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人。咸丰八年(1858年),弃科举,赴上海经商,自开茶庄,又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与外商关系密切,以熟悉中外贸易享誉天下。后...  相似文献   

2.
回忆民族科技实业家的先驱范旭东先生□刘启华范旭东,原名范源让,字名俊。1883年10月24日生,湖南湘阴人。毕生致力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永(利)、久(大)、黄(海)工业集团的缔造者,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永...  相似文献   

3.
管雄传略     
管雄(1910-)先生字绕溪,浙江省温州市区(原永嘉县)人。1910年生,1930年温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中文系深造,受教于国学大师黄季刚、汪辟疆诸先生。中大毕业后,1934年至1939年在江宁中学、福州高级中学任教,均为首席教师。二校校歌歌词,均出自先生之手。1939年秋,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校返回南京。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开过《汉书》、《文心雕龙》、《中国文学史》等课程。1958年,移砚江西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76年,重返母校南京大学任教,开设《中国…  相似文献   

4.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是考试的主要教育功能。然而人们对恢复了近20多年的高考制度却予以抨击。刘海峰教授兴起的科举学研究,让我们反思了科举制度的利弊,科举的废止并不意味着考试选才的合理因素与之俱亡,科举所体现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存的意义,这促使我们认识到考试制度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尽管高考有其弊端,但只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就一定能使高考的运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发奎将军编年表(上)官建生(韶关大学图书馆,韶关512005)1896年9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始兴县清化矮岭村(现隘子镇矮岭村)。1904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人始兴县立小学堂1910年辍学去广州,先充佣工,后入习艺所学染织。1911年武昌起义后,...  相似文献   

6.
杨东援,男,1953年出生,浙江省平阳县人。1969-1975年间曾经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经受了艰苦的锻炼,1977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同济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同济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10月至1991年1  相似文献   

7.
“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佘斯勇在中国历史上,自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九品中正制,以德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举人,炀帝杨广又置进士科,始开科举之制,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推行学校教...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3):I0015-I0015
余德智,1966年出生,浙江省平阳县人,大专学历,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美协会员,景德镇市陶协会员。  相似文献   

9.
机织专家兰锦华教授主锦华,男,1917年生,山西省山阴县人.1944年毕业于铬贤学院(四)11金堂)纺织科,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兰锦华教授是我院机织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主编的《毛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有50余万字,从...  相似文献   

10.
学术泰斗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是个例子,学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让学生从“会读”向“会学”发展,使之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3):245-245
李仲均先生,1922年11月12日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史研究室(现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5年6月5日因病去世,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12.
[宋孝宗淳熙六年己亥(1179)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淳熙六年己亥(1179)三十岁。是年,叶适丁忧在家,与永嘉知县会糟宋绍恭有交往,其子来驹约于是年从学。(文集卷二二《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和卷二五《家底父墓志铭》)。本年诗文有:《与林升卿谋葬父序》(文集十二)。淳熙七年庚子(1180)三十一岁。是年,仍丁代在家,与来绍恭父子来往。夏秋间,陈亮再来永嘉,和叶适、陈傅良(时由福州通判罢官回家)、许及之(时丁化在家)等人相聚。归去时,永嘉诸人在温州名胜江心屿(又名中川寺)饯行。《陈亮集》卷三九《南乡干·…  相似文献   

13.
浅议数学概括范敬中(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215001)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华罗庚先生生前十分重视中学数学教育事业。他提出的读书公式:“薄—厚—薄”在中学数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广为流传和称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  相似文献   

14.
张鋆传略     
张鋆(1891-1977),字伯鋆,平阳县(今属浙江省)鳌江东河村人,出身寒微。少年时聪颖好学,启蒙老师陈仲芸对他期望甚高,资助他进县城平阳县学堂(今平阳县小)学习。1905年张鋆15岁时,与同学三人,相偕东渡日本留学。他立志长大后要为祖国富强而献身。求学的第一志愿是学海军,但未被录取。第二志愿是医学,因他认为医学能增强国民的体质,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也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于是他考取日本慈惠会专门医校,在那里勤奋学习六年,191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该校。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张鋆满怀爱国激情回到祖国。在选择职业时,他选中了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7日,在周汝昌先生、叶嘉莹女士倡议下,由王功权创立的中华诗词(BVI)研究院主办的顾随诗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收到研究论文33篇,大家就顾随先生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成就、杂剧创作成就、诗学思想、词学思想以及与儒学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说”的教学尝试鞠国洲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17.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四)校注、评析所有汉赋,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五)培养汉赋研究的有生力量,使赋学研究组织化、规范化、世界化,为新世纪的辞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孔荣教授     
高孔荣教授高孔荣(GaoKongrong),男,汉族,广西博白人,1927年生。1949年毕业于广东省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化工专业,后在中山大学化工系进修,从1952年至今一直在华南工学院(现名华南理工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  相似文献   

19.
《词学考论》一书,系刘荣平先生十馀年来词学研究成果之荟萃。该书所收考据类文章,注重对文本的合理阐释,材料详实,方法新颖,考证严谨,解决了一些学术史上的争端。就词学理论而言,此类文章能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辅以统计学、社会文化学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词体、词境、词选进行论述和阐释。对闽词,尤其是谢章铤及其主盟的聚红词榭唱和这一新领域的发掘,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书能于微观考证上见精细透辟,于理论探讨中显宏观融通,实让人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徐伟生(东至中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乃是学生会不会学,是不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