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英语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拥有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典故。其中不少的成语典故中嵌有人名,这种典故往往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学典故或神话传说有关。通过探讨英语成语典故中人名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英美化,扫清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典故是英语语言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典故寓意深刘、民族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英语的典故构成形式多样,来源极其广泛。了解并熟悉一些常见的英语典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带有国名地名的英语典故为例,谈谈英语典故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探讨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通过举例,详细的阐述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短语翻译,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英语翻译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英语典故是英语语言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典故寓意深刻、民族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英语的典故构成形式多样,来源极其广泛。了解并熟悉一些常见的英语典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带有国名地名的英语典故为例,谈谈英语典故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相当数量的英语习语含有典故,一部分还具有背景故事。要完整和透彻地理解习语需首先对其背景有所了解。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的不同来源及典故。  相似文献   

6.
有相当数量的英语习语含有典故,一部分还具有背景故事。要完整和透彻地理解习语需首先对其背景有所了解。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的不同来源及典故。  相似文献   

7.
典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浩如烟海,而英语典故成语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在翻译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文化信息,译出源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避免文化缺省,使读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原作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英语典故性成语富含丰富的内容,精深的意义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翻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万益 《科技信息》2006,(6):78-79
英语典故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难点之一。在翻译时,应该注意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目的语中的对应情况,然后在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恰如其分的翻译。本文先指出了英语典故汉译的翻译观—文化对等的翻译观,然后探讨了英语典故汉译的6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晶,典故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反映了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性.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典故.本文从翻译文化效应的视角探讨英语典故的希腊神话传说渊源、内涵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语及典故是英语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对英文报刊中出现的大量外来语及典故进行了研究,并对一些例子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3.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4.
魏雪梅 《科技信息》2012,(21):29-30,35
著名的台湾翻译家张振玉教授的译作《京华烟云》是其翻译的大量林语堂作品之一,此译本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风格,均较为完善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神韵风貌,被翻译界公认为林氏鸿篇巨著Moment in Peking最为权威和成功的中文译本。然而仔细比较来读原作和该译本,尤其是涉及诗文典故方面,会发现译者广泛使用其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的技巧,对很多文化典故不是真实再现,而是全然重新创作,致使其文化意象内涵尽失,联想全无,从而产生了文化断点。  相似文献   

15.
多用典是稼轩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通过用典,深化了词作的主题思想,赋予了典故新的现实意义。本文浅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几处典故的运用,探究辛词深沉复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对联用典,根据典故在文中的使用义跟典故原义的关系,分为:同义式、转义式、衍义式、反义式等;根据典故在文中的功用,分为:证言式、衬言式、代名式、代言式。各种用典方式都基于古今比较。对联适度用典,能促进对联创作者和接受者自觉学习古代经典,有利于国学传承。  相似文献   

17.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中,哈代是运用文学典故的翘楚:《圣经》典故、希腊神话甚至是其它的作家作品都被他独具匠心地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所用。《还乡》是哈代的第六部小说,其所用典故来源广泛,表现内容深刻,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对《还乡》中的原型结构和原型移位手法的解析,揭示了小说中所暗含的哈代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8.
王士稹是清初康熙年间诗坛宗主,《秋柳四首》是其神韵诗的早期代表,在写作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典故的大量运用即是最突出的一点.而仔细品读这些典故又会发现如下两点:一是典故来源颇有特色,二是典故的运用正是该组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