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夜》(1860),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继《罗亭》、《贵族之家》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前两部作品,都以贵族优秀代表人物的历史作用为主题,“描写不久前的过去,而后一部作品则是直接反映当前的”。屠格涅夫“一直在留心观察他当代的先进积极活动家”,于是在自己的新作中创造了非统治阶级出身的英雄形象英沙罗夫。在分析《前夜》的人物形象时,多侧重于探讨英沙罗夫形象(这种探讨也是必要的),对作品中心形象女主人公叶琳娜,往往涉笔不多,语焉不详。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史》(三卷本)和《简明文学百科全书》就是这么处理的。有的文章分析叶琳娜形象时,多止于她择偶、定情,对她的别家、守志多不论及,对这一形象的美学意义,更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或不足。本文拟就叶琳娜形象,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以求正于读者方家。  相似文献   

2.
《大师与马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呕心沥血的关门之作,代表了他讽刺艺术、幻想艺术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从它得以公开发表的那天起即轰动文坛,历经二十年不息,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而艾特马托夫说它是苏联文学中“精巧的极至”,并将它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并称为苏联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3.
李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38-140
尤里.戈留塔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现实主义画家,他以肖像画创作为主,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戈留塔通过对西方艺术前辈以及中国艺术传统的研习,特别是通过学习20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梅尔尼科夫、罗马尼亚画家巴巴等卓越艺术家的丰硕成果,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面貌,从而深化了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内涵并拓宽了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国内外评论界对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Jostph Heller)的《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的评论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集中表现在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讽刺小说,还是一部反现实主义的虚构荒诞小说这个问题上。持否定态度的评论家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作者以存在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理论为其指导思想,“拼凑出早已存在于作家思想中的一幅虚构的荒诞的世界图象”,人物则是作者“捏造出各种存在主义的人物模式”。因此,它是一部反现实主义的“存在主义劝化小说”。持肯定意见的评论家则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的图象是作者“形象地、高度艺术性地把当代美国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当今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寡头政治和军事官僚的  相似文献   

5.
在《英雄》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他个性独特的艺术魅力,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革命”的精神是偶然中的必然。《英雄》标志着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已经成熟,它是交响乐史上的一次转折,也是西方音乐史的一次转折。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坛经过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期的技巧形式实验与“历史沉迷”之后 ,又出现了一批关心当前社会问题的小说 ,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有谈歌的《大厂》、何申的《年底》、刘醒龙的《分享艰难》等等 ,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 ,被看作“现实主义的冲击波”或“现实主义的回归”、作品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的唤醒。有些评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复制社会现实 ,它要求以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思想光束来烛照社会现实 ,对社会现实采取不妥协的和批判的态度。作为作家 ,他宁可对“历史”有所“不恭”,也绝不能以任何理由认同…  相似文献   

7.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与托尔斯泰齐名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把审美目光投向彼得堡贫民窟,“第一次”把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命运,作为“社会悲剧”来描写(别林斯基)。他的创作“以新的艺术特点.丰富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体裁”①.他“成功地吸取了浪漫主义艺术的成就”②.为“批判现实主义开拓了新的领域。”③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艺术.十分复杂。他的现实主义在俄国作家中独树一帜。本文试通过《罪与罚》的艺术浅析,窥测作家现实主义风貌之一斑。《罪与罚》.是俄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第一部.也叫以说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它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作者出色的现实主义描写,同时小说中比比皆是的象征主艾手法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哈代通过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巧妙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作者很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为他的作品营造一定的寓意性效果。本文探讨了这部小说象征艺术的九大方面:动物象征,植物象征,颜色象征,地名象征,等等。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是其音乐作品中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选取《六月——船歌》为研究重点,从该部作品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把俄罗斯民族传统音乐与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很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介绍彝族民间学《支格阿鲁》。提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诗。作分析了这部史诗的学艺术成就及作品所反映的彝族古代哲学思想,并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人类学和民族学价值,提出这是一部任何英雄史诗所无法代替的巨。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在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整理,全面而真实地向世人呈现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在谈到批判现实主义时曾经说:“这种现实主义的创造者,大半是在智力的发展上比自己同辈更高超的人,他们从自己阶级粗暴的体力背后,看清了本阶级社会的创造力的衰弱”,其作品“由于对现实抱批判的态度,因此具有很高价值”。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个主义除揭发社会的恶习,描写家族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个人的‘生活和冒险’外,它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它很容易就安于现状了”,“它只是批判,并不肯定什么,或者是——更坏一些——转而肯定它曾经否定了的东西。”(《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第629—631页) 在《复活》与《欧也妮·葛郎台》这两部世界名著中,批判现实主义这些特点是表现得很集中、很显明的。  相似文献   

13.
一八八八年四月,恩格斯在给英国女作家玛·哈克纳斯的一封信中,谈及《城市姑娘》小说的创作问题时,对巴尔扎克及其创作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他尊称巴尔扎克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盛赞作家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虽然作为政治上保皇党的巴尔扎克,他的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封建贵族方面,但他却同时辛辣地嘲讽了他们,并歌颂了当时代表人民群众的共和党英雄。这看来是矛盾的,却正是巴尔扎克伟大之所在,也正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巴尔扎克所取得的“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在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的整段论述中,贯穿着一个精神,那就是高度赞许巴尔扎克对现  相似文献   

14.
简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创作的继承者。当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他决定还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平凡的世界》.此时我国文坛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冲击着作家的创作.而文艺理论界和批评界的一些人又过分夸大了这些新思潮、新流派的作品,他们开始贬低甚至排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现实主义过时论”。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路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不人云亦云,附庸新潮.他首先客观冷静地正视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即:文学形…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是以浪漫主义诗风开启者的面貌植根于人们心底的。他的作品,尤其是《离骚》,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和杰作。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离骚》只是浪漫主义之作。事实上,它是把表现内容上的现实主义和创作方式上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6.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青年作家苏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其精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 ,原指汉代的音乐官府 ,它的作用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本文所论及的是乐府诗的思想性及其影响 ,班固在《汉书》中对这些民歌的评价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汉乐府诗这种“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实际上是对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诗经》中“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的精神的继承 ,对后代诗歌也有其更具体、更直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创作的一部无比辉煌的作品,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出他的英雄性构思———革命斗争和胜利的形象。作者从作品的音乐背景、动机、旋律及曲式分析上进一步阐述了此交响乐曲所表达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契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上。在卢卡契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中,最为出色最为精彩的无疑是他对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尤其是他在《托尔斯泰和欧洲现实主义》一文中提出的“性格摆动说”。卢卡契的这一“性格摆动说”,主要是依据他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所概括出来的。卢卡契的“性格摆动说”,一方面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