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西北寒燥证模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β、IL-8、IL-10、TNF-α含量的变化,揭示COPD西北寒燥证模型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利用气管滴注弹性蛋白酶结合熏烟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在此基础上施以寒燥环境应激以建立COPD西北寒燥证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法测其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8、IL-10、TNF-α含量。结果表明,大鼠血清中弹性蛋白酶加熏烟加寒燥组(酶加CS加寒燥组)的IL-1β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IL-8、IL-10、TNF-α含量较空白对照组虽有增高趋势,但3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故而认为,西北寒燥证(寒燥)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主要以增加血清中IL-1β含量为主,提示西北寒燥证具有加重COPD全身炎症的趋势,方域特色COPD的治疗应引起重视;西北寒燥证参与了COPD的发病,但其不是COPD中较重的证型,应尽早对其加以调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法考察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效果研究,对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剂量丙米嗪和人参皂甙能降低脑内游离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神经递质,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结合型递质含量增高.推论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干燥寒冷环境对小鼠生物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模拟新疆特有的干燥寒冷环境,以观察其对小鼠体重及一系列生物表征的影响。采用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燥寒冷环境组(15只),每日称重并观察其各种生物表征,共28天。结果表明,①干燥寒冷环境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相比,第1 ̄6天和7 ̄12天出现明显差异,第13 ̄24天这种差异变得无统计学差异;②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燥寒冷环境组小鼠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主要体现在情志上,具体表现为打斗撕咬剧烈、异常性行为活动,有些小鼠在饲养笼内持续作逆时针转圈运动。表明干燥寒冷环境除引起小鼠各种生物表征的改变外,对小鼠的影响较特殊的表现在情志上。  相似文献   

4.
探究文拉法辛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将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8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服用舍曲林,研究组42例服用文拉法辛。比较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定分值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定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治疗使用文拉法辛,抑郁程度明显减轻,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趋于合理范围,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参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其受体亚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多巴胺(DA)、5-HT、NE伴随大脑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而增加。提高5-HTR2活性会引起体温升高,而提高5-HTR1A活性的则会引起体温降低,DAR1、DAR2两者协同作用于体温的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及平衡的破坏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的因素之一。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大脑和核心温度升高,脑内热储备过多,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提高DA、NE的活性可抑制高温介导的中枢疲劳,改善热应激下运动能力,但未能证明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动5-HT介导疲劳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熏烟加新疆寒燥环境对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泡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含量及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含量的影响,利用熏烟并施以寒燥环境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测其外周血血清中MMP-9和TNF-α以及肺泡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含量,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组织中MMP-1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大鼠血清中模型组血清MMP-9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TNF-α、肺泡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含量模型组高于对照组。骨组织中MMP-1 mRNA表达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熏烟复合模拟新疆的寒燥环境导致的机体血清中MMP-9和TNF-α,肺泡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增多,骨组织中MMP-1 mRNA表达增高的现象,可能是熏烟复合寒燥环境扰乱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微观机制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柴胡-白芍药对治疗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枢神经递质变化及BDNF和Trk B表达的情况,探讨其抗抑郁症的机理.采用HPLC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的质量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中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k 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白芍药对高、中剂量组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质量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调BDNF和Trk B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P0.05或P0.01).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脑内海马组织和皮质组织NE、5-HT、DA质量比及上调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 K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酸枣仁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酸枣仁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应用酸枣仁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郁模型组、酸枣仁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酸枣仁有抗抑郁作用,可减少前额叶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酸枣仁可能是通过减少前额叶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低频调制磁场对脑电节律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Ca2 内流及脑内5 HT、NE、DA等神经递质的变化影响了神经细胞放电速率,从而影响脑电节律.为揭示低频调制磁场对脑电节律产生影响的微观作用机理,检测了Wistar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电镜下观察了其神经突触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低频调制磁场作用引起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 羟色胺(5 HT)释放显著增加(P<0.05),并观察到大鼠神经细胞内钙颗粒及释放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数明显增加,提示低频调制磁场对人脑电节律的影响机理是其改变了Ca2 内流及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耳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探讨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用Zea Logna等报道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耳针组4组,再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动物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成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模型,安定组每日腹腔注射安定,耳针组取耳穴神门(TF4)进行皮内针埋藏,均连续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和IL-1β含量减低(P0.05),DA、N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与耳针组大鼠下丘脑5-HT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DA、N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下丘脑5-HT、5-HIAA及细胞因子IL-1β含量,降低NE和DA的含量以调节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苏宏图地区白垩系苏红图组的古气候环境,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方法研究了粘土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P、Mn、Sr/Cu、Mg/Ca、SiO2/Al2O3等元素特征指示白垩系苏红图组总体呈现极度干燥的沉积环境,不同亚相之间沉积环境稍有干湿变化,且扇三角洲相对湿暖;通过XRD和SEM方法研究了全岩矿物组成和粘土矿物类型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伊利石为主要的粘土矿物,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粘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绿泥石的组合,且绿泥石和高岭石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沉积环境,并伴随着干湿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  相似文献   

