟语的利用     
各种鸟都有它们特定的语言以传情达意,相互联系。我国云南省的彝族农民生活在深山密林里,不仅懂得鸟语,还能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他们学某种雄鸟叫,雌鸟就会闻声赶来;如果学雏鸟叫,它们的“父母”也会闻声而至。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父爱     
在动物界里,单亲家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母亲是家庭里的惟一主人。从建巢到觅食、怀孕生子,以及抚养子女都是由母亲来承担,而父亲却很少涉及。 然而自然界中仍有一些例外。在鸟类中,90%的雄鸟都能为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在鱼类中,雄鱼偶尔也会照顾一下它的  相似文献   

4.
夏威夷的美色食虫鸣鸟(honeycreeper),即被当地人称为"波欧鸟利"的这种小鸟可能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科学工作者认为,在当前世界上一共只剩下了3只:一只雄性的和两只雌性的.它们柄息在毛伊岛哈利卡拉火山东北坡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雄鸟和雌鸟相距1.5英里,而据科研人员所知,雄鸟和雌鸟从未汇合在一起.除非它们不久就进行交配--否则这种鸟将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5.
夏威夷的美色食虫鸣鸟(honeycreeper),即被当地人称为“波欧鸟利”的这种小鸟可能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科学工作者认为,在当前世界上一共只剩下了3只:一只雄性的和两只雌性的。它们栖息在毛伊岛哈利卡拉火山东北坡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雄鸟和雌鸟相距1.5英里,而据科研人员所知,雄鸟和雌鸟从未汇合在一起。除非它们不久就进行交配———否则这种鸟将濒临灭绝。在试图于野外引导雄鸟和雌鸟相聚的行动失败之后,野生生物保护人员计划用网将鸟捕住,把它们关在一起以便为交配提供条件。“如果我们不进行干预,这些小鸟可能永远不会相遇。…  相似文献   

6.
正金领侏儒鸟(Manacus vitellinus)的舞姿无人能敌,其性选择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每年六月,在巴拿马的热带雨林里,麻雀般大小的雄鸟便会聚集在一起,抖松它们喉咙下面鲜艳的黄色羽毛,扬起翅膀,以每秒60次的速度快速拍动翅膀。当雌鸟对某只雄鸟表示出好感时,这只雄鸟紧接着就会做出杂技般的跳跃动作,更快速地扇动翅膀,也许偶尔还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个后空翻。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2006,(8):78-79
浮和沉是两个相当常见的现象:扔到水里的石头会"咕咚"一声沉下去,而水池里孩子的游泳圈却轻而易举他浮在水面上.正是对这个现象的思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在这里,我们用鸡蛋来演示一下浮沉现象.奇怪吧,鸡蛋也可以浮在水中?  相似文献   

8.
鸟趣     
纺织能手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织布鸟",这种鸟筑巢很有意思.他们精心选择一些细草、柳树纤维等柔软的材料筑巢时,雄鸟在外,雌鸟在内,互相分别从里往外,用嘴将细草、柳树纤维穿来穿去,像梭子一样来回传递,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9.
也许每个人都会学鸟叫,但是,即使是最好的口技演员,也无法与真正的南美平尾鹪鹩的鸣叫声相媲美.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雌、雄鸟在一起鸣叫,构成了一曲绝美的“男女”二重唱.  相似文献   

10.
<正>像其他巧织雀一样,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红领巧织雀也是一种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鸟类。鸟类的择偶向来都不简单,之所以介绍它们,纯粹是因为它们的择偶观格外纠结一些。首先还得从红领巧织雀羽毛说起。在非繁殖期,无论雌雄,红领巧织雀都具有相同的浅褐色。但在繁殖期,雄鸟会换上特别华丽的礼服——婚装,包括一身乌黑锃亮的羽毛、超长尾羽和一个由类胡萝卜素染成橙红色的领圈。在每年领圈已经长好、而尾羽还在生长中的那段特殊季节,雄鸟之间为了争夺大片的繁殖领地而打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1.
正并非只有人类在怀孕时才对食物有强烈的渴望。一种鸟类的雌鸟在孵卵的同时似乎也渴求着某些特定的食物,而它们的"丈夫"则百般迎合着"妻子"时时变化的口味。新西兰的科学家正在野外进行研究:雄鸟是否去满足以及如何去满足它们配偶的特定食物渴求。他们跟踪研究了16对新西兰知更鸟,他们把黄粉虫和两种昆虫的幼虫提供给正在孵卵的雌鸟。雄鸟有  相似文献   

