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邹雪娇 《科技信息》2012,(30):213-214
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文化的解码与重组将原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进行转换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广告、商标翻译的这种特性体现了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特色。试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基础通过对中英经典广告及商标译文的分析论证此种翻译思想对广告、商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美学与文化两个角度切入,以知名企业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为印证,探讨了"功能对等"论对商标翻译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商标翻译不仅要凸显原语语言"音、意、形"的和谐统一,再现原语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译入语文化的价值观,以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以期达到与原语商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广告翻译的目的出发,认为中文报刊广告妙语翻译的原则应该是"读者至上",即在翻译时对原文作适当变通,发挥译语优势,让译语读者对译文广告知之、好之、乐之,从而促进产品销售,让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   

5.
杨慧芳 《科技信息》2009,(17):189-189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确定的,读者对文本的阐释有重要作用,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文化传统,接受水平等确定翻译策略是影响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是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其中,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评价标准.《翻译茶座》中选取了新美国短文精品及毛荣贵的相应翻译,这些文章的原文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毛荣贵等人的译文大部分不错,但也有瑕疵,为了指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本文从功能对等的四个标准出发——传达信息,传达原文的精神和面貌,符合译入语规范和表达方式,读者反映相似,对《翻译茶座》的译文进行了评析,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看待译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Nida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了《围城》英译本中注释,探讨了文学翻译作品注释方法和选用原则。译者在选用注释方法时,可遵循以下原则:最小限度打扰译文读者阅读原则和注释内容与注释对象所在译文兼容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探讨幽默翻译所应持的标准和手法,认为幽默翻译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原、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能得到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相似的反应。因此,译者应该在最大限度保证意义不变的条件下,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类似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分析了满文谚语汉译文错误理解或偏差理解的原因,发现原文明示信息在译文中失去明示功能及译文明示信息激活不了译语读者的百科知识,是导致翻译中的关联缺失的根本因素,影响了译语读者的理解。为此翻译时要关注关联的重构,为译语读者搭建源语与译文的关联桥梁。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角度对85个《道德经》英语译文的抽样分析揭示了翻译中存在一些历时性变化:英译文日趋凝练;译文中核心名词的文化归属性渐趋淡化;代词使用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再到第二人称为主。历时性的变化体现了翻译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文化融合。因此,译者要调和两种文化,让目的语文本的读者获得与源语文本读者相同的或相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1.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应当按照使用在先等原则予以认定和保护。经过注册的商标被侵权时当然能够从法律上得到救助,未注册已知名或驰名的商标权利受到侵害,却往往难以得到法律的救助。法律的漏洞被利用以后,商标“窃权”与“维权”之战在我国市场上屡有发生。知识产权在宴际操作和运用上,我国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入WT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有益环境,进一步完善商标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出口商品面对的是具有全新异域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因此,只有在了解、尊重异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出口产品商标词作出准确恰当的翻译,才能达到扩大商品出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李娟 《科技信息》2008,(17):196-197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所以如何把英语商标译成恰当的汉语商标致关重要。时下,谐音译在商标翻译中成为一种时髦。在商标的翻译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民族心理以确保翻译能被目的地区接受。本文就民族心理与谐音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阐发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使谐音译更好地适应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有益于商标谐音译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标名称是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商标名称的翻译是树立品牌全球形象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商标名称特点的分析,指出商标名称翻译应注重商标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提出商标名称翻译的四种基本方法、即音译、直译、意译和另创。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无论中文商标英译时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符合出口对象国的文化习俗。结合商标英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成功翻译案例,阐明翻译者的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其翻译水准,提高文化修养对于翻译商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不同国家的商品标牌中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在翻译中国商标时要特别注意英汉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中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产品形象和销售。从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等方面提出解决商标翻译中文化冲突的对策,供我国一些企业参考,以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商品名称的特征与商标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名称具有其本身的特征,商标名称的翻译与商标的设计一样,主要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但是,在翻译商标名称的同时还应注意几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文章的题目还是书的题目(书名)往往都能起到一个点题或导读的作用,而英语题目的汉译及中文题目的英译也往往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术研究上的浮躁心态很典型地表现在翻译作品上,即使在全国性高规格的竞赛上也常不能幸免。中式英文、“对号入座”的逐字硬译也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即使在两三个字(词)的题目的翻译中,这种情况也常有所见。借此对几则学界中出现的题目翻译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