13.
初步探讨空间环境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及免疫原性的影响。选择4株经体外实验筛选出生物学性状变异明显的第20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空间培养B16细胞,检测其体内增殖能力及免疫原性的变化。将筛选出的4株空间培养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其中一组接种于腹腔,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另一组接种于腋下皮肤,检测小鼠出瘤时间。接种至2周时,处死,分离荷瘤小鼠移植瘤和血清。称重荷瘤小鼠移植瘤,观察空间培养B16细胞增殖能力;利用HE染色法观察荷瘤小鼠移植瘤切片细胞形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荷瘤小鼠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浓度,观察空间培养B16细胞免疫原性变化情况。与对照细胞相比,1株空间培养B16细胞的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出瘤时间明显延长。HE结果显示:此株空间培养B16肿瘤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RIA结果显示:3株空间培养B16细胞荷瘤小鼠血清IL-2浓度明显增加。空间环境的复合因素可诱导B16细胞增殖能力及免疫原性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结核病模型评价重组HBH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重组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以MTB H37Rv毒株攻击免疫小鼠,研究重组疫苗诱导的保护力。结果重组HBHA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发细胞毒作用,将体内MTB裂解。重组疫苗不仅能刺激CD4+T,CD8+T增殖、活化,还可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H37Rv毒株攻击后,被免疫小鼠的组织病理学症状减轻。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等指标,客观的反映了重组疫苗免疫小鼠结核模型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广州地区南北2个不同沉积地貌区的钻孔进行孢粉分析,结合测年和沉积信息,分析了广州所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经历了偏冷干-偏凉干-暖湿-热湿-偏凉干-冷干的变化过程,末次冰期对本区具有明显影响,使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孢粉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全新世气候明显转暖湿,整体上以暖湿为主,但出现了一些小的气候波动事件,最明显的是在2 250 a BP 前后偏凉干的变化;该区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经历过一次海侵,两孔反映的气候期和海平面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两孔在地层、沉积相和孢粉特征上的差异是地理位置、沉积环境和基座地貌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盐渍土地基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迁移规律,以内蒙古东部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土样冷端温度,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等因素,进行室内重塑土单向冻结,双向融化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温度的改变存在滞后性,离冷端越近,温度变化越敏感;在冻结过程中,土样初始含水率、干密度或者含盐量的增大,将造成冻结锋面的移动速度减小。试件水分迁移量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冷端温度的变化对水分迁移影响较小,只有当初始含水率足够大时,迁移量才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土溶液冻结和电导率突变存在关联性;含盐量的增加,会抑制水分迁移。试件整体盐分迁移量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只有当冷端温度足够低时,盐分迁移量才会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干密度会减少盐分迁移;含盐量的增多,使盐分往试件暖端方向汇聚。  相似文献   

17.
初步对辽宁省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附近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分析,结果为形成于新生代中更新世的温暖潮湿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肿骨鹿鹿角化石.鹿角化石硅化较强,通过区域地层与化石对比,研究区内的鹿角化石时代形成于中更新统早期.鹿角化石埋藏于黄土地层中,黄土为干燥寒冷的草原环境产物,分析得出研究区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此后长期以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为主,进而推测哺乳动物受气候影响变化较大,乃至灭绝.  相似文献   

18.
天山北麓一例黑风暴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气象自记记录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对1998-04-18由南支冷锋爆发性发展生成的干飑线触发的天山北麓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和黑风暴过境时风、压、温、湿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变,跃变幅度黑风暴远大于强沙尘暴,黑风暴嵌于强沙尘暴时变化幅度比强沙尘暴弱。沙尘壁具有等温性,水平厚度4~9km。影响黑风暴的天气因素中,地面大风形成主要源于冷锋的加强和锋后强冷平流,高空急流的加强及其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地面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混合层是有利于黑风暴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这次过程深厚混合层的形成是深厚干对流和黑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它的形成则是长时间地面加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