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开发。文章诠释了昭君文化生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深入研究昭君文化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昭君文化开发重大的现实意义,认为,开发利用昭君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昭君文化,应在境界上予以提升,将昭君作为东方人类的和平女神与西方世界的自由女神呼应和对话,把昭君和平文化品牌推向世界;在开发上应有大手笔的规划,并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问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宗教文化的魅力、内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阐述了三峡地区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峡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5.
旅游经济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国土和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三峡石刻在三峡旅游经济开发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增强三峡景观的内在魅力,提高三峡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三峡旅游的审美情趣,保持三峡旅游的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6.
调整三峡旅游战略,发展三峡次级旅游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三峡旅游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大都和三峡旅游的观光模式相关。调整三峡旅游战略,规划建设三峡次级旅游区,把以移动观光为主的“游住相依型”旅游模式转换成以度假、休闲为主的“游住分离型”旅游模式,将有利于三峡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三峡次级旅游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未来统一规划下的三峡地区将形成7个次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7.
名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崇拜名人及文化审美是旅游者高层次重要的心理需求。三峡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既丰富多彩,又品位极高,旅游价值很大,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广泛开发利用。文章分析了名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论述了三峡名人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峡历史文献是研究、阐述和描述三峡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记录,依其载体或研究材料,可分为反映三峡历史沿革的地理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史实文献、记述三峡的诗词歌赋铭记文献、关乎三峡地区的方志文献、与三峡地区相关的出土文献五大类。三峡历史文献为我们留下了三峡文化演进的痕迹,是三峡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对此整理与研究,不仅有保存传统文化的功用,而且于三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也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摄影事业蓬勃发展,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文章以长江三峡地区资深摄影家长期跟踪拍摄著名旅游景观"巫山云雨"推动三峡旅游发展为例,提出摄影与旅游是一对"姻亲"关系,摄影通过记录再现、阅读传播等途径助推旅游,而旅游产业也为摄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二者的亲密互助,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浑融性和可参与性等显著特点,是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巨大资源。本文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阐述了旅游经营主体应予明确的一系列开发利用原则,以及遵循这些原则对维护非物质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情趣浓郁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人口的压力,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旅游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三峡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近年来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科学分析三峡地区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及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是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调查分析表明,库区目前主要的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蓄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消失、水质恶化、库岸消落带、"三废"排放及移民所产生的生态压力等.基于这种旅游生态环境条件及可持续旅游的系统性要求,提出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的建议:1)推进库区旅游生态环境建设;2)创新旅游开发理念;3)开展旅游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4)加强环保教育、转变观念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峡旅游市场开拓的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旅游市场开拓与化传播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旅游发展阶段和三峡旅游市场开拓进行了化传播分析,探求开拓三峡旅游市场的良策,促进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古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与长江三峡水相亲相融、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长江三峡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三峡地区古石刻与水相依,水因石刻而幽,凸现出三峡水文化的古老、悠远之品格;石刻与水相融,水因石刻而神,诠释着三峡水文化的神奇、深邃之品格;石刻与水相映,水因石刻而壮,浓缩了三峡水文化的宏博、包容之品格;石刻因水而生,水因石刻而傲,演绎着三峡水文化的沧桑、知性之品格。  相似文献   

15.
金华地域文化特色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独特,山水风光又多与文化相交融.该区长期受越文化的熏陶,而“吴越文化”无疑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金华城市漫长的发展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此外还具有显著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特征.在分析金华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应发挥其文化内涵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高层次、深内涵的旅游形式,如:山水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6.
三峡旅游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与三峡旅游区的范围具有同一性。附会是旅游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三峡旅游文化中的附会现象表现为:因相似而附会;因名句、名篇而附会;因民俗而附会等九大类别,附会形成三峡旅游文化的错状结构、多重性和系列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跨省域旅游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壁垒和恶性竞争使其难以形成完整和统一的旅游品牌,存在旅游产品同质,促销分散、合作性差等问题。本文应用博弈论的相关观点分析了三峡地区旅游发展的博弈关系,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庆火锅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资源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火锅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和最有特色的优势资源之一。将火锅这一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重庆火锅文化旅游,对促进重庆旅游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打造重庆火锅文化旅游需要全方位的深层次挖掘,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研究三峡军事史,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没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我国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内涵厚重深远。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开发,使之成为一种和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旅游吸引物。自然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的开发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为依托,树立自然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历史文化为底蕴,开发自然旅游目的地接待设施和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