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肽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肽聚糖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生物合成,并讨论了抗生素对肽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氯乙酸法提取了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对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结构验证.结果表明:经氨基酸组分分析,溶菌酶实验,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证明了该物质主要成分确系肽聚糖,其得率为(15.29±1.28)%,其中总糖含量为(39.10±1.95)%,脂肪含量为(1.41±0.04)%,蛋白质含量为(58.00±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简单原料出发,合成了一种二甲氨基吡啶季铵盐,对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将其用于二苯醚的催化合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吡啶季铵盐的合成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蔗糖酯的各种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情况,针对这些合成方法进行了评价.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对蔗糖酯合成方法的研究及生产,在众多领域扩大它们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乳酸正丁酯合成进行研究,得到了乳酸正丁酯合成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乳酸正丁酯的实验室及工业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D,L-丙交酯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与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乳酸乙酯。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乳酸乙酯产率达78.6%,产品纯度为100%。合成过程中没有水生成,无需水分离过程,简化了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7.
以甲醇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聚丙醇甲醚,制得的聚丙醇甲醚与硼酸反应,合成聚丙醇甲醚硼酸酯,合成聚丙醇甲醚硼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硼酸与聚丙醇甲醚的质量比为1∶26、反应温度为130 ℃、时间3 h,收率达93%.对合成产品进行了红外分析,推测出合成产品的结构.以合成的聚醇醚和硼酸酯为主体材料,制备了高性能硼酸酯型汽车制动液,对其质量检测表明,其性能指标已达到DOT4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合成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中间体脱氧安息香的合成,并简要介绍了大豆黄素苷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D,L-丙交酯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与正丁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乳酸丁酯的条件。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折光率的测定及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乳酸丁酯产率达76.28%,产品纯度接近100%,合成过程中没有水生成,无需水分离过程,简化了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殊催化剂及工艺合成高质量环氧树脂,简化了合成工艺,并探讨了影响环氧树脂质量的几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流变断裂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非局部场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对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变形、热力平衡、热流变响应以及断裂的尺寸效应进行了探讨.由于变形的非协调性.以及裂纹扩展过程中新表面的产生,导致体积与表面物理量的相互转换,而使局部化假设失效,文中导出了一组更为广泛的描述裂纹扩展过程的局部热力平衡方程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本文将断裂作为变形的极限行为,首次将它引入本构方程,把裂纹扩展表面能作为本构变量,给出了裂纹扩展对热流变响应的影响的一般形式,进一步揭示了Griffith表面能的本质和断裂的不可逆性,从而把流变与断裂在不可逆热力学基础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最后,从一般的角度研究了断裂的尺寸效应,并指出非均质是产生尺寸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次强霜冻成功预报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徽成盆地西端,气候资源优越,适宜核桃生长,生态经济效益显著.但晚霜冻害仍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晚霜冻害的成因分析和预报技术研究尤为必要.霜冻形成的背景:一是大环流形势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冷空气侵入路径,这是决定冷空气强弱的主要因子;二是地面气象要素的应对,地面冷锋过境、霜冻线移动速度、降水过程、地面强烈辐射造成的辐射冷却等,这些综合条件成为霜冻加强的响应因素.冬春气候异常和作物物候期的异常,加重了晚霜危害的程度.对晚霜形成的环流形势和气候背景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较强晚霜冻预报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预防晚霜冻害的时效性,确保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光释光测年基础上,研究了福州盆地马保(MB)红土剖面的元素组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MgO、Na2O、CaO、K2O含量较低,硅铝率1.81-2.42(平均值为2.00),硅铝铁率1.30-1.87(平均值为1.49),CIA值88.63—95.98(平均值为93.71),Ba值0.07-0.16(平均值为0.10),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符合亚热带湿热环境下的脱硅富铝的基本成土过程.MB红土的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V、Cu、Zn、Rb、Co,贫Sr、Ba、Ni、Zr.MB剖面红土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就微量元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言,Cu、Zn、C0、Sr等化学性质较稳定的元素其高值段大体上对应区域化学风化作用增强,红土发育程度加强,气候暖湿;其低值段对应区域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减弱,红土发育程度减弱,气候干凉.