12.
<茅亭客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在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有个叫章子朋的书法家乘船沿岷江北上.此人还有一种绝技,会用小弩发射弹丸,百发百中.船到青神县停靠时看见有两只鸳鸯,他就发弹打下了雄鸟,在船上当场烹煮.那只雌鸳鸯跟到船上,看见自己的伴侣已在锅里,竟不顾热汤沸腾,飞投其中,扑打着翅膀长鸣几声而卒.  相似文献   

13.
污染能使鸟儿唱出更动听的歌,但这可能会给那些喜欢污染的鸟儿们带来伤害。 科学家对一群在污水处理区附近寻找蚯蚓的欧洲八哥进行研究,这个地区已经被雌激素污染。他们分别给两组实验用的雄性八哥喂受过污染和没受过污染的米虫。结果发现,污染明显地扩大了雄鸟大脑中掌控发声的区域,雄鸟鸣唱的次数增多且开始发出更多颇受雌鸟青睐的长而复杂的鸣叫声。这表明,污染强化了鸟儿的雄性特征,如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北红尾鸲是广布的鸟种.它的雄鸟全身羽毛的色彩黑、橙红、灰白对比鲜明,浓烈而深沉;雌鸟则显得素雅简洁,上体融合了橄榄绿与浅棕,在两翅过渡为黑褐色;无论雄雌翅上一对白色的三角形翼斑都很显眼.  相似文献   

15.
墨鱼自蔽 大海里生活着一种墨鱼,它肚子里有一个墨囊,一旦碰到可疑现象,就放出墨汁来掩藏自己的身体,它想不到的是,这种防身的办法正好给捕捉它的渔民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有些同学智力很好,原来的基础也不差,但因为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且有过很深刻的论述。让我们来学一学儒家经典《大学》,就会明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女性"似乎总是小鸟依人的,但在自然界,某些雌鸟却比雄鸟高大强壮,羽毛也美丽多彩,它们实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8.
鸟趣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2):50-50
纺织能手 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织布鸟”,这种鸟筑巢很有意思。他们精心选择一些细草、柳树纤维等柔软的材料筑巢时,雄鸟在外,雌鸟在内.互相分别从里往外.用嘴将细草、柳树纤维穿来穿去,像梭子一样来回传递,秩序井然。不出几天,经他们精心织成的一个个吊鸟巢就会高悬于树枝上,像鸟的空中摇篮.人们称这种鸟为精巧的“纺织能手”。  相似文献   

19.
在澳大利亚栖息着一种奇特的鸟,它能堆造起很大的土冢,作为产卵孵雏的窝,所以人们常叫它"营冢鸟". 这种鸟生活在丛林之中,脖子很长,且光秃无毛.雄乌的脸呈火红色,颌下的肉垂呈鲜黄色.每年进入繁殖季节,丛林问便出现雄鸟忙碌的身影.它们用大爪子不停地在地面上挖掘,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又在周围收集来大量的干树叶、干草等,堆积到大坑里.大坑填满后,它们还要继续堆积,直到高出地面许多,才算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6,(3):6-7
澳大利亚的折衷鹦鹉真是一种奇异的鸟儿——雄鸟的羽色是端庄、朴实的适度绿色, 而雌鸟的羽色却为华丽、抢眼的蓝色和红色。也许你会问:这有什么奇怪呢?其实,和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