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居环境研究之龙华古镇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华古镇历史久远,生态环境优美。龙华古镇的保护规划要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认真编制,我们要做好古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2.
根据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青岩古镇的古建筑分阶段实施规划保护与临危历史建筑,协调改造原有建筑风格,达到城镇合理布局,保持古镇的历史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汉中市西乡县堰口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系统论方法分析了古镇历史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发现了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着历史遗产受到破坏、城镇规划不重视等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历史文脉挖掘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古镇民居保护与更新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镇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千百年来相互交融的结晶。如何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下,把我们的古镇建设成为更加美好、宜人的家园的任务,应该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古镇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和其他文物古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一样,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周庄古镇居民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文化保护态度由文化保护相关知识认知、文化保护认可、保护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文化保护认可度较高,并表现出积极的保护行为倾向,但对于古镇历史文...  相似文献   

6.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古镇,处于历史与时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口,如何恢复古镇经济、变灾难为机遇、修复灾后人们的心灵家园并寻找到一个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新模式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以顺应历史、改变民生与环境为基础,结合中国成功的古镇(城)保护及开发案例,从绝对保护、开发保护、新区开发3个方面展开对新模式的研究及论述,并以青木川古镇为例,探讨新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规划提出将保护作为开发的目的之一、将开发转变为古镇保护的途径,在保护与开发的相互促进中,实现古镇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延续并行。灾后重建的古镇在未来保护及活力复苏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保护与开发新模式的探索为古镇原真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并行甚至互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七里古镇拥有丰富的古窑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船工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促进古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积极推动赣州的旅游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凤凰古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古镇建筑,景观,规划特点,找到保护古镇,传播古镇文化历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徽州古镇保护与发展——以万安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峰 《工程与建设》2011,25(6):753-755
徽州古镇首先以保护着手,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迫切需求,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开发、资源旅游、以及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以历史保护作为徽州古镇保护的基础,商业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从而逐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使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更好提高,使曾经繁华鼎盛的徽州古镇重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杨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100-101
惠山古镇作为无锡五大历史街区建设工程之一,它承担着无锡向联合国申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因此,规划设计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惠山古镇建设分核心区修复保护和风貌协调区的开发建设,本文通过对惠山古镇风貌协调区的规划作一个全方位的探讨,希望能对惠山古镇建设作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在全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尤其是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为例,对古镇资源以及目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为更好的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镇(名城)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其保护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文化古镇(古城)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本文以淮安市河下古镇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李红 《科技信息》2013,(9):441-441
文章借用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节点、路径、区域、边缘、地标等五要素,对福宝古镇空间格局进行解读,从而提出"构建空间格局保护体系、强化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扩充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的空间结构重组方案,这对于保护历史古镇、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古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福建省大部分历史古镇城镇化水平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空屋率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保护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瓶颈,"维新式"的古镇规划设计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古镇维新"的规划设计将城镇化建设与保护开发双轨并行,倡导有别于传统的以乡-城迁移为主的异地城镇化的就地城镇化,并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古镇的经济、人口、社会、空间等各种资源,注重发挥本地区优势,展现地域特色,能为福建省古镇的规划设计和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阳璟玥  尚进 《科技资讯》2009,(35):89-89
官渡古镇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昆明城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官渡古镇当前的保护规划,分析其得失,总结古镇保护规划应重点从历史空间环境的营造入手,从生活、文化、旅游、和谐几方面进行保护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自然环境和与历史变迁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是古老城镇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北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宋代筑城,具有千年历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古镇文化,其以军事边镇、商业开拓精神、耕读传家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是现代青城古镇文化特征塑造、青城古镇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导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 以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为例,在兼具独特的文化、科学、审美和经济价值的同时,普遍存在着保护与开发、旧貌与新颜的矛盾,存在着保护名城古镇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矛盾,保护古城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广西旅游古镇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镇,其中少数古镇在近代与现代历史时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当地古建筑、古风貌有幸被比较完整地保护下来,如昭平黄姚、灵川大圩、南宁杨美等;开放改革以来,它们被重新发现,并开发为旅游古镇,扬名海内外.今后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古镇应注意古建筑、古风貌的保护,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南地区历史村镇的实地调查研究,将其大致分为军事防御型、耕读文化型、手工艺型、商贸流通型4种类型;在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各类历史城镇保护、利用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保护历史,传承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