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学和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醒民 《科学》2007,59(6):28-32
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但是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并没有什么联系,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分道扬镳。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密切结合。在古代,科学知识专属于贵族哲学家,而技术则由制造工匠掌握,二者有截然分明的高低贵贱之分。中世纪,商业蓬勃兴旺,社会交换日益活跃,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开始缓慢接近。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兆华 《大自然探索》1999,18(2):107-111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开展技术预见的重要意义 技术预见是对未来较长时期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其目标是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最大贡献的技术群.技术预见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技术理论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理论已由经验走向理论。这使其评价标准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了。本文试图探讨现代技术理论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技术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性的评价方法。这是由技术自身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以及技术发展规律决定的。技术理论评价的探讨,不仅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也启示人们思考: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科学哲学是否应从当前技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借鉴和吸取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9):987-993
正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医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3个阶段,伴随着神灵医学、自然哲学医学、机械论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不同的医学模式阶段[1,2].从历史上看,从远古的经验医学到近现代的实验医学决定了医学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古代医学科学先驱,  相似文献   

6.
气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大自然探索》1994,13(2):89-93
本文对中国古代气论中的准物理学思想与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认为可以用气论和原子论思想,来大致概括东西方两种不同科学观念和科学传统的主线,而以太论观念及其对近现代物理学的影响,正是气论自然观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投影。解决现代物理学前沿疑难的关键很可能在于跳出陈陈相因的原子论观念框架,从中国古代气论自然观中吸取有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迪与联想。  相似文献   

7.
正"翱翔计划"是由北京市教委成立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提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在参加"翱翔计划"的过程中,每位学员可以依据各自的兴趣选择物理与地球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这四个学科领域,并与对应的基地校和高校实验室实行双向互选,进入基地校和高校实验室完成相应科学课程及科学实验探究。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参加一系列科学讲座,与科学家进行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在科学家身边成长",以此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  相似文献   

10.
古代DNA 技术及其在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冉冉  李宁 《科学通报》2011,56(7):511-516
家养动物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 其起源和驯化历史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其 近万年的演化历史中, 家养和野生群体间可能发生基因互渗及替代, 因此基于现代物种DNA 信息进行的历史推断可能存在偏差. 近年来, 古代生物遗骸中的DNA (古代DNA)获取技术日 益成熟, 为这类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古代DNA 技术研究进展, 点评了古 代生物遗骸DNA 的获取和鉴别方法、古代DNA 提取、扩增及测序技术的革新. 最后, 本文综 述了古代DNA 技术在猪、马、羊、狗等主要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为该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观察》 (ScienceWatch)统计了过去 10年( 1991年~ 2 0 0 1年 2月 )中 ,在 19个科学领域中所发表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前 5名机构的名单。这些机构都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强中手。一般来说 ,这些机构不仅论文出版数量巨大 ,而且从其论文被大量引用的事实上表明其在世界学术界中有着极大的影响。为编辑这个排名表 ,《科学观察》利用的是IS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的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 ,它是一个涵盖了 2 2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70 0万篇论文的网络数据库。每个科学领域都有其一系列的杂志 ,杂志中的论文都被编入每…  相似文献   

12.
方肇伦 《科学》2007,59(2):12-15
微型化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总趋势之一。这在20世纪后几十年微电子领域的迅猛发展对信息与通讯科技发展的影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1990年代开始,以分析化学的微型化发展为标志,化学科学领域中研究方法的微型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5年底被视为一项里程碑性质的变化是分析化学微型化的一个主要技术平台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的SCI论文数量首次超过了微机械加工的主要技术平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SC/论文数。所谓微流控技术就是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的技术与科学。  相似文献   

13.
《天数在蜀》是已故吕子方教授一系列科技史论文中的一篇。吕教授通过该文力图证明,古代巴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古代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巴蜀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成为吕子方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毫不奇怪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当代的和历史上的伊斯兰科学,为推广伊斯兰科学的观念所制定的各项计划正在执行中。瑞典索尔那的“国际高级联合研究所”及设在日内瓦的“国际伊斯兰和西方”研究机构已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他们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伊斯兰科技和西方科技进行比较。其研究目标是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技术对各自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当然包括经济和文化的领域。“国际高级联合研究所”指出,他们的研究将排斥现在所流行的臆测,即西方的科学和技术能供给“生产的技术和方法来满足原料和人的需  相似文献   

15.
林启寿 《科学通报》1956,1(10):75-75
中国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讨论会是在今年7月23—29日召开的.收到的论文有156篇,内容包括了中药和生药的化学研究,生药学研究,祖国古代药学的研究,药物化学及药物制备的研究,药剂学的研究,药理学的研究,药物检定的研究等。可以说几乎在药学科学的每一个部门中郡提出了科学论文;而且论文的质量也较过去有显着的提高。由于会议的时间有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2006,51(5):513-513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国近期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对微生物学前沿理论教学、新技术实验教学、现代教学方法与21世纪教材研究及设计、微生物学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书中论文特别对我国近几年微生物科学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展示了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涉及分子病毒学、生态修复工程菌、海洋微生物、微生物农药、新型医药微生物及油藏调剖菌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对含碳量很高的钢的研究引发了对古代大马士革钢和其他古代钢研究,这种古代钢蕴涵的文化发展了高碳钢的制备技术。在与此相关的研究中,为提高韧性而设计的现代层片状钢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对用古代层片状钢制备的古器物的研究。由于这些器物的年代不确定,所以需要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来测定这些古器物的年代。本文介绍现代钢及其层片状合成物,以及与之相应的古代钢的历史演化过程,并且给出了古器物的碳定年法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和社会之间的对话风靡一时 ,看来这一话题从年青人开始是合乎情理的。关于学校教育的一项计划其本意是好的 ,但是由于从政府那儿得不到所必需的财政支持 ,这一计划可能终成泡影。从今年九月起在全英院校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将增设科学课 ,从表面上看 ,这一设想有其积极的意义 ,问题有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科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提高公众介入“科学”的能力以吸引年青人的关注 ?然而 ,这项计划本身具有的不足之处使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打了一个折扣。首先 ,科学课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伴随着素质教育中的这一新焦点而产生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哈里·埃尔德菲尔德破译了现代和古代海洋的化学特征,通过研究海水和沉积物中化学物质的分布,揭示海洋在历史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哈里·埃尔德菲尔德(Harry Elderfield)是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和古化学荣誉教授、圣凯瑟琳学院名誉院士。埃尔德菲尔德是其年代最具盛名的科学家之一,多次获得业界重要奖章,包括2003年莱尔(Lyell)奖章、2007年欧洲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