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Rb/Sr比值增大.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呈现峰谷旋回变化,指示了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区域气候以温干一温湿变化为主,并伴随着小尺度的旋回变化,气候总体波动较大.MB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记录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既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表现出亚热带季风区红土沉积风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的区域环境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建立了适合转塘镇生态园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即区位理论与生态学原理.通过对转塘镇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本文提出转塘镇生态园区建设应以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以全新建设的高尚的休闲度假区与富人区为主线,以生态小城镇的设计理念走新城市主义道路,以生态教育思想建设生态教育园区(望江山的白鹭园与石龙山的水泥厂博物馆),从而真正实现转塘镇生态园区的规划目标(生态转塘、富裕转塘、体闲转塘、教育转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生产实地调查等方法,重点调查广东省徐闻"道地"主产区和海南产区的高良姜种质资源、生产管理措施和生长状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高良姜野生资源已濒危衰竭,生产留种不规范,种苗无标准,田间管理粗放,产量低,产业链短及其产品附加值低,导致高良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应建立繁育种基地,生产优质种苗;建立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帮助药农实现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建立深加工基地,研发高良姜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品牌,开拓国内外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跟踪并监测某水电站发电机组最大负荷下连续运行3h后的工况及空气间隙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测试,运用现场真机监测发电机气隙均值、转子不圆度、磁极伸长等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得到了气隙圆图、平均气隙趋势图、转子不圆度变化趋势图、升速过程和投励磁后伸长最大的10个磁极的正负向伸长量并分析了此发电机气隙合格性和影响磁极伸长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平均气隙合格且趋势稳定;两次开机过程气隙值对比无明显变化;转子不圆度超标,占到平均气隙值的14%.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裂纹扩展过程中流变与耗散现象的大量观察与研究,根据非局部场理论,导出了裂纹体在裂纹扩展过程中的热力平衡方程,为更加精确地描述裂纹扩展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指出,在裂扩展过程中局部质量、动量、动量矩和能量均不守恒,并给Griffith表面能以新的定义。将单支墩大头坝初始表面裂纹的形成与扩展视为不可逆热力学过程,在不可逆过程必然伴有熵产生的原则下,引入了一个耗散势函数,通过对裂纹扩展过程中Clausius非补偿热和耗散势函数的研究,重新建立了断裂判据;在适当地引入裂纹系统偏离平衡态的距离之后,可导出经典的屈服、强度和断裂理论中的各种判据;同时,通过耗散势函数,把流变、断裂和不可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形成了统一的流变断裂学。最后,将大坝混凝土定义为热流记忆性材料,依试验和实测数据,采用本文给出的热流变断裂学研究,对单支墩大头坝初始表面裂纹的形成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现场观测基本一致,为单支墩大头坝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不同,传统仪器是由生产厂家定义制造的,具有固定的外观和功能;虚拟仪器通过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而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大大缩小了仪器硬件的成本和体积,并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处理.本文描述了虚拟仪器软件平台LabVIEW的特点,重点对基于LabVIEW的虚拟电压表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相关学科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对跳远与跨栏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的项目做了共性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及运动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共性.据此,以项群训练理论为指导,提出二者运动训练共同的方法原则,探讨了通过跳远、跨栏之间的交叉训练以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控制等方法的移植,实现项目间素质、机能及技术迁移的可行性,为提高跳远、跨栏的训练水平,拓宽训练思路及二者合理地兼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走访、实地考察、逻辑学、体育科学等研究方法,从旅游学、体育民俗学、社会学等视角,对福建省时尚体育生态旅游和文化名胜传统体育旅游的资源条件与综合开发,及其牵动地方产业经济的新发展和区域货币流通量的新增长等有关状况进行研究,讨论福建省时尚体育、传统文化名胜观光、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相结合,联动和相互促动效果,并以其精品旅游线和精品旅游圈为中心,促进